​涨乎?跌乎?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涨乎?跌乎?0

雅昌网的国画400指数从去年秋拍最高点1406点降低到1107点,两三个月间降幅21%,真使人大感意外。去年,书画投资一路高歌,秋拍时千万级别的作品迭现,按理说不会在没有一点先兆的情况下做如此大幅度的调整。赶忙向雅昌网咨询,不料得到了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的答复。

秋拍后,没有大规模的拍卖,只有小拍。以拍卖为统计基础的雅昌指数便出现了“失真”。小拍上的精品远远少于大拍,但对艺术家身价的计量永远是每平方尺的价格。精品集中在每一平方尺宣纸上的价格高,而二三线的作品肯定低,以此为依据的雅昌指数也免不了在大拍和小拍季节里来回上下波动。

没有大拍的时候,幸好还有中艺指数,中艺指数成分“股”是65位知名艺术家,交易价格不仅包括拍卖,还有画廊、艺术品市场和网上交易多种方式,这就把大拍和小拍之间的落差无形中缩小了很多。这个被称为书画市场导向标的AMI中艺指数2005年1月大涨288点,最终收盘在1787点,涨幅19%。其中,65家成分艺术品中有53家上涨,占82%,平均涨幅40%;12家下跌,占18%,平均跌幅9%。由此可见,2004年后的艺术品市场并没有显示出疲态,而是延续了去年旺盛的人气。

但中艺指数是否反映了真实状况,还是需要存疑的。按这个指数显示,去年全年,艺术品价格共上涨了33%,市场中共有两波上涨,一波发生在5、6月间,一波发生在10、11月间,上涨基本是和拍卖季吻合。而1月份并非拍卖季节,如此"唐突"并且涨幅超出常规的上涨,隐含着统计上的毛病也未可知。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春节购买礼品的因素促进了画廊和艺术品市场等因素的活跃,于是带动了价格变动。而这些,在指数的编制中未能充分考虑,便有了淡季暴涨的结果。

无论如何,价格上升总是收藏家的福音。中艺指数的统计中,1月份涨势最劲的黄秋园的书画价格涨了将近180%,其次是海派画家朱屺瞻,涨了将近150%,再其次是吴冠中、赵少昂和黄君璧,均有超过一倍的上涨幅度。不过,从这个统计上也可看出这些数据也有诸多偶然因素在里面,诸如精品出现,藏家不计代价的搜求,都可能使行情出现巨大的变数。石鲁的作品去年稳定升值,一年价格上升了122%,去年12月石鲁的作品更经历了一次飙升,一个月上涨58%,一平方米的价格在58万元。但今年却以14%的下跌居于跌幅榜的第三名。一个石鲁的价位走势之波澜壮阔,甚于一只投机度颇高的股票。

​涨乎?跌乎?1

两大指数背道而驰,加上艺术品交易的偶然因素的作用是如此捉弄人,无形中增加了对今年春拍结果预测的难度。秋拍过后,嘉德在它的报告中写道,“市场虽然火爆,我们仍需要在激情中保持警惕,注意艺术市场所能承受的,和已经显现某些疲惫的征兆。或许您看到下次嘉德书画的拍卖是800件或1000件作品,是两个或三个专场,而不是1200或1500件,五个或是六个专场。这是我们对市场理性的、积极的回应。”但到了2005年的迎春拍卖会后,则调整了口径,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并没有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出现平淡的局面,而是表现着持续热度”。如此说来,来自拍卖市场的声音显示,艺术品投资并未进入冬季。

嘉德迎春拍卖会共成交了4746万元,成交比率82%。从很多作品来看,买家们对拍品艺术价值的判断力有了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买家将目光投向拍品本身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而并不是单纯追逐大名家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拍场分别拍出了不俗的成绩,如吴征的《听香仙馆图》拍出23.1万元,黄君璧的《娥嵋纪游图》拍出24.2万元,梅清的《石室图》拍出31.9万元。而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作品则继续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潘天寿的《如松石之寿》以220万元成交,成为迎春拍卖会的最高价。这幅作品是1958年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1周年而作,曾发表于1958年11月9日《杭州日报》上。黄宾虹的《草阁清话图》和吴昌硕的《花卉四屏》也分别拍出了108.9万元和101.2万元。

​涨乎?跌乎?2

2004年书画市场暴涨后,对2005年的预测中,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暴跌派认为投机风潮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后继者难有余力和勇气把接力跑下去。上涨派则坚信,艺术品是有数的,卖一件少一件,稀缺的供给必定引导价格上升。此时,艺术品市场的两大指数给出了完全相反的指示,判断的任务还是落到收藏者自身。在迷雾中醉心于收藏把玩才真的体现出收藏愉悦身心的乐趣吧。■ 跌乎涨乎雅昌书画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