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精神之旅

作者:方振宁

巴塞罗那精神之旅0

在电脑显示屏上,点击浏览3000多张我从巴塞罗那拍回的数码照片,开始回忆短短的巴塞罗那之旅。

当我在法兰克福转机直飞巴塞罗那之后,一个欧洲两个不同城市的机场色彩,让我感到德国和西班牙有多么不同。法兰克福机场的灰色调,就是德国人理性的缩影,而色彩纯度极高的巴塞罗那机场,则是西班牙人快乐的身影。

巴塞罗那的第一个早晨

无论到哪个城市,只要是第一次,我对那个城市的第一个早晨,都是新鲜和充满好奇的。早上4点多,闯入天空还朦胧的街道,除了稀少的车辆,街那边有着黎明前少见的喧哗,原来是众多的年轻人在狂欢,一看就是通宵达旦的、看上去有些颓废的年轻人。

美女有时也会沉沦,我看到已经疲倦一夜的男女,背靠大街低头萎缩在那里,两人无语,那分明是过度欢乐之后的残相。

巴塞罗那精神之旅1

太阳已经升起,看上去有些颓废的年轻人,仍然“颓废”着,但是那些天真的脸上没有一丝虚伪,一切都是自然的。

高迪的圣家族教堂/超越现代主义的废墟

巴塞罗那精神之旅2( 圣家族教堂 )

来到巴塞罗那,看什么?当然是首选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家安东尼·高迪(AntoniGaudi,1852~1926),未完工的教堂,巴塞罗那的皇冠——“圣家族教堂”。

安东尼·高迪是传奇的,一位终身未婚者,一座跨越3个世纪的教堂工程,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非基督徒,一位为巴塞罗那带来永久荣誉的建筑家。

巴塞罗那精神之旅3

圣家族教堂的设计者已经走了,他没有留下具体的设计稿,只有一个完整的模型,高迪的后继者和追随者凭什么继续这座宏伟教堂的建造?信仰,只有信仰!

圣家族教堂还在建,它应该是崭新的,不,它从来没有新过,这是一座生长的废墟。虽然教堂外形上高耸的尖塔,象征着巴塞罗那郊外的宗教圣地蒙特赛拉山,但它不是自然的模拟,而是抽象出来的抵抗19世纪末以来工业文明的精神信仰的外形。

巴塞罗那精神之旅4

我在圣家族教堂内极其狭窄的石梯埋头向上攀登,攀登时的心态很单纯,就是要攀到高耸的尖塔上,然而攀到尖塔根部才发现,尖塔只可望而不可攀,于是崇高就在这种距离中产生。

我手持相机,把手臂伸到尖塔内,俯视尖塔内狭长空洞的空间,相机猎到阳光从细长的塔孔渗透进来的光,这是从未看到的画面。无论是俯视尖塔内,还是俯视教堂的广场和整个城市,都让你充分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意。建筑的百年现代主义有着诸多的流派,但是在圣家族教堂面前显得有些小资,圣家族教堂无论从体量,还是巨大的浑纯素颜,都显示了这座“生长的废墟”超越现代主义建筑的能量。

密斯的德国馆/横向的崇高

来到巴塞罗那,无法不见20世纪的巨匠建筑家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代表作“德国馆”。离开巴塞罗那最后一个傍晚,拿着一张地图,我开始寻找“德国馆”这个“异乡人”。结果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突然在非常热闹的地方,发现了密斯的“德国馆”,它就像一张沉默的床,横在有相当多的杉树做背景的平地上。

这是密斯代表德国在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期间设计建造的德国馆,世博会结束之后便拆除(现在为重建)。长约50米,宽约25米,当年展厅中就没有什么展品,而是德国向世界展示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这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的宣言。它在空间划分和承重结构上,从那种延续了上千年的封闭式砖石承重结构中获得解放。从平面上可以看到,这是立体主义绘画给予建筑家创造新空间的启示,密斯是最早的先觉者。

建筑家伊东丰雄说,在德国馆中行走,就像鱼在水中游。密斯的德国馆给予现代主义建筑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然而德国馆的意义并不只是于此,我曾经对密斯建筑中的崇高性有过探讨,密斯是20世纪达到崇高境界的少有的建筑家。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崇高”的论述大大影响了后世,所谓“崇高”,是指具有精神性价值的“高”为主题的表现。那种面对巨大的对象而产生的想象力,以及由于和理性相违产生的不协调所带来的痛苦,超越这些痛苦产生新的理念,这个理念让我们获得超越理性的快感,这就是我们从“崇高”中获得的精神产物。

密斯有句名言——“上帝存在于细部”,那么换句话说“细部中有上帝”,密斯所说的“上帝”就是他的信仰。我在德国馆墨绿色的玛瑙石上找到了密斯的暗示性终极信仰,即十字形纹样的暗示,以及不锈钢十字形柱的暗示,这种十字形是基督教信仰的暗示。

这不是一个轻易和偶然的联想,在完成《崇高建筑论——密斯·凡德罗与北方浪漫主义邂逅》一文之后来到巴塞罗那的我,在德国馆寻找论证。我想,没有什么能够比直觉更能深入到巨匠的精神世界中去。

西班牙让我想起那些大家都知道的艺术家,比如:毕加索、米罗、达利、高迪等等,他们哪个不热烈,很难想象在巴塞罗那这个地中海的沿岸城市,会出现像密斯·凡德罗那样禁欲的极少主义建筑,让西班牙的艺术家禁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夜色降临,德国馆渐渐和杉树林融为一体,然而我却在横向的德国馆感受到密斯建筑的崇高。

地中海的果实

和中欧相比,西班牙的色彩像水果那样鲜艳,西班牙的女性像水果那样丰满,水果和女性都是地中海的果实。

地中海的海和别的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那些和海边有着依偎关系的男男女女,却是巴塞罗那特有的景色。被夏日的阳光晒成茶色皮肤的美女,懒洋洋地、舒舒服服地躺在或趴卧在海滩上。乳房,这第二性感带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点不带羞色,成为地中海丰满果实的象征。

漫步在巴塞罗那的街头,眼前瞬间飞逝的美女,即是摩托女人。炎日,背心身上,头盔中瞥见表情,而花样头盔成为个性表现的道具,她们在车群中穿梭,大都身背黑色双肩背包。

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这种风景是风流,然而我知道同样是摩托美女,巴黎、汉堡却不同。说来还是地中海的风,地中海的光,养出地中海的果实。 德国建筑巴塞罗那之旅教堂精神建筑地中海

上一篇: 外滩18号
下一篇: 30秒钟表演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