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动了迪斯尼的奶酪?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 迪斯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埃斯纳(左)和卡特摩尔出席《超人特攻队》 洛杉矶首映式
布拉德·博德
皮克萨最有才华的动画师大都是在对迪斯尼的崇拜中长大的,其中包括创始人约翰·拉斯特 )
春光明媚的午餐时间,在皮克萨(Pixar)二层飞机库一样的画室里,一群从未拿过画笔的灯光师、程序员正在学画画,其中包括他们的创始人卡特摩尔。当年这位计算机狂人就是因为画画资质太差而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的。
“准备好了吗?”瑞奇·尼尔瓦问。他是《海底总动员》的艺术指导,负责这次的角色设计课。“在这张白纸上随意画一笔,传给你左边的人,然后想象这是一个场景的开始,这是牙医,他正在拔牙,好了,你们可以开始画了。”
这是《连线》杂志的记者在走访皮克萨公司时信笔记下的一景,当时皮克萨的员工是在接受公司例行的内部培训,这个名为“皮克萨大学”的培训计划包括100多门课程,从雕塑、画画到肚皮舞、空手道……皮克萨每个员工每年都要学六七门课程。所以,在皮克萨,连会计也能画一手好画,而且绝不逊于那些摆摊的街头画家。
随着牛仔伍迪、紫毛怪物苏利、小丑鱼尼莫、小超人冲冲的流行,皮克萨这个原本拗口古怪的名字也变得朗朗上口起来。现在的皮克萨是好莱坞无可争议的宠儿,他们的明星CEO斯蒂夫·乔布斯和创意导演约翰·拉斯特不久前就被好莱坞首席媒体《Premiere》评为目前电影业最有权势的百人之首。但皮克萨对好莱坞的规矩却并不感冒,他们仍然坚持着黄金时代的迪斯尼所坚持的信念——动画设计人员才是国王,如果你在皮克萨说他们的动画是产品,很可能会有人赏你一巴掌。自《玩具总动员》以来,皮克萨每部影片都赚的钵满盆盈,28亿美元的票房,17个奥斯卡奖,42项技术专利让他们底气十足,被誉为是“斯皮尔伯格和迪斯尼之后好莱坞第三块真牌子”。以前,很多人会含糊地说“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现在连小朋友都知道《超人特工队》是小台灯皮克萨拍的。
相比之下,迪斯尼自《狮子王》之后便风光难继,从《风中奇缘》开始每部动画影片都是口碑平平,票房收入更是江河日下。奥斯卡于2002年设立动画长片奖是动画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作为动画界泰斗的迪斯尼自己制作的影片却极少能够入围,若不是《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名义上仍是“迪斯尼/皮克萨影片”,在梦工厂、华纳兄弟以及日本诸位动画大师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昔日的动画帝国恐怕要颜面尽失。老沃特叔叔泉下有知,想必也会辗转难安。不过,迪斯尼毕竟老大帝国,70多年的基业,早已染指各个领域,电台、电视、歌舞剧、主题公园,一年发布十几部电影,还有遍布各地的电影工作室。和这样一个娱乐帝国相比,皮克萨就像《海底总动员》中刚刚放开父亲的手的小丑鱼,业绩加起来也不过6部动画片,而且这6部动画片的成功都离不开迪斯尼强大的营销发行做后盾,但小丑鱼前途未可限量却是一定的。
无论规模和实力相差如何悬殊,在动画业内,皮克萨和迪斯尼已是公认的新旧两大霸主,而且彼此之间实有很深的渊源。皮克萨最初是乔治·卢卡斯电影公司下属的一个电脑特效部门,1982年《星际迷航2》中彗星撞行星20秒特效便是他们制作的,当时可算是开创了电影特效的先河。后来这个部门被斯蒂夫·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开始独立制作电脑动画。90年代初,电脑动画技术前景未明,皮克萨还要靠兼拍广告和卖计算机建模系统添补家用,而迪斯尼是他们当时的一个大客户。合作过程中,迪斯尼动画部的主管彼得·斯内德看中了他们做的广告片和动画短片,决定资助他们拍一部动画长片,并从迪斯尼调派了一些人手给他们。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了,第一部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成为当年的全美票房冠军,皮克萨也从此一炮走红。1997年皮克萨与迪斯尼进一步达成协议,决定联手制作5部动画长片,由皮克萨制作,迪斯尼发行,共同筹资,利益均分。然而,《海底总动员》之后,皮克萨已然羽翼丰满,乔布斯于是决定单飞,以后自己出钱拍电影,只付给迪斯尼10%的发行费。迪斯尼当然不干了,他们原本从每部皮克萨电影中能拿到两亿美元的收益,如果按乔布斯的玩法,他们将损失一半以上的收入。虽然这场谈判并没有彻底决裂,但看来和解的机会很小,今年暑期上映的《汽车总动员》很可能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今年2月初,迪斯尼已经宣布组建新的动画工作室,专门制作以前与皮克萨合作时的大作续集,第一部就是预计于2008年问世的《玩具总动员3》。但是,观众已经习惯于将《玩具总动员》与“皮克萨”放在一起,没有了皮克萨的《玩具总动员》还能有以往的号召力吗?谁知道。
如果从规模或者收益来看,在迪斯尼和皮克萨之间比来比去会显得可笑,但若从流行文化的地位,或者创意指数来看,皮克萨不仅继承了迪斯尼的精华,而且显然青出于蓝胜于蓝。有评论家说:“皮克萨在出品‘迪斯尼’作品,而迪斯尼公司却没有。”
我们都知道,在迪斯尼的历史上,沃尔特和“九大元老”们一直以极富个人气质的幽默、生动鲜活的表演和充满创意的想象进行创作。虽然技巧不尽相同,但这些动画师都有着同样年轻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观,他们创作的卡通角色也因此而充满了人性魅力。但是,“自从沃尔特·迪斯尼去世以后,看迪斯尼动画变得像看厨师做热狗那样无趣,”布拉德·博德(《超人特工队》的导演)说。这话并不尽公允,毕竟《小美人鱼》、《阿拉丁》、《狮子王》仍不失为动画史上的杰作。但《狮子王》之后,迪斯尼的动画故事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群所谓“富有创造力”的执行人员开始决定故事的方向,他们大多来自电影界、戏剧界、营销市场、科技界、MBA……就是没有搞动画的,于是生生把迪斯尼的灵性天真扯成了拙劣说教(如《大力士海格力斯》、《变身国王》)。迪斯尼公司的总经理埃斯特曾公开声称:“迪斯尼的动画是为那些在沃尔特商场购物的人制作的。”这种利润至上的经营方针给迪斯尼的股东们带来了更多的金钱,却也给日后的江郎才尽后继无人埋下了祸根。
而真正继承了老迪斯尼衣钵的,却是皮克萨。皮克萨最有才华的动画师大都是在对迪斯尼的崇拜中长大的,其中不少人都在迪斯尼的画室里画过画,创始人约翰·拉斯特在加盟皮克萨之前就是迪斯尼的动画师,《超人特工队》的导演当年就是拿迪斯尼的奖学金上的学,而《海底总动员》的导演曾三次到迪斯尼求职都被拒之门外,无论何种渊源,迪斯尼的风格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从讲故事的方式、明快的色彩、漫画式的构图、幽默的对白、亲情的渲染。就像迪斯尼在全盛时期的策略一样,皮克萨延续了同样的创作原则,从《玩具总动员》、《虫虫总动员》、《玩具总动员2》、《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皮克萨的每个故事都是自成一格,从idea、故事、角色、背景都力求原创性。
他们同样继承了迪斯尼从前的技术狂热。皮克萨的每部电影都在触及虚拟真实的极限,《虫虫特工队》中的半透明植物、《怪物公司》中苏利的毛发、《海底总动员》中的多层海底光线,还有《超人特工队》中的人类主角、头发、水里的头发、火、爆炸、衣服、空中飞的衣服,这些都是计算机最难实现的。但皮克萨仍然急切的要人们忘记他们的技术背景,“我们从来不从技术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只是从故事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在《超人特工队》中,传统卡通中的夸张和弹性技术使百变女超人的形象和动作生动而充满趣味。
当迪斯尼的动画集团离开了彼得·潘的乌有乡,而到了一个世故、严肃、乏味的世界时,皮克萨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专访布拉德·博德
布拉德·博德,《超人特工队》导演,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11岁时自编自导一部15分钟的定格动画,4年后师从迪斯尼“九大元老”之一的弥尔特·卡尔,参与了当时迪斯尼许多长片动画项目。加州艺术学院毕业后,他面临两个选择,回迪斯尼做漂亮但僵化的动画,或者到《辛普森一家》剧组,每天写些有趣的创意,寄到韩国让那里的动画师做出来。他选择了后者。电视剧的快节奏对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1999年,布拉德带给了整个动画界一片惊艳。他以娴熟的叙事和兜转的情绪,给《铁巨人》这部小成本动画带来了卡通之外的无穷想象空间,被赞誉为动画版的《E.T.》。2000年加盟皮克萨,筹备《超人特工队》,拉斯特对这位老同学寄以厚望,他深知布拉德的才华与经验将会为皮克萨带来“不同”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超人特工队》的?
布拉德·博德:这个片子我想了快12年。12年前我还在给《辛普森一家》做顾问,虽然工作很开心,但又很想自己拍电影,同时我结婚了,有了孩子。既想拍部好电影,又想做个好爸爸,时间总是不够用。这种焦虑状态一直纠缠了我很多年,《超人特工队》讲的其实就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一种挣扎和焦虑。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家庭就是《超人特工队》的原型吗?
布拉德·博德:我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从小长到大的那个家,另一个是现在的家,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我曾经是一个很烦人的小弟,三个姐姐被我气的火冒三丈时会说,“以后再也不和你说话了”;我被自己的孩子折腾的半死,是一个粗心的老爸;我娶了一个耐心又坚强的妻子。所以我不需要走太远,这些都是“原型”。
三联生活周刊:你亲自为衣女士做配音,是否对这个角色特别喜爱?
布拉德·博德:写剧本的时候,每写到衣女士就很开心。人靠衣装,超人也一样,他们的衣服很酷,但从来没有人想过是谁设计的?他们是不是也追求时尚?如果衣服破了,找谁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一天到晚在想超人的世界,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这么一个角色。且她不会是一个普通的裁缝,她必须有一半科学家的头脑,又是个神经兮兮的技术狂人,这样才符合我们动作片的要求。她的口音半日本半德国,因为这两个国家虽小却在设计和技术方面独领风骚。衣女士也很小,但在她的领地却是绝对的王者。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超人特工队》中借用了大量实拍电影的技巧,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哪种更有趣?
布拉德·博德:对我来说,除了媒介不同之外,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需要考虑的元素是一样的,角色、故事情节、观众情绪……你同样需要处理摄像机角度、服装、颜色、音乐、剪辑节奏、表演……没必要非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楚河汉界,它们都是融合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创作者乐在其中。有些动画导演希望转拍真人电影,获得更多的尊敬,而我只想拍好的电影,无论动画或者真人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皮克萨第一位外聘导演,《超人特工队》显然很有皮克萨以往的风格,你个人的风格呢?
布拉德·博德: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我相信《超人特工队》也有《铁巨人》的感觉,但又和《铁巨人》不一样。拉斯特跟我说,“我们惟一害怕的是变得太平静,我们需要一些外力来破坏平衡”。他们请我是为了让我搞些破坏。以前我总因为搞破坏丢掉工作,这次却因为搞破坏得到工作。皮克萨有自己的风格,拉斯特本人就是很风格化的导演,我能感觉到他的继任者像斯坦顿、彼德多多少少都受了他的影响,但他们并不刻意维持这种风格,一个成功的公司要有勇气把自己抛出平衡,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拍这部片子的时候,皮克萨给我全部的自由,鼓励我尝试新的东西。我的想法一开始在他们看来很疯狂,人、头发、衣服……都是计算机最难实现的一些东西,简直不可能完成,但也有人觉得这正是他们在寻求的挑战。
三联生活周刊:你做动画这么多年,谁对你影响最大?
布拉德·博德:弥尔特·卡尔,他是迪斯尼的元老,参与过从《小鹿斑比》到《101真狗》各种项目,也是我的老师。他告诉我,一个好的动画师并不是因为他有过人的才华,而是他永不放弃。他相信,如果他的动画比别人好,那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努力。一幅画从构图,到颜色,到角色的姿势,他都会尝试很多次,直到画出最好的为止。你看他的画,会觉得特别丰富,因为实在有很多心血在里面。
三联生活周刊:你最喜爱哪部动画电影?
布拉德·博德:很多,《绿野仙踪》、《皮诺曹》、《小鹿斑比》都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动画片,它们充满了人性。斑比的妈妈在最后死去是电影史上最感人的一幕,很多人都哭了。好人也是会死的,就算他们死了,生活也是会继续,你还是应该继续好好地生活。■ 迪斯尼玩具总动员谁动动画武打片狮子王奶酪喜剧片美国电影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