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疑惑离开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带着疑惑离开0( 在柏林电影节发布会上,迈克尔说曾经给他带来巨大名望的流行乐已经死亡 )

人说四十不惑,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乔治·迈克尔,终究要带着一些疑惑离开歌坛。在最近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迈克尔带着他的自传体电影《不一样的故事》准备传道解惑,很明显,这部电影是他长期以来面对媒体的攻击、质疑后的绝地反击,他想通过这最后的话语权来证明乔治·迈克尔不是公众眼中的淫荡、下流的艺人。

在电影节上,迈克尔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他对演艺人生的厌倦,决定退出歌坛。他说也许将来会做些幕后工作,会给别人写歌,还会以他惯常的方式去做音乐……

如果你回顾迈克尔20年的演绎历程,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集迈克尔·杰克逊、王子两人悲剧于一身的综合体。

20多年前,“重击”的演唱组让迈克尔成名,当时的“重击”,在众多年轻歌手中无可匹敌,在他们段时间并不太长的演艺生涯中,接连创作出很多热门歌曲,这不仅让他们迅速窜红,也展示了迈克尔作为主要创作者的天赋,他能写出让电台DJ喜爱的流行歌曲。虽然,当时媒体普遍认为,“重击”写的歌粗俗了一些,但不可否认,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上至参众两院的议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哼唱“重击”的《无心低语》。最近英国《太阳报》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这首歌再次成为英国人最喜欢的歌曲。

1982年,迈克尔和安德鲁·里奇利组建了“重击”,两个英俊的小伙子很快就迷住了英国人,《舞前唤醒我》、《自由》、《去年圣诞》等热门歌曲接二连三地上了排行榜。与此同时,两个人的花边新闻也一度成了英国各个小报的头条,1986年,就在他们红得发紫之时,迈克尔宣布“重击”解散。当时,他留下了一句话:“我要在今后10年内继续写出吸引人、销量巨大的歌曲。”事实上他做到了。

带着疑惑离开1( 迈克尔(左)和安德鲁·里奇利(右) )

“重击”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青春偶像组合,所以迈克尔解散它也是想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人,当他以个人形象出现时,他留起了胡子,老派了许多,他希望人们去关注他的音乐而不是他那双迷人的眼睛。1987年的专辑《信念》获得比“重击”更大的成功,成了英美两地的巨星,这张专辑有6首单曲进入过美国排行榜,在全球卖掉了1600万张,是任何一个歌手都梦想的销量。可是迈克尔却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他认为唱片公司把他当成赚钱的机器,虽然他一度成为英国收入最高的艺人,但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开始与唱片公司蚍蜉撼树的斗争。他觉得自己是个“职业奴隶”,这一点他很像摇滚歌星王子,王子不满华纳公司的压榨,干脆在自己的脸上刺了“奴隶”字样,表示对唱片业的不满,当然,结果是王子一度消沉下去,而迈克尔的麻烦则更多,他和索尼唱片公司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拉锯战,1990年,当他的新专辑《听无偏见》出版后,他拒绝配合唱片公司做宣传推广,不接受采访,不在媒体露面,结果专辑在当时只卖掉了100万张。之后,他开始与索尼公司打官司,最终索尼胜诉,迈克尔花掉了500万英镑的诉讼费,离开了这家让他厌恶的公司。

迈克尔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以这种方式断送自己的前程?虽然之后的专辑给他带来些起色,但早已今非昔比。从最初的偶像到后来的巨星,迈克尔的历程和他内心的初衷一直是矛盾的,他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人,而不是一个偶像明星,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改变这一看法,但事实上没有人在乎这个,这是让迈克尔最痛苦的,他给唱片取名“听无偏见”也是流露这种想法。

但是在娱乐业,没人关心你在想什么,只把你当成一个娱乐玩偶来看待。1998年,迈克尔在美国贝弗利山的一家酒店的厕所里猥亵一名男子经媒体曝光后,给他带来了致命打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同性恋,虽然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还是可以和女人上床。”但这已于事无补。这种负面效应就像迈克尔·杰克逊,不管你多大名气,都能毁于一旦。伊拉克战争期间,迈克尔拍了一个MV《射杀一条狗》,里面讽刺了布莱尔和布什,结果给他带来很多麻烦。打击接连不断,使迈克尔萌生退意。

他厌倦了唱片业,他说真正的音乐已经死了,他说没有人重视他的思想,这让他感到很孤独。也许,在迈克尔理想的状态下,应该是这样活着:他做他喜爱的音乐,没有人打扰他,他的唱片能赚来很多钱,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在世界上引起共鸣……要是真的这样,这个世界就不这么乱了。他总是试图改变别人,最终改变的却是自己。当他以“听无偏见”和“不一样的故事”来矫正人们对他的印象时,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这个老帅哥当时在厕所里都干了些什么。 离开音乐疑惑

上一篇: 留住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