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刘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 《汉武大帝》剧照 )
一个有争议的皇帝
有观众认为汉武帝是个没有争议的人物,黄朴民教授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说:“汉代对他的评价就分歧很大。”《盐铁论》中对他就有尖锐的批评,以夏候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武帝好大喜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让战争搞得空虚,盗贼蜂起,他没有恩泽给百姓,只会损耗国家财富建立庙宇。这些反对意见我们很少知道,是因为现代的教科书集中在他的正面作用,比如打击地方势力,建立中央集权,统一中国,他是功大于过的。
武帝个性上的缺点造成了他的过失明显,他是个过犹不及的人,能把好事变为坏事。比方说反击匈奴和加强专政都是正确的政策,但打匈奴发展为穷兵黩武,他让李广利去大宛国求汗血马就能大打一仗,损失惨重。为了巩固政权他剥夺丞相的权利、任用酷吏,武帝时期几个挂名丞相,无论是贪婪的国戚田玢,还是刚正的窦婴,都没有好下场。戾太子和皇后卫子夫也是死于酷吏江充的巫蛊之祸,史学家普遍认为他俩是冤枉的。
但是武帝之所以被认为是个雄主,因为他有自省心态。他有“亡秦之绩,却避免了亡秦之祸”。像他自己就承认,虽然不打匈奴,汉政权不可能强大,可如果继任者还延续他的政策,下场会和秦朝一样。武帝一生迷恋求长生不老术,多次受巫师欺骗,晚年时他远赴山东求仙不得,终于醒悟,回程中看到农民耕作,自己也下田劳动,并且颁发了《罪己诏》,这对惟我独尊的君主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司马迁和汉武帝的恩怨纠葛,有人质疑《史记》中的刘彻是否客观。黄朴民认为,《史记》是最好的史书,司马迁总体是肯定武帝的,首先把他定位为有血性、有作为的君主,虽然班固的史料大多来自于《史记》,但他当时所依据的材料肯定比现在要多得多,他对刘彻的批评也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 《汉武大帝》剧照 )
刘彻的两面性
刘彻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出了他的两面性,黄朴民认为,这是由于帝王的思维方式不能用普通人的想法去考量。像与窦太后关于尊黄老还是尊儒术的分歧,完全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他本人是很相信道家学说的,不然不会给方士如此的待遇。最著名的就是栾大,他貌美口才好,很会利用小发明搞些障眼术,又自云见过仙人,武帝封他五利将军,这种封号是卫青等人苦战多年才得到的,还把女儿嫁给他。不过,当武帝一旦受骗后,立刻处死栾大和举荐他的官员,完全不顾女儿因此而发疯。
在对待储君的问题上,他处死钩弋夫人被认为是残忍冷血,但帝王的心不能以常人揣测。武帝年少时对窦太后干政深有体会,后来他的母亲王美人势力强大,一度想控制他的活动,再加上吕后的前车之鉴,“子少母壮而杀母”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事实上,武帝的继位就是宫廷斗争的结果。本来太子是景帝宠妃栗姬所生,只是因为栗姬不会做人,拒绝了长公主的求亲。长公主并不仅仅因为刘彻一句“金屋藏娇”的戏言而选中他,其中也有心计深的王美人的笼络,再加上长公主的挑拨,景帝才开始动摇。后来伪善的王美人又使计,令景帝废了太子。可以说,刘彻从幼年时就认识到宫廷斗争的阴暗面。
江奇涛说,《汉武大帝》实际是一部战争片,武帝的一生就是一部战争史。电视剧的开头写七国之乱是因为无为之治使诸侯坐大,是武帝征伐的起因;文景之治是他打仗的本钱;独尊儒术本来很不利于电视表现,因为过于深奥,但董仲舒提出的“攘夷、尊王”是武帝战争的理论基础。男性观众最爱看的宫廷斗争一向是导演胡玫的擅长,江奇涛说,如果战争拍不好,宫廷斗争就不能成立,因此在战争戏上他们花了400万。至于女性观众最注意的情感戏,反而被淡化了。
武帝是个双性恋,在《史记·佞幸列传》中有迹可寻。他对韩嫣宠爱有加,两人时常同榻;乐师李延年净身入宫,也深得武帝喜爱,他的妹妹李夫人更是武帝最喜欢的妃子。就连卫青、霍去病也是武帝的宠臣,他们之间有说不清的感情,只是这些在电视剧中很少表现。因为相比于男宠,武帝对女人的喜爱更多一些,他对妃子的出身毫不在意,反而更喜欢低贱出身的女子。高贵的阿娇会失宠,身为歌伎的卫子夫却成为皇后,包括李夫人也是娼女出身。究其原因,是因为刘彻并不会用情至深而影响对朝政的判断,在发生冲突时他一定会舍情人保基业,这也是成为英主的条件之一。
中国历代边界
秦 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的边界大至为起于辽东鸭绿江江口,向北至沈阳西折,经呼和浩特到河套然后沿黄河南折,经兰州到缅甸密附近的中缅边界折向东南,到越南鸿基附近抵海。这一边界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这也就是后来汉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 汉代疆域在秦的基础上主要有三方面的扩大,在北部,在北方边界基本没变的情况占据了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的领土,南部占据了大半个越南,最南在胡志明市附近,西部扩张最大,通过在藏族先民地区和匈奴地区之间的武威到酒泉一线的一条不宽的信道,控制了中亚地区,最西达到了巴尔喀什湖西岸以及塔什干附近。汉代的领土扩张奠定了中国对朝鲜、越南和新疆的统制基础。
唐 唐代,中国领土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东北达外兴安岭、库页岛,最西曾达到咸海之滨,南及南海,最东一度拥有萨哈林岛(库页岛)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李白就出生在贝加尔湖畔的碎叶城),在北部,到了东北南部、朝鲜西部、整个外蒙和大半个西伯利亚,最北达到贝加尔湖西北的安加拉河一带,在西部,到达了咸海和伊朗边界,囊括了整个阿富汗和绝大多数的中亚五国领土,南部第一次确认了对海南的统制。
隋,晋(西晋) 与秦领土大致相仿,
宋(北宋)略小于秦,南宋和东晋最小。宋朝的领土比唐朝小得多:其北界已退至今山西的河曲、岢岚、原平、代县、繁峙和河北的阜平、满城、容城、霸州及天津市区一线,西北与西夏以今甘肃兰州、靖远、宁夏同心及陕西北部的白干山一线为界,西南今大渡河以南的川西南、黔西和云南是大理国境。
元 除新疆外,元朝的疆域是稳定的:在北方,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
明 由于继承了元的大部分领土,中国领土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扩张,在北方,占据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全部东北地区的和大量远东领土,但外蒙和大部分内蒙地区不在疆域内,西部,恢复了除新疆外的所有领土,在西南,占元朝的光,不仅恢复了自唐末由于南诏和大理的兴起而长时间失去了云南地区,而且还第一次确立了对西藏和青海的统制。
清 除基本继承了明的领土外,领土还有大规模的扩张,在北部,取得了内外蒙的全部领土和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西部,取得了新疆和锡尔河以东地区在东部,第一次确定了对台湾的统制,但与明最盛时相比,在远东,失去了乌第河以北地区,在西南,失去了不丹和锡金。从清末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的领土缩小。■
汉武帝的身边人
窦太后——汉文帝皇后,武帝的奶奶,黄老之术的坚决执行者。她干预朝政四五十年,她在世时,武帝不愿拂她心意而一直不重用儒生。她和武帝之间有矛盾,却不像慈禧与光绪是敌我矛盾,因为她和武帝的出发点是一样的,电视剧中的她还是一个慈母的形象。
王美人——武帝的母亲,以再醮之身嫁给景帝。王美人心思缜密,她曾经放话说,武帝出生她梦见了一口红色大肥猪投入怀中,所以武帝最初的名字叫彘。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体现了王美人的心机呢?野史上讲,原来文帝曾经梦见过赤猪,他曾经传下遗诏:景帝应将帝位传给生性有赤龙或赤猪之象的儿子。后来因为觉得猪太难听,后来才改为梦见太阳。王美人结交长公主后,一步步挤走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本来景帝已对栗姬不满,王美人又派大行令上书,劝景帝立栗姬,激起景帝反感,才废了太子,重立刘彻。
陈阿娇——金屋藏娇的女主角,比刘彻年长。因为不能生育渐渐失宠,阿娇与女巫行蛊诅咒卫子夫,并与女巫相好,惹武帝震怒。贬入冷宫后,她请了司马相如写下《长门赋》,极尽哀怨之能事,不料武帝很喜欢这赋,却不打算原谅她。
卫子夫——在皇后中她算是很谨小慎微的。本来平阳公主选了十几位美女,不料刘彻都看不上,偏偏看中了卖身为奴的卫子夫,他趁换衣服之机与子夫欢好。子夫进宫后就被他丢在脑后,某次遣散宫女时子夫也哭求出宫,武帝又生怜爱之心。在阿娇的妒忌之下,子夫的地位反而巩固,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是口碑最好的外戚,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出身低贱的私生子。
田玢——王太后的同父异母弟,生性贪婪,口才佳。在早期势力很大,曾制约武帝。因为卖官,武帝曾不满地说,你委任完了没有,也该我委任几个了。在与窦婴的斗争中虽然胜利,却陷入精神失常。他一直说看见自己陷害的窦婴、灌夫找他复仇,最后惊惧而死。■ 历史史记汉朝中国历史一个栗姬真实百越刘彻汉武帝武帝西汉卫子夫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