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10年:有利可图才有趣! ——专访雅虎全球董事长杨致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马丽萍)

雅虎10年:有利可图才有趣! ——专访雅虎全球董事长杨致远0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雅虎的创业者和曾经的管理者,10年对你意味着什么?

杨致远: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你发现你已完成了很多事情,感觉美妙,但不能说可以心满意足了,前边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革新等待着我们。不能不说,互联网泡沫延迟了这个过程。当然,最让我兴奋的还是雅虎的远景。10年的时间不是无关痛痒,可要说一个公司就此成型,也未免言之过早。微软,思科和英特尔10岁时,公司才刚刚起步呢!老实说,费罗和我很少回头看,最好的毕竟还未来临。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你跟那些很年轻就很成功的青年人比,有什么不同吗?

杨致远:我有时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80岁的老人。这或许是因为雅虎以极快的速度经历了一个公司从生长到衰退再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这并不意味着不好,这种体验让人兴奋满足并且充满乐趣。

三联生活周刊:与10年前相比,你对互联网的态度,从最终的感情迷恋转变成了纯商业意义上的成熟运营。雅虎文化曾以个性有趣而闻名,现在这些是不是都变了?

杨致远:有趣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利可图,并成为赢家。做得不好是没趣的。我们公司已经成长起来了,更专业化,具有一个中等公司的规模了,可我们还是保留了很多和文化相关的东西,体育馆、足球、免费咖啡都还在。要说变了的话,就是你不能再带上宠物到工作单位了,我以前是带过宠物到圣诞晚会的。一个大公司,毕竟是一个需要尊敬的场所。不过,我们的机构依旧充满活力,平等的交流而非等级森严。不同的是,过去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而现在有些难度了。

三联生活周刊:追捧Google的人越来越多,与Google相比,你认为雅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杨致远:我想说的是,雅虎今天的影响力与成长潜力,来自市场先机,与互联网共同起落多年积累的稳定运营经验。我们的服务与产品的颇具广度,和全球两亿多用户的日常网络生活的密切,使得我们在满足客户需求上,非常有弹性。

很多人都觉得今天的竞争程度激烈了,实际上在过去,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多,竞争程度更激烈。对今天市场环境的挑战,我们将在保持创新、合作、关注新的技术发展的同时,做好四项支柱服务:搜索、社区与通讯产品、内容、个人化,因为这是互联网应用基础的基础。我们很好地部署自己的战略,没有理由不在将来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

三联生活周刊:互联网泡沫之后,硅谷和技术社区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

杨致远:在我那一代,硅谷是英特尔、半导体和苹果公司。事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发生了变化,新创的公司成了顾客导向的公司,这也包括eBay、Amazon、Google等。硅谷的首席执行官们也不再是单纯技术出身的了,也有非技术的领导者了。硅谷倾向认为,我们过去所学的那些,没有被坚持下去。人们预测,美国公司或许就此消亡。但现在看来,硅谷现有的技术基础,斯坦福、伯克利和那些企业家们,变得越来越好。好消息还有,网络公司生长很好,并且能够孕育新一代的公司。硅谷的动力并没有失去。这种技术公司的心理,与七八十年代相比,是大不相同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投资中国市场?对于雅虎中国的发展,近期你有什么构想?

杨致远:在中国,我们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承诺长期投资。中国经济在逐步成熟,我们要好好布局,从最令人激动的商机中获利,我们是全球的领导者,没有理由不延展这种领导地位。这就是说,我们会继续把中国看作雅虎国际战略中的关键市场。

我相信,这一行业的每个人都觉得,从进入成本来看,现在是把重点放在中国,研究合伙和追加投资的潜力的最佳时机。在未来,当中国经济呈指数增长时,进入成本会变得过高,产生抑制性作用。

对于雅虎中国,我们的投资远远不会止于金钱。在搜索领域,我们启动了地方化的YST技术,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进一步在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上,在人员完善和市场经验方面予以投资和扶植。■

与门户网站竞争?

可“门户”的定义在改变!

——专访雅虎北亚地区副董事总经理卢大为

卢大为曾是台湾地区最大的门户网站奇摩(Kimo)的创始人,典型的创业者。2000年,出于启动台湾本土市场的目的,雅虎收购了奇摩。卢大为经历了被并购、与雅虎台湾公司整合,甚至裁员的过程。最终,奇摩总裁卢大为调职雅虎北亚区,成为了标准的职业经理人。“这几年与雅虎一起经历了互联网泡沫,高高低低的起落,看着股票从几百美元跌到只有9美元,直到现在的七八十美元。生活很刺激。”卢大为说。

三联生活周刊:雅虎在美国成绩卓越,在中国市场上却难成霸业,总是要慢上半拍。如今,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已经走进规模化盈利阶段,你如何看待雅虎在中国的竞争力?

卢大为:我们有耐心。前几年,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都在亏损。我们一直在观察,投入也比较少。2004年是个好时机,雅虎执行了和3721的并购计划,推出了“一搜”网。成长比较迅速,在全球也是无与伦比的。一年下来,不管是营销还是市场份额,雅虎中国的表现,令我们比较满意。

到目前,雅虎依然是进入中国最积极的外国公司。我们来得最早,之后eBay才跟进。我们在中国地区的员工最多。对于中国的战略,我们不是投一两年,是要长期投入下去,透过理性的态度进入中国。

雅虎中国在门户上做得不好,不如三大门户网站。可过去的王者,并不见得永远排第一。这些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不都是排在前边,有很多做游戏的,做旅游的公司,市值都超过了门户网站。门户的定义也在改变,它是什么?它是所有事情的集合。你只有跟着技术的眼睛,跟着新一代用户的需要,才能保持优胜位置。过去大家到门户网站或许只是看看新闻,现在也看重搜索了,看重即时通讯了。需求变了,门户的定义变了,过去的门户的价值也在改变。我们看到的方向就是下一代门户的方向。在这过程中,如果你的技术跟不上,就会被淘汰。我们前期所做的是技术上的铺垫,今年会在门户的内容上加强。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最近盛大收购新浪的举动,您有什么看法?它对雅虎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卢大为:我很难了解到收购的细节。不过,这在中国也许特别。在国外,产业的分合合是很正常的,发生在很多公司之间。当竞争很激烈时,整合就会发生。我们觉得,这个举动不会影响雅虎全球对雅虎中国的投入,也不会对我们未来的方向产生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收购3721之后,公司内部整合做得怎么样?

卢大为:任何两个公司整合在一起,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原来的雅虎中国和3721公司的工作方法及文化都不同。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会说,你是3721的,我是雅虎中国的。情况在改变。合并初期,两个公司加起来只有两百多人,现在到了三四百人。新的血液进来之后,没有包袱在身,更是冲淡了这种界限。当然这种隔阂的消除,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是任何的合并案中都会碰到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区的总经理从张平和到陈宏守,到现在的周鸿,变动还是比较频繁的。我想了解的是,管理团队的稳定程度对雅虎在中国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卢大为:管理团队是公司的命脉和核心。从合并来看,雅虎中国的中高层并没有流失。但是,没有一个单一具体的东西,能把管理者留住,人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雅虎美国会不会一直承诺投入中国?雅虎中国的工作环境如何,整体待遇如何,都会对稳定产生影响。我们会尽力跟美国接轨,引进雅虎的全球管理模式,希望能通过一个比较好的制度,留住管理团队。

三联生活周刊:在整个北亚地区,雅虎的策略是什么呢?

卢大为:在雅虎中国的改头换面上,我们在2004年做得不错。现在我们想的是如何把大中华区的资源共享起来。比如“拍卖”,我们在日本和台湾地区都有很好的经验,我们把它引进,在中国做“一拍网”,刚刚推出不多久,成长还是不错的。根据我们在世界范围的经验,“拍卖”没有道理不在中国好起来。现在都还是一个打基础的工作,希望在四五年之后,有一个好的收成。■

专访周鸿: 盘点雅虎中国

周鸿与卢大为有相同的经历——程序员出身、艰苦创业成功,功德圆满被收购。他身上有更多的“本土创业家”特色,彻头彻尾的工作狂,强势并且极端,让他在业界拥有独特的名声。也许,正因为此,3721才得以跌跌撞撞地经营下来,“忍受不了他性格的人,早已分道扬镳;跟着他的人都忠心耿耿”。

赶超三大门户网站并非一件易事。新浪和搜狐被看作是老少咸宜,网易则定位在时尚和娱乐上。雅虎中国把自己定位在中产阶级上,有很好的受众,但内容远不如新浪丰富。“在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超越新浪、搜狐。陈彤创造的新闻模式,是美国人无法理解的,我们尊重他们在这个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周鸿说。

周鸿要弥补门户上的弱势。与雅虎达成协议后,雅虎中国迅速走上了本土化之路。做中文搜索出身的周鸿,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专门的搜索门户一搜网。5月底雅虎中国抢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雅虎通新的版本6.0。很久没有扩容的中国邮箱,也在6月份开了先例,雅虎邮箱被扩容至100兆,之后又在中国专门推出了1G邮箱。周鸿很欣赏自己的“电邮联盟”策略。

“过去中国电邮市场是一个‘核俱乐部’,成员不希望别人进来,不希望核扩散,这个核是指核心技术。很多垂直门户,非常希望有自己的邮箱服务,但是需要在人力、物力各方面大量的投入。我们给了市场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周鸿说。在2004年,雅虎与金山、当当、携程、天极等12家国内知名专业网站结成“电邮联盟”,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免费提供给这些网站。目前,1G的邮箱,不仅仅是3个网站有,天极也有,浩方也有,国内一下涌现了许多高品质的、众多1G电邮服务的厂商。周鸿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专业网站直接覆盖超过5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雅虎邮箱或者说雅虎邮箱的技术在“瞬间”增加了无数使用者。但结果能否遂人愿,雅虎是在为她人做嫁衣,还是为自己铺路,有待观察。当初雅虎在面对竞争对手AOL和MSN时,也有同样的问题。后两者早就开始收取接入费,而雅虎却在忙于不断推出免费服务以此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免费用户。那么,广告商是否愿意为这些眼球付费?

搜索业务上,雅虎中国表现不凡。根据艾瑞的调查,中国地区搜索业务的总收入是4亿元,运营商收入是2亿元,在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用户市场上,如果把一搜、雅虎门户和地址栏搜索的搜索流量相加,雅虎系搜索流量已经超过Google中文,紧逼百度。

并购前,雅虎中国只有40多人。“新浪是10个人在编一个频道,我们是1个人在编10个频道。要说差别,这是最大的差别。”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并不是雅虎的战略重点,雅虎中国的员工有些不平。一年之后,雅虎中国发展到了400多个员工,并把在美国的服务器搬到了中国。“我希望未来二三年,雅虎中国在搜索和邮件市场做到第一名,我们不再是文雅的老虎,我们要变成张牙舞爪的老虎,变成激情的、勇猛的、咆哮的老虎。”周鸿一向出语惊人。

周鸿要在中国“放大雅虎曾有的创业和革新精神”,可在这之前,他个人还有一个不小的目标。为了证明3721价有所值,雅虎与周鸿之间有一份捆绑协议。这位创业者在经理人的位子上做满两年,收入达到雅虎提出的要求后,才能拿到杨致远1.2亿美元的全部。从现在开始,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在一年之内揭晓,记者显然目前得不到任何回答。■

雅虎10周年大事记

1994年1月,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博士生大卫·费罗和美籍华人杨致远迷上了网络,两人把自己的网页放在一起,统称为“杰里和大卫的万维网向导”。

1995年3月,雅虎公司成立。

1995年4月,位于加州门洛帕克地区的硅谷最有分量的风险投资公司Sequoia Capital为雅虎投资,现在它同时也是Google的股东。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这一天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最终以33美元收盘。雅虎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Sequoia投资时的200倍。

1996年,面对耐克(Nike)的“Just Do It”和伯格金的“Have It Your Way”,雅虎推出“Do You 雅虎!”这一有煽动力的广告词。

1997年10月,雅虎推出邮件服务。

2000年,随着网络股票和全球经济的放缓,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遭遇最惨重的打击。互联网第一象征的雅虎自然首当其冲,其股价创下237.5美元历史最高值后,开始急转直下。

2001年3月5日,公司的传奇领导库格宣布辞职,雅虎元气大伤。

2001年5月,时代华纳的前CEO特瑞·塞梅尔接手雅虎,正式开始执掌雅虎的命运。批评家曾嘲笑说塞梅尔会把好莱坞带到硅谷。

2001年6月~12月,雅虎收购网络音乐公司Launch Media和网上招聘网站。

2003年,雅虎先后收购原来的合作伙伴,搜索公司Inktomi和Overture。雅虎利用Overture的技术出售付费搜索结果,利用Inktomi的技术来搜索互联网。

2004年1月,雅虎宣布放弃Google作为搜索服务外包商,使用自己的搜索技术YST。两者自此成为打得不可开交的竞争对手。 董事长10美国雅虎雅虎台湾雅虎日本致远全球有趣专访杨致远雅虎中国搜索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