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电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米)
最近回国过圣诞,在广州遇到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原来是学雕塑的,现在自己开业为电视广告设计服装,做得风生水起,日子过得挺写意的,真为她高兴。
老朋友了,她抽了点时间陪我逛街吃饭,四围走走。坐地铁时,见她拿了部其大无比的诺基亚手机在玩游戏。原来那是诺基亚开发的N-gage游戏手机的第二代,叫N-gage QD,既可作手机,但也属于掌上游戏机一类。
自从任天堂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第一款Gameboy之后,掌上电玩逐步成为电玩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当年我自己也对黑白的Gameboy相当着迷。不过在美国,玩掌上电玩的尽是小孩子,掌上电玩体积小、携带方便,随处可玩,加上操作容易,因此很快便热得不得了,常常看见一群小学生人手一部,玩得昏天黑地。
手机巨头诺基亚一直想打进这个市场来分一杯羹,N-gage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炉的。诺基亚的设想非常天真:既然手机上可以玩游戏,一款专门玩游戏的手机一定好卖;何况N-gage所提供的硬件,能够支持的游戏在先进性和复杂性方面,远超出一般手机。另外,诺基亚除了卖N-gage硬件外,还可以向其他公司出售游戏软件开发权,又多一条生财之道。
谁知上市后结果却不妙,诺基亚的这个“两全其美”的电玩销售非常差,也几乎没有软件公司帮它开发游戏。朋友问我原因,我看大约卡在这样几点上:一是很尴尬的尺寸——作为手机来说,它显然太大太重,而作为掌上游戏机来说,显示屏又太暗太窄,成了名副其实的“两不像”;二是很麻烦的操作——换游戏卡的时候,必须关机、打开背板、取出电池才行;三是太高的售价,300美元一台,大大超出了一般掌上游戏机购买者的消费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诺基亚又花了一年时间,研制出改进版的N-gage QD,也就是我那位朋友在地铁中把玩不已的玩意儿。
N-gage QD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改进,主机便宜了近一半,体积缩小了,屏幕更加清晰了;最重要的是QD版无需取下电池便可以直接更换游戏卡。另外,还取消了一些不太实用的多余功能(如支持MP3播放等)。这些“大手术”,使改进版的N-gage QD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N-gage QD在中国的销售似乎不错,这次在国内走动,不止一次看见有人在地铁、车站、机场这样的公共场所玩它,我的朋友也玩得很投入。但是在美国,N-gage QD的销售却很糟,从没见过有什么人玩。两地的市场反应如此不同,却是很令人深思的。
这种区别,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在美国,16岁就可以领驾驶执照,大部分人自己开车,不像在国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那样,有空得闲玩游戏。大部分美国城市公共交通落后,除了纽约、旧金山少数几个城市外,公共汽车、地铁这些交通工具并不普及。然而,电脑和家庭游戏机(如PS2,Xbox等)却相当普及。这样一来,受屏幕尺寸限制,视觉质量远为低下的掌上游戏机自然就少人问津了,于是,这里玩掌上游戏的人绝大部分是十三四岁以下的孩子。
作为以手机为主业的诺基亚,在和专业电玩设计公司的竞争中,占不了多大上风。何况一般的软件公司也不大愿意花费过多的经费和时间来为手机公司开发游戏。即便是电玩业内的巨头任天堂和索尼,虽然它们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任天堂DS,索尼PSP)技术水平相当高,三维显示精美,游戏种类丰富,广受行内好评。然而,掌上的终归是掌上的,与电脑游戏相比,与各种家用游戏机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我对于DS和PSP能在北美市场获得多大的成功,还是相当怀疑的。
掌上游戏是儿童玩具,成人基本不去问津,这起码在美国如是。■
(作者为美国最大的电子游戏公司EA(Electronic Art)产品研发部的设计主管) 掌上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