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迪亚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受之)
( 庞迪亚克G6可变顶棚车型 )
庞迪亚克(Pontiac)是通用汽车公司内的6个公司之一。通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成立的,当时由5家公司合并而成,其中最大的是雪佛兰,之外还有别克、奥斯莫比尔、凯迪拉克和庞迪亚克。到1986年左右,才再建一家,叫“萨图恩”(Saturn),其实就是“土星”的意思。雪佛兰在中国的历史很长,战前在上海街上好些富豪坐的就是它,别克最近在上海开厂,做得风生水起,凯迪拉克是比较高档的品牌,车大耗油,那些没有品位、文化背景缺乏,但是又非常有钱的人喜欢它。几年前,我在广州有个发了横财的学生来接我出去吃饭,司机开了辆凯迪拉克,搞得我很尴尬,最后推说还有事情,请他先走,之后自己叫出租车去的。那车绝对非我之类所属。
庞迪亚克是我不喜欢的美国车之一,并非性能,而是设计。它的前散热板设计成对称的两片,中间夹个倒锐角三角形的庞迪亚克标志,实在难看。到车行选车,我都基本避开庞迪亚克,受不了那个设计。
不过最近有点起色,2005年推出的庞迪亚克G6,一个很结实的流线型车体,车头部分依然是庞迪亚克的丑陋的脸面,但是其他部分都有极大的改变,3.5升的6缸,马力可以,车长4.6米,宽1.7米,前灯是先进的LED灯,作为自己的房车来说,是很够力,并且也还好看。设计上虽然还是流于中规中矩,好在整体感强,实在有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意思。这款车,虽然有运动型的特定,但是原意还是设计为GT系列的房车。现在具有运动感的房车流行,真正的运动车底盘太低、弹簧太硬,并不舒适。要的是感觉,不是真运动车,这个时代,好龙的叶公多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庞迪亚克在美国的黄金时期,当时推出的庞迪亚克GTO好卖得不得了,车商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不过好景不长,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八九十年代庞迪亚克是没有人问津的品牌。我们在学院开玩笑说,只有那些从拉丁美洲偷渡到美国、在美国偷偷打工,苦等了20年才拿到移民大赦的人,才会兴高采烈地买庞迪亚克。如果谁开辆庞迪亚克到我们设计学院来,绝对是灾难,因为所有的人都会以为你是来通水管、修厕所的。一个汽车品牌搞到这个地步,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管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帮家伙一辈子没有自己买过车,一辈子没有开过车,怎么能够想出个好车来呢?
庞迪亚克其实到1926年才建立,当时仅次于雪佛兰,是通用汽车第二大的汽车厂,在美国市场,好长时期以来都是销售量第三名的车。市场定位是比雪佛兰中低价稍微高一点的那个市场,与高价的凯迪拉克还有价位上的差距。与别克、奥斯莫比尔同级。庞迪亚克当时的对手是克莱斯勒的普利茅斯(Plymouth),出道就很成功。之后几十年中,庞迪亚克出品的汽车种类很多,总是在家庭房车和运动型房车之间摆动,也出小车,我记得比较著名的庞迪亚克有1964年的GTO,1992年的“火鸟”(Fairebird),2003年的Grand Am,2002年的Vibe。2002年的Sunfire GXP,2003年的Atek,同年的Montana,2004年的Bonneville,同年的Grand Prix和GTO,其实都还是过得去的车。不过设计上日益中庸化,没有设计的想法,害了这个品牌。
( 庞迪亚克G6内饰 )
汽车公司各有自己的审美原则,但是真正控制车型的不是设计师,而是公司的老板,德国汽车公司的老板在读MBA的时候,都被要求选修设计课程,日本、韩国也不例外,我在美国的设计学院教书,班上时有一些衣冠整洁的绅士,或者楚楚动人的美女在听我的设计理论课,认真做笔记,他们一多半是德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公司的高层总管,他们下班之后要从橙县的设计总部开一个钟头的高速路来学院听课,从没怨言。美国汽车公司的总管就没有这个要求,他们不听课,但喜欢给别人讲课,因此,他们其实不懂汽车设计,也不懂设计审美,但他们权力大,决定汽车开发,决定汽车形式的选择,你想,这样的人管理之下的企业能够有什么好东西出来吗?
讲到这里,看看我们中国汽车公司的老总们,工科毕业一大堆,讲学历个个清华,但是他们中有多少学过汽车设计、汽车历史,是否学过设计理论和设计美学,也是个问题。能出名牌吗?■
(作者为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 庞迪亚克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