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安保条约

作者:薛巍

(文 / 薛巍)

美日安保条约0( 2005年2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 )

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月19日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中,列出12项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包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日本否认其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2月21日曾强调指出,日本将坚持一贯的主张,希望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迄今为止的方针没有变化。日本政府高官也表示,日本政府至今为止的方针没有变化,只要向中国政府进行正确解释,日本的方针应该能得到中方的理解,并对中日高官级磋商表示了期待。

美日之间的协定主要是针对朝鲜的,也简短而谨慎地提到了台湾地区。美国当局说,直接提到台湾地区对日本来说是一个转折。这次日本的立场的转变令人警觉。日本政府先前曾提议多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迄今也只在台湾问题上向美国提供物资而没有实际的军事支持。先前的美日之间的军事合作协定签署于1997年,也只说两国为“日本周边地区”协同工作。这一次的美日协定并不是美国跟日本首次声称同意在台湾问题上互相协作。美国和日本在1960的条约中就要求两国在远东的地区安全上互相合作。但日本跟美国分别于1972年和1979年在外交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随后的联合安全条约倾向于回避哪怕是含糊地提及台湾。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基础上,发表了美日安保共同宣言,指出一旦日本周边发生武力争端,美国与日本有共同防御的责任。此后,美日主管外交和国防的官员几乎每年都举行双边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并发表共同声明。但台湾问题是否包含在美日安保的范围内,从来就没有明确界定。今年美日发表的共同声明首次具体提到台湾问题,并首次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问题”列为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之一。

英国的《经济学人》在一篇题为《对武器的担心》文章中说:“在比尔·克林顿当政的时候,美国增加了跟台湾军方的接触。2001年,布什成为总统之后,共和党的政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纽带关系。布什还向台湾出售了很多先进武器,帮助它购买潜艇。报告表明,在美国的诸多盟友中,它跟台湾正在实施的军事项目是其中最多的。”

2月22日,出访欧洲的布什针对欧盟将取消对华武器禁运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高度关切跟中国的武器交易将同时也是技术交易,此举将打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平衡。”如果欧盟坚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他说他将此事提交给美国国会,而美国国会可能会对欧盟实行报复,禁止美国跟欧盟的技术交流。

《纽约时报》的一篇分析文章说:“就在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日发表涉台声明的时候,21日传来消息说,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额去年增加了27%,达到创纪录的1680亿美元。这是两国关系纷扰变动的最新一例:白日化的经济交往和深深的政治冰冻。”

日本计划修改宪法,加强其自卫队的现代化。日本宪法的修改将使它参与海外军事行动变得容易起来。现在它已经向伊拉克派出了非战斗性部队。日本宪法的修改将移除一个障碍,日本届时可以参与美国的军事行动。

《纽约时报》说:“有人说日本将台湾地区列入其更安全的亚洲名单是为了抵抗中国大陆日益强大的实力。日本日益增长的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好像应该让日本尊敬中国。但是政治和军事在该地区越来越重要,对日本政府来说,他们好像将经济关切放在边缘位置。日本外务省的发言人说,十年来中国的军费开支每年增长10%,而日本政府今年则将减少国防开支。担心中国的崛起促使日本在21日要求欧盟继续实施对华武器禁运。”关于军费问题,《人民日报》2月21日发表的社论予以驳斥:“要想知道谁的军事力量最具威胁并不难,对比年度财政预算中的国防开支便一目了然:中国是200多亿美元,美国是4000多亿美元,日本是约500亿美元。中国军事力量向来是防御性的,从来没有想要干预别国。美日两国鼓噪‘中国军事威胁论’,无非是为自身在亚太地区搞军事扩张找借口,为侵犯和干涉中国主权做铺垫,为遏制中国做准备。” 安保美日日本中国条约

上一篇: 《深喉》深处
下一篇: 布什的欧洲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