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什的欧洲之行
作者:薛巍(文 / 薛巍)
( 2005年1月27日,俄罗斯原子能机构主席鲁缅采夫(右)与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贾扎代(左)在伊朗签署了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核废料返回协议 )
美国总统布什2月20日傍晚抵达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开始对欧洲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次他虽然只访问比利时、德国和斯洛伐克三个国家,却将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欧洲人乐意看到美国总统来到欧盟在布鲁塞尔的总部向他们表达敬意。布什也愿意花时间倾听其盟友的意见,保证会考虑他们提出来的建议。但是在温情脉脉之下没有任何实质进展。美国还是拒绝参与欧盟与伊朗的核谈判,反对欧盟终止对华武器禁运。
《时代周刊》说:“马基雅维利给政治领导人的建议是,让人畏惧比让人爱戴更重要。这个建议对布什的欧洲之行没有帮助。虽然他跟欧洲的领导人互致了热情的言语,但是现实是布什当局既没被国际社会畏惧,也没被爱戴,而是越来越被漠视。”在美军进入巴格达的时候,赖斯说对于反对美伊战争的国家,美国要“原谅俄罗斯,漠视德国,惩罚法国”。从她跟布什访问欧洲的言行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努力在原谅法国和德国。而俄罗斯对自己是否被美国原谅不感兴趣,美国遭到了普京的漠视,俄罗斯继续支持伊朗利用核能。
这是布什连任后的首次出访,主要任务是改善欧美关系因伊拉克战争而出现的裂痕。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让美国的敌人在它的威力面前吓得发抖。相反,倒让他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威力是有限的。150000名美国士兵两年的占领也没有击溃据美国军方估计仅有12000人的逊尼派反动力量。今天,美国军方承认反动力量在军事上是无法战胜的,而欧洲和其他国家早就看出,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伊拉克战线拉得太长了。美国比较抠门的官员对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每个月50亿美元的开销也高兴不起来。伊朗是夹在伊拉克跟阿富汗之间,但是从它的行动上看好像并不相信自己有遭到入侵的危险。鉴于美国在伊拉克遇到的困难,无法想象美国会入侵、占领一个面积和人口三倍于伊拉克的国家,那里的人民也不会比伊拉克人更欢迎美国士兵。
欧洲同意帮助伊拉克训练安全力量,同意每年在伊拉克之外的地方为之训练1000名伊拉克士兵。而美国当前的目标是截至10月1日,再为伊拉克训练200000名士兵,也就是说北约的贡献只占全部任务的0.5%,这跟它在地缘政治中所占的比例极不相称。
2月21日晚,在美国驻布鲁塞尔使馆,布什主持宴会款待希拉克。布什在关于环境和承诺将巴以和平进程置于首位的讲话中,引用了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话:“艾尔伯特·加缪说,自由是一场长距离的比赛。”两位总统同意叙利亚需要从黎巴嫩撤军。他们甚至签署了一个三天前刚刚提出的协议,这在外交上可是超常的速度。布什成功地避免了谈论双方有分歧的问题。两位总统谈论伊拉克问题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根本未论及布什在中东扩大民主的政策。法国甚至不同意美国意义不大的将真主党列为恐怖组织的动作。
2月23日,布什在德国美因茨与施罗德举行会晤,会谈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协议,这是布什在他的第一任期内极少顾及的两个问题。白宫方面甚至准备原谅施罗德关于北约不再是跨大西洋合作的最佳方式的言论。布什也许解冻了美国与“老欧洲”的冰冻关系,但他没能向他的“一位好朋友”普京推销出其就职演讲中的民主观。
2月24日,布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会晤。那好像是一个心贴心交流的用意:只有两位总统和他们的翻译,坐在可以俯瞰斯洛伐克的首都的古老的城堡里。四年前,在中欧的另一个古堡,布什在普京的眼里看到了信任的目光。但这次他看到的普京的目光会令他不安。布什向普京质问俄罗斯的新闻自由状况时,普京回敬道:“你开除CBS的那些记者时,我们没有责备你。”布什解释说他无权开除美国的记者。一个多月之后,他将赴莫斯科出席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的活动。那将应该是他化解普京冰雪容颜的最后机会。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说:“法国人秉承了戴高乐对美国霸权的怨恨。德国人热爱起了和平,偏爱软的外交说服而不是武力制服。在俄罗斯,布什对俄罗斯独裁倾向的责备只会提升渐显颓势的普京的声誉。” 布什伊拉克战争欧洲中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