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8名中国人质的劫后余生

作者:王鸿谅

(文 / 王鸿谅)

伊拉克:8名中国人质的劫后余生0( 1月22日,挟持者将我国8名公民释放 )

绑架和营救

1月12日,取道“死亡公路”从伊拉克前往约旦,林强和他的7名同伴纯属无奈。从伊拉克首府巴格达飞往约旦首都安曼,1000公里航程,票价650美元,甚至超过北京飞往安曼的费用,对于囊中羞涩的林强们而言,这条安全的路径未免太过奢侈。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公路”,租一辆美国吉普,200美元。

“没想到再得到他们的消息,竟会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被绑架的样子。”坚守在伊拉克的中国商人陈宪忠在电话那端感慨不已。陈宪忠在伊拉克经商近20年,是当地的信息灵通人士,人脉相当丰富,通过各种途径到达伊拉克后寻找机会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从他那里得到过帮助。陈宪忠告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林强他们不懂英语也不懂阿拉伯语,还是他帮忙填写去约旦的签证单,“1月10日,8个人的签证刚刚办好”。

就在一个星期后的1月18日,当地时间15时左右,在半岛电视台播放的一段录像里,林强和他的7名平潭老乡同时出现在画面上。“中国人被人用枪指着头在电视上露面,在伊拉克是从来没有过的。”陈宪忠说,“4月份那次绑架的画面,也没有这么让人觉得恐怖”。在这段录像中,自称是阿尔·努曼旅(Al-Numan Brigades)组织的武装分子声明说,“经过调查,发现几个人是在一个占领军控制的地点内工作的,如果他们不愿意再为占领军工作,我们将立即释放他们”。绑架者还要求中国政府必须澄清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否则将会在48小时之内杀死这些中国工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陈宪忠说,“林强他们只是在重建服装厂纳杰夫的工地做建筑工人”。这个重建项目是陈宪忠代表一家中国公司签订下来的,也是战后中国人在伊拉克签来的第一个承包项目。“还是我介绍林强他们去工作的,”陈宪忠说。服装厂在纳杰夫郊外,战前是伊拉克最大的服装厂之一,每天生产约2000套成装,大学生制服占这家工厂产品的60%。2003年3月28日遭美军导弹轰炸,美国人最后解释“这是一个错误”,但究竟怎么弥补和赔偿,只字未提。美军攻占了纳杰夫后,曾在工厂的废墟上驻军两周,作为美军当时在这一地区的总部。陈宪忠分析说,工地附近的确有一个美军基地,但是工地周围并没有美军把守,惟一可能是纳杰夫2004年8月爆发危机时,美军为了保护自身不受袭击,有可能曾经把工地也纳入其防卫圈。

伊拉克:8名中国人质的劫后余生1( 1月22日,挟持者将我国8名公民释放 )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迅速进入紧张状态,参赞卞志强和年轻的外交官孟瑞被派往一位著名宗教人士家中,希望此人能发挥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协助寻找人质下落并向绑架者发出释放人质的呼吁。这位宗教人士的家位于巴格达以西大约25公里,途中必须经过反美袭击接连不断的阿布格里卜地区。这样的旅程对参赞卞志强来说已经不陌生了,2004年4月那次人质事件,正是他为营救人质在使馆和长老会之间往返奔波。但这次的营救比上次更让人焦虑,48小时的最后时限过后,武装分子没有给出任何消息,林强和他的同伴依旧生死未卜。直到第4天,北京时间1月21日晚7时左右,才传来最新消息,武装分子公布了一份新录像带,表示如果中国能够禁止所有的中国公民进入伊拉克,他们将“仁慈地”对待人质。值得注意的是,录像带中没有给这一新要求设定最后期限。

虽然依照国际关系专家们的分析,武装分子此次绑架中国人,目的很有可能只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伊拉克大选前制造恐慌,并非有意针对中国人。但是8名人质在武装分子枪口下的录像,依旧让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1月22日,终于有好消息传来,阿拉伯电视台援引武装分子的一份声明说:“8名中国人已经获释,并被交给穆斯林长老会。”在随后公布的录像中,林强和他的同伴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悦还是恐惧,和蒙面的武装分子一一握手之后离去,幸运地和死亡擦肩而过。

危险的商机

“还清借款,供孩子念书”,各自怀揣着对将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林强和他的同伴们不顾家人劝阻,通过非正规中介到达伊拉克。以正规途径从中国前往伊拉克的费用,陈宪忠说“一万元人民币就够了”,但是林强他们花了3万多元。8个人的家境都不宽裕,拿出这样一笔钱颇费周折。比如林强,出国前是平潭县敖东供销社下岗工人,而林忠家徒四壁,借了3万元高利贷。他们执著地认为,在伊拉克能寻找到比家乡更好的工作机会。

如果从更宽泛的视角而言,林强他们的判断似乎是能够成立的。伊拉克的重建工作将成为“二战”以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建工程,需耗资8000亿美元,时间是5~10年。商人陈宪忠对伊拉克的商机一直深信不疑,从1984年第一次跟随中国水利电力公司到达伊拉克,到后来以个人身份留在伊拉克经商。

初到伊拉克的林强和同伴们同样被想象中的商机所激动,每人拿出4万元,8个人一起开了家中国商行做生意,从国内发了一个集装箱的货过来贩卖,大量的竹凉席、两眼煤气灶和电视机等等。“问题是他们并不知道伊拉克需要什么就想当然地进货,”陈宪忠说,“比如竹凉席,在伊拉克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场,平常太阳直射的时候,中午的温度能达到近80摄氏度,一点也不夸张,我放在车里的磁带经常会被烤得变形,就是在树阴下面,温度也能达到50摄氏度,伊拉克人买竹凉席干什么?最后的结果,“东西都没有销路,赔了,商行也开不下去了”,林强和他的同伴成为失业者,距离他们到达伊拉克已经半年多。

林强他们到服装厂重建工地做建筑工人,还是陈宪忠介绍的,“每个月450美元,在当地的工人里是最高的,加上加班工资,能拿到500美元”,但最后,林强和同伴们还是决定离开工地,原因据说是“对薪水不满意”。对这一点,陈宪忠似乎不能认同,“伊拉克的工作并不好找,当地人60%是失业的,而且工资远比中国人低,工资最低才75美元一个月,我自己的中餐馆经理,月薪才250美元,而现在饭店的经理,薪水只有200美元”。

陈宪忠说,现在的伊拉克,并不是一个投资就能马上获益的地方,他在2004年1月开张的巴格达惟一一家中餐馆,12月15日已经正式歇业。2005年1月1日,陈宪忠的饭店正式开张,同样没有生意,但陈宪忠似乎并不灰心,“现在饭店这个地方是我花15万美元一年的价钱租下来的,一旦伊拉克局势稳定一点,各国人员返回,你花30万美元都不一定能租下这个地方”。目前陈宪忠的所有生意里,只剩下那个四层楼5000多平方米的中国商品城能够正常运转。

奢侈的安全

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4月期间,在伊拉克共有8家中国公司(涉及能源、贸易和餐饮行业)以及23名中国工作人员,当然,林强他们未见得被包括其中。不过,“不算被绑架的这8名福建人,现在伊拉克境内的中国人只剩下了20多个”。陈宪忠很肯定地说:“中国在伊拉克的重建项目已经全部撤出,22日最后撤出的两名工程师和两名翻译应该已经回到北京了,现在除开使馆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能数得出来的中国人就是我和我雇佣的4个工人,5个已经失业的福建平潭人和一个上海人。”

战争结束返回伊拉克的时候,陈宪忠说,他并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会是层出不穷的人质绑架事件。2004年2月初,中国公司拉开西进伊拉克的序幕,重返伊拉克的中国公司中,有惟一的驻伊采油商绿洲石油,有中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商之一的东方电气集团,还有战前已在伊卖出50多辆火车机车的轩辕集团等等。在基础设施和成套设备方面,美国已经表示要将至少一半的重建项目交给伊拉克公司做,但很多伊拉克公司最后还是要将合同分包出去的,那些曾与伊拉克合作过的中国公司,会得到很多分包和转包合同。在伊拉克重建市场中,虽然中国公司第一笔合同只有500万美元,但许多人都相信“还有上百亿美元的大单在等待中国公司”。

“但问题是,伊拉克的老百姓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并没有看到重建所带来的真正的实惠,生活是有些改善,大量的家用电器涌入伊拉克市场,老百姓有的也能买得起,但是太慢,看不到前景。”陈宪忠说,“比如政府的大楼到现在还没有重修,各个部委,整个政府机关都没有进行正常的工作,更谈不到底下的工厂了。”很难说清楚这种失落和频发的人质事件是否有根本的因果联系,但能看得到的影响是,人质绑架事件使伊拉克的重建陷入另一种僵局。陈宪忠说,“比如韩国去年在伊拉克的人,去年3月份的人数超过了近200人,这些人都参与重建和商务问题,当时韩国人都带着家属去,准备在伊拉克长期扎根,想在那里经商,等到4月份开始,抓了他们的人质以后,马上走了100人”。

麻烦的是,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劳务人员,以非正规途径进入伊拉克的这些中国人却拒绝回国,“那5个失业的福建人全都住在我这里,说什么也不肯回国,大使馆拜托我先给他们买好回国的机票,把他们送走,钱都由大使馆出,但他们就是不肯。”陈宪忠在电话里无奈地说,“现在我还是得先把机票买好,送走他们再说。”但陈宪忠也说他本人暂时是不会走的,因为“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伊拉克,就像赌博一样,现在骰子已经仍了出去,收不回来,也停不下来了。”从这个角度而言,林强他们的身家和财富虽然与陈宪忠毫无可比性,但心境却是类似的。只是陈宪忠可以将自己的家搬到富人区,雇佣两个伊拉克保镖24小时守护自己和他的两层楼宅院,轻易不出门谈业务。而林强他们只能8个人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拿着并不如意的薪水,焦虑着家乡的债务,为了寻求新的机会去到约旦,他们也只能冒险踏上“死亡公路”的旅程。■

(Al-Numan Brigades)

何谓“阿尔·努曼旅”?

2003年7月16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长子乌代所经营的《阿尔扎乌拉》周报曾报道,“阿尔·努曼旅”隶属于“伊拉克伊斯兰全国抵抗运动组织”,成员大部分来自阿拉伯和其他伊斯兰国家。“伊拉克伊斯兰全国抵抗运动组织”也叫“1920革命旅”。据史料记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伊拉克确实有过这样一个“革命旅”,当时的任务是抵抗英军。自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将美国带领的联军赶出伊拉克,并建立一个新的宗教社会。2004年8月,这个组织曾发表声明说,他们平均每天发动10起袭击事件。

绑架外国人质对“阿尔·努曼旅”而言并非首次。据阿拉伯一家电视台报道,2004年9月4日该组织宣称他们绑架了一名土耳其司机,并威胁说,如果人质所属的公司不在48小时内结束在伊拉克境内的活动,他们将处决人质。后来,这家公司撤出,司机获释。不过,也有报道说,任何伊拉克抵抗力量都有可能冒用一个名称。■ 人质劫后余生中东局势林强中国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