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计中国的乌托邦想法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一个设计中国的乌托邦想法0

孙群把他创办“设计中国推广中心”(China Design Alliance)称为一个建立在乌托邦想法上的举动。自从9年前成立提供室内设计服务的新世家公司到3年前成为《CASA国际家居》杂志的出版人,今年33岁的孙群再一次让自己的身份发生轻微的倾斜与转移。除了机构主席这样一个听起来有些沉重的头衔之外,他的新机构还有着同样宏大的社会愿景——把“设计中国”作为目标,推动一个“制造与消费”的中国进入一个“设计与思考”的中国。

孙群保留着一张去年在米兰参加某次亚洲设计展的照片。在那个聚集亚洲各国产品而惟独中国缺席的展览上,他见到有个小摊上放着各式提包,上面写着:“中国制造,拷贝,100%革。”孙群说:“我想有人是在用这种形式做出抗议,好像我们已经是一个丧失思考能力的国家了。这时候,有关社会责任的意识隐隐约约强烈起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做些工作。”

“几乎我见过的所有欧洲人都表示,我们不想去中国发展,因为他们会抄袭我们。”曾经在香港亚洲资源出版集团任律师的谢嘉美(Karmei Tse Morin)说,“所以我想中国制造也必须进入原创阶段,不能再继续生产仿制品了。日本用了15年、韩国10年、中国台湾5年就改变了它们的制造模式,韩国仅仅一家三星公司,世界看待他们的方式因此发生了变化”。由于彼此想法一致,谢嘉美成了孙群的搭档。当然,出生于律师世家并有一个银行家丈夫的谢嘉美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曾有个算命先生告诉她,如果今后几年做一些推广设计的工作,将会给她带来好运。

与发生在米兰的类似微不足道的抗议方式相比,最近一期《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中国的制造业事实上已经被作者泰德·菲什曼耸人听闻地称为“伪造业”了(Manufaketure)。菲什曼称由于中国的伪造与盗版状况,造成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损失达800亿美元,他转述一位美国驻华领事的话:“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什么比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更迫切的事情了,我们几乎要付出和摧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争同等程度的努力。”

当然,仅仅以家居制造业为例,一切也许要温和得多,甚至欧洲人的态度也远不如美国人这般咄咄逼人。意大利Domus设计学院互动设计系主任克劳迪奥·莫德里尼(Claudio Moderini)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设计,但是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大家关注的都是设计的结果。如果单纯抄袭结果,一个企业是无法成长的。”Domus亚洲设计中心的设计总监桑蒂娜·博尼尼(Santina Bonini)认为,“抄袭是不可避免,所有工业化的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抄袭的阶段。但是,中国应该给世界贡献一些带有中国身份的产品,这样中国制造才能长久下去。”

一个设计中国的乌托邦想法1

孙群的乌托邦想法是在有了谢嘉美作为合作伙伴,有了北京天鸿房地产集团一位董事总经理刘泉提供的北京幸福村一座2层的样板楼作为展览与培训中心,并且有了意大利Domus设计学院及其亚洲设计中心作为首批成员之后,才具备了最初落地的基础。在他的构想中,CDA的未来业务主要由展览、培训课程和设计师俱乐部组成,期望因此成为一个推动设计文化的国际交流平台。

在1月16日推广中心的开幕晚会上,这位机构主席一直在忙着做翻译,而他的CEO谢嘉美则担当着主持人的角色。第二天,他就带着一些家居生产企业的总裁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举办了三场探讨中国制造业状况的活动。在孙群看来,CDA的这些工作可以向国外传递一些真实的中国状态。他说:“有时候乌托邦理想主义是有价值的,最终,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需要这样的理想主义来支持与实现。”■

一个设计中国的乌托邦想法2

设计与未来的生活

当桑蒂娜·博尼尼用悦耳的意大利语略带忧伤地说:“这是一个混沌的时代,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稳定。在人类的历史上,这种不稳定性还从未有过先例,很多时候面对未来我们没有信心”的时候,她听起来更像是一位忧心忡忡的哲人而不是向来为人们提供“甜蜜生活”的意大利设计师。

一个设计中国的乌托邦想法3

作为意大利最著名的设计学院——Domus学院亚洲设计中心的设计及运营总监,桑蒂娜·博尼尼相信人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从现在开始着手设计他们的未来;面对开放的中国,她更相信自己的设计中心具有这样的使命——希望帮助中国的制造业通过设计找到新的出路。

三联生活周刊:Domus学院亚洲设计中心对制造商的关注程度是否已经超越了对设计师的关注?

一个设计中国的乌托邦想法4

桑蒂娜·博尼尼:我们是这样分工的,亚洲设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关注企业的领导层,而我们把培养设计师的工作交给了米兰。设计其实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情,每个国家都不同,它的出发点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包括技术的运用到最后都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如果中国制造业的领导层不能理解设计在这个时代的新角色的话,培养他的设计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希望最终结果是设计师和领导者之间能够对话。

三联生活周刊:在现代生活中,设计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

桑蒂娜·博尼尼:在最近几十年里,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产品、很多文化元素重叠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这些模式与准则经常是互相矛盾的,并不断重复使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使我们每个人都失去了明确的自我。所以,当人们知道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不稳定时代的时候,消费者的内心当然要去寻求一些更稳定、更有保障的设计。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一些国际流行的设计趋势是什么?

桑蒂娜·博尼尼:部落文化的元素进入到工业生产,天然纤维和照明的结合,波普艺术运用在家具和商店里,具有怀旧情怀的生活用品,以及人类对自己的器官了解之后一些仿器官的造型。当然,还有一些极端强调功能性而没有任何美感的设计,以及关注人的感官的新家具设计。

三联生活周刊:从技术层面来说,多媒体是否是现代设计中越来越被依赖的一种重要手段?

桑蒂娜·博尼尼:从分析设计问题的依据点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把分析结果向外界公布的时候,我们的工具变化了,没有电脑有些设计是无法完成的。从设计结果来说,技术的变化并没有把我们逼到非得用极端的造型、色彩和材料来做设计的程度,但是它完善了我们。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说,思考方法没有变化?

桑蒂娜·博尼尼:变了的是世界和人,工具也在变化,但是出发点没有变。另外,设计被拓展了——设计以前进入的领域往往是模具和成批生产,现在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可以让它进入生物实验室,比如设计出一种白天吸光晚上能发光的鱼,因为它的基因受到了改造,现在是5美元一条;或者运用硅胶技术制造出完全仿真人的皮肤,所以我们的视界非常宽广。进入这样的领域,对以前的设计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设计乌托邦想法一个设计公司中国

上一篇: 人物(324)
下一篇: 刘大班的这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