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的1200点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娱乐化的1200点0( 颇为震荡的中国股市又临“寒冬” )

有消息说,《中央电视台》的股票栏目收视率排在了倒数的地位。其实不用说,也知道这肯定是事实。观众不喜欢,不关心,不参与,不能从中获得新知和娱乐,更不能获得财富,自然是播了没人看,播了也白播。但1月20日,一个应该记入历史的日子,上证指数5年半以来首次跌入了1200点,再打开电视的时候,我改变了印象。各地的股票栏目已经完全娱乐化,老中青分析师,虽是西服领带,却个个口若悬河,拿出天桥把式的嘴皮子,推荐着他们看好的股票。那意思分明是“1200点算什么,咱这儿有上涨的股票,有让你赚钱的牛股呀”。这么好玩又好笑,分明有脱口秀的功底,怎么会没人看呢。

想想真是悲哀。在这样一个市场,为使自己有大台的风度,收视率再差,电视台也要保留证券栏目,毕竟再没有比这个市场能代表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了。为生存,电视台只好把栏目包给咨询公司,包给那些靠给股民预测哪只股票能赚钱的家伙。为生存,这些分析师也不得不放下他们在商学院里培养出来的缜密严谨的风度,变得像江湖术士,用情绪感染观众,相信连他们可能都不相信的这个市场里还存在的发财神话。

中央台当然不能走娱乐化的道路,但至少可以让主持人和嘉宾笑起来。所以这一天,你能看到主持人大剂量的、做作的笑。管理层和经济学家呢,也仿佛终于盼来了一个绝好的时机,突然活跃起来。证监会的一名官员,去年曾经颇为强硬地表示管理层不会干涉市场走势的,现在又说不排除政府出面救市的措施。但总理都曾发表了讲话,现在一个证监会的官员又能有什么影响力。既然在官员的级别和影响力上再也找不到救世主,媒体于是把目光转到了以量取胜,人多势众的思路。中央台转播了一台研讨会,会上专家权威举出了颇为乐观的事实:几年前,股票市场可谓无股不庄,现在,很少有庄家的影子了;几年前,欺诈上市,恶意圈钱遍地开花,现在一个不显眼的不诚实都会演变成一场流传甚广的丑闻。最后,每一位到场嘉宾一句话说出自己对市场的祝愿,一个大团圆似的结束方式。

1300点的政策底已经彻底成为历史,投资者已经麻木。1200点,一个整数关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正可提供一个兴奋点,让久违的经济学家有一个集体曝光的机会。但娱乐写在脸上,还算不得完全的娱乐,股子里还是忧国忧民。比如一位股评家危言耸听地说,2005年是中国市场最后的机会。言下之意,问题再不解决,2006年将没有这个市场了。

娱乐化的顶峰之作,当算一位股评家之作的股市“潜规则”图。这位股评家,不知从哪儿研究出中国历朝历代的朝廷与百姓的“利益输送三一率”,总结出古往今来,凡是当权者答应给老百姓的好处,答应的是三,到了百姓手里,全衰减成了一。这位股评家举的例子是康熙四十三年黄河决口,清廷从直隶、两江等地调集的一些钱粮往山东、河南等地赈灾,真正到灾民口中的钱粮十有其三。乾隆十二年,山东、安徽等地水灾蝗灾接踵而至,都御史刘统勋清查赈灾情况后发现,赈灾的官粮10石到了百姓手里剩3石。不知这位股评家是否受了《康熙微服私访记》或《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影响,也在康乾盛世里找灵感。循着这个三一律,14年来证券市场1300家公司融资额24500亿元,通过印花税、手续费、庄家盘剥等,到上市公司也就衰减为8500亿元。明明IPO募捐资金,除去极少量的发行费用都进入上市公司财务,股评家却算出个1/3的比例,难道不是娱乐么。

经济界广有影响的《财经》选取的是三人行似的娱乐方式,一企业家一官员一学者。这里,最娱乐的说法当是上海证交所的一个头面人物,他指出,只要解决好四个问题,市场便能起死回生。四个问题是:股权分置一,对内对外开放二,市场化发行三,单边市四。解决问题的顺序和方式也被勾勒出来,先结果同股不同权,解决了股权分置后,股票价格就会比较合理;而对内对外开放可提高中国券商的能力。在合理价格初步形成后,市场化发行就可以实施了。市场化发行推出后,二级市场定价会更进一步合理,再加上股权分置解决后带来的流通股数量大增,到那时解决单边市的条件就成熟了。

如此思路明晰、实行也仿佛易如反掌的一揽子方案出自上海证交所副总经理之口,要是在外人看来,肯定令人瞠目结舌。这个外人一定会想,老天,难怪他们的市场创下了5年半来的低点,原来14年来,上亿人魂牵梦绕的,是个“四不市场”:股权不公平,市场不开放,发行不市场,行情不双向。以外来者的眼光,一定纳闷:这么个“不”字当头的市场,怎么就撑了这么多年,并且到了现在,还引来那么多人捶胸顿足呢。这个外人一定不明就里,被眼前的灰色幽默逗乐了。 股票娱乐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