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主义:黑啤酒和身份焦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朱步冲)

吉尼斯主义:黑啤酒和身份焦虑0( 50年来,麦克沃特兄弟—— 诺里斯和罗斯二人共同创造的图文并茂的书籍作为无尽的财富得以传承 )

虽然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50诞辰,但我们通过无节制地消费或破坏以便在所处的社会群体中获得承认或身份的尝试几乎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吉尼斯啤酒公司执行董事休·比弗爵士在爱丁堡的一次狩猎中为求证“金行鸟是否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而萌生了出版一本《世界之最》的小册子时,露丝·本尼迪克特就在她那本著名的《文化模式》中详细描写了美洲西北海岸夸库特尔印第安人为了各种荣誉称号而不惜大摆筵席,毁坏财物等举动。

在人类学家看来,这些人类先祖妄自尊大的表现的确与这个消费时代大众的种种奇行十分合拍,到了198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每年在全球大约能销售5300万册。自从吉尼斯网站于2000年开通以来,每天都要被点击约825万次,大部分浏览者的目的跟比弗爵士当初设定的一样:希望多了解一点骇人听闻的八卦,以便在酒吧里痛饮黑啤的时候炫耀一把——人嘴里最多能放几个汉堡?去年8月一个名叫伊尔兹·尼古拉斯的小子花了5分钟塞进去三个半;有猫比加菲重吗?当然,芝加哥老乡弗莱德·爱尔兰就养了一只重15.8公斤的缅因浣熊猫;在每年向吉尼斯申报纪录的6万名各国好汉中,许多都是浏览感叹一番后抱着这种“大丈夫当如是”的心情开练的。“今日大众的猎奇兴趣如此之浓烈,很大程度要归咎于消费行为的符号化。由于消费产品的极大丰富和闲暇的增长,工业时代关于形形色色纪录追求的嗜好已经突破了古代拘泥于体育与学术工艺的框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端的消费行为。”约翰·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说,“各种稀奇古怪的活动变得跟职业竞技体育一样有组织性,而这些力图做到标新立异,打破纪录的人则希望在这个大规模工业流水线复制生产的年代寻找到自己特殊的身份与归属感。”

最能体现鲍德里亚论断的,无疑是已经有5年历史的国际职业饮食竞赛组织(IFOCE)。位于美国加州的内森食品有限公司从1916年开始,就定期举办以促销为目的的吃热狗比赛,直到1996年,天生不安分的公关部经理乔治·希尔觉得既然这项比赛也拥有赛事、运动员,那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变成一项职业运动。于是,负责内森食品宣传的西氏公关公司掌门人乔治与兄弟理查德于2001年建立了IFOCE,结果饕餮高手蜂拥而至。到了2003年8月,它已经囊括了全世界范围内150项规模内容各异的大吃比赛,有5000名“职业吃客”登记在册。为了使这项古怪的运动登上大雅之堂,乔治与理查德参照其他运动,处心积虑地为它拟订了严格的竞赛规则。在联盟管理层的不懈推动下,IFOCE属下的“内森杯”吃热狗比赛,终于成为第一个完全按照职业模式操作的大吃比赛。2003年8月,IFOCE正式公布了联盟运动员排行榜,并推行了严格的记分方式来决定这些职业选手的级别与名次。以史无前例的55个纪录连续4年获得“内森杯”世界吃热狗比赛冠军、体重144磅的日本人小林尊荣登榜首,年度收入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5万美元。同时,越来越规范的赛程安排也使选手和其他职业运动员一样,有了一整套缜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甚至定期举办选手训练营,由诸如“饼干”艾德·贾尔维斯这样的高手负责指导新人,内容从大运动量的跑步机与自行车锻炼,扩大胃容量的饮水练习到改进喉头肌肉的蠕动。

不仅如此,一如安迪·沃霍尔在其著作《从A到B与其重复: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中宣称的那样,当下创作与时常行为之间界限的模糊,可以使那些最没有天赋的人有机会轻松地实现自我。2005年的情人节刚过,美国威斯康星州绿湾市8岁的男孩大卫·威赫夫特就轻轻松松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自从他于2003年圣诞节收到了一件NFL球星,绿湾包装工队布莱特·法维尔的球衣作为圣诞礼物以来,就一直把它穿在身上,在这个故事被一位好事同学向绿湾晚报公布后,大卫的母亲除了趁儿子睡觉的时候用洗涤剂擦擦这件已经开线的宝贝,就是替他接受来自全美的新闻采访。

与大众一样,精英们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企图摆脱自己的身份危机,那批六七十年代在伍德斯托克与旧金山主张推翻垄断资本的愤怒一代,现在已经名列在全世界最富有者的行列中。他们集马克斯·韦伯推崇的清教工作狂与杰克·凯鲁亚客笔下的流浪分子于一身。朗讯科技的广告词是“生来疯狂”,耐克也用甲壳虫的“革命”作为球鞋广告的BGM。在科学与艺术领域发泄自己的精力和想象,成为了这些极客与怪杰保持自己工作动力和领导能力的灵丹妙药:去年得以成为吉尼斯纪录拥有者的名单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微软掌门人保罗·艾伦和他赞助的私人飞船“飞船一号”。当“飞船一号”于去年6月21日在莫哈维沙漠成功发射后,一名来自吉尼斯纪录公司的代表当场将一枚代表新纪录的奖章授给了驾驶员伯特·鲁坦。艾伦素以痴迷太空探索闻名,除了向“飞船一号”投资2000万美元外,艾伦资助的项目还包括天文望远镜的建设和地外文明的寻找,投资1350万美元建造世界最新的多功能射电望远镜阵“艾伦望远镜阵”,并伙同维京公司总裁理查德·布朗森,计划在未来3年内以“飞船一号”为基础,推出一条太空近地轨道旅游航线。如果我们再看看艾伦的竞争对手名单,还可以发现著名程序设计师,3D射击游戏《Doom》之父约翰·卡马克和E-Bay拍卖付费系统的发明者埃龙·马斯克。作为法拉利跑车的一名小股东,卡马克在1995年试驾一辆双涡轮发动机推动的概念赛车时灵感一现——驾驶宇宙飞船也未见得比驾驶一辆汽车难到哪里去,况且自己花在赛车上的钱已足够造一架了;已经累计向各种民间太空科技项目投资了近50万美元却又一无所获的他在得知“太空飞行X奖”出笼后,在2001年1月组成了“犰狳太空旅行公司”。而马斯克甚至构想建造一架完全以太阳能为动力的载人探测器,抢在NASA之前将人类送到火星上去。

吉尼斯主义:黑啤酒和身份焦虑1

比起艾伦的两千万,美国俄亥俄州少年黑客亚历克西斯·帕克的吉尼斯奖章来得要廉价得多,就在“飞船一号”升空后不到3个月,他和几个伙伴在辛辛那提成功地实现了一次距离为55公里的地面Wi-Fi信息连接,打破了原有的33.1公里吉尼斯世界纪录。虽然Wi-Fi通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2002年Wi-Fi技术设备公司Alvarion连手瑞典宇航局创造的310公里,但Alvarion动用了气象探测气球与信号功放器,而帕克只是用了几个家用电视卫星天线,有几分盖茨和艾伦当年靠Altair 8080打天下的神气。

每年北美的吃热狗比赛,北欧流行的背媳妇比赛,以及英国泥潭游泳,极大地刺激了缺乏业余生活自我证明的普通民众。在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那本被翻译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商业传记出版前,偏执狂这个词汇在中文语境中始终是中性偏贬义词。但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出现,让褒义词性的偏执理念被无限度地放大了。偏执精神正在随着中国民众的空余金钱和空余时间的增加,渐渐的膨胀起来。准极端主义情绪被新的表现方法合成了。每个人都试图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

在80年代末,吉尼斯这个名词进入普通中国百姓视野之前,类似吉尼斯这类追求奇与怪,极与趣的事情,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潜伏着。当时5分钱一根的冰棍吃剩下都会剩出一根竹棍,收集这个竹棍,四根一层,尽可能地搭建得更高,是当时孩子们私下的“吉尼斯”事件。 艾伦焦虑吉尼斯世界纪录黑啤酒吉尼斯身份主义

下一篇: 吉尼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