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1·11”花炮厂大爆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黑加仑)

山西襄汾“1·11”花炮厂大爆炸0( 在襄汾县,关于爆炸究竟是如何引发的有多种说法 )

1月11日下午2时30分,山西襄汾县古城镇京安村襄浏花炮厂发生大爆炸。

今年29岁的董学霞是襄汾县古城镇福寿村人,一个8岁男孩的母亲。爆炸发生的时候,她正在成品车间里装箱。“起初是‘沙沙沙’的声音,然后‘砰’一响,就听到爆炸声了!”2003年3月份进花炮厂工作的董学霞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听到爆炸声,本能的反应就是往车间外跑,脸被爆炸物碎片划花了。

“厂子大门口的巨型广告牌匾被炸得面目全非,从沟底被爆炸气浪抛出的花炮包装纸铺满了大门南侧的麦田。”及时赶到现场的襄汾县政府一位负责人回忆说,“十余亩面积的厂区已被剧烈的连环爆炸夷为平地,如同遭到强烈炮火轰击的战场,现场碎砖头、水泥块、钢筋、木头四处散落,滚烫的地面冒着缕缕浓烟。”

襄浏花炮厂位于京安村北部三公里外的一条土沟内,生产车间、成品库及炸药库都是沿沟而建的土窑洞。据县政府这位负责人介绍,发生爆炸的是厂区南部的8孔生产用土窑洞。发生爆炸时该厂区正在加班加点紧张生产,其中绝大多数是女工。一直到当天下午6时,8孔窑洞中有6孔火势被扑灭,剩余两间窑洞因火势过大,小型爆炸不断,延缓了搜救工作。

根据襄汾县政府的统计,这次爆炸共造成25人死亡,9人受伤,这些伤亡的工人多是来自南辛店乡和西贾乡的农村妇女。其中,死亡人数最集中的是福寿村,大约有10人,其中9人为女性。如一村的5名死者全部是女性,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只有18岁,5人中除一人没结婚,剩下4人全都做了母亲。

在襄汾县,关于爆炸究竟是如何引发的有多种说法。县政府一位负责人说,当时有一辆运输花炮的车辆出了问题,有人说看到一箱花炮从一名搬运工手中滑落在地引发爆炸;也有人说引发爆炸的一箱花炮是从运输车辆上掉下来的,但引起爆炸的肯定是这辆运输车。

村民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解释。死者何海芝的哥哥说:“那辆运输花炮的车是派出所拉过来的,他们没收了个体小作坊的伪劣烟花爆竹然后拉到花炮厂来重新包装,打算以花炮厂的名义再卖出去。不料,货车停在成品车间门口卸货时搬运工会失手把花炮掉在地上引起爆炸。”为了证明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他说,“我们听到爆炸声就赶了过去,从村里到炮厂最多只需要5分钟。可是我们到炮厂的时候,就已经有穿着公安制服的人在那里封锁现场了。花炮厂离县城至少有15分钟车程,怎么可能这么快?”然而,这种说法没有得到事故调查组的证实。

除了对爆炸的原因提出质疑,村民们也对花炮厂的很多做法不满。何海芝的哥哥说:“她们包装的成品主要是礼炮,大的一捆有100响,小的也有20到50响,包装完了全堆在窑洞门口等着搬运,仅容一人进出。一旦爆炸,就很容易引起连环爆炸,同时把逃生的路口给堵了。我妹妹被救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任何伤口,医生说是因窒息而死的。”

董学霞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7点钟上班,晚上到9点才能回家,一天至少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到了春节前,加班更是常事。工钱是计件的,统一到年底发。像她这样的装箱工,装一箱炮挣4~5元,她一天最多能装5箱,一年能挣3000~4000元钱。

虽然辛苦,但是对于像董学霞这样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干不了砖厂那种重活的农村女性来说,花炮厂的工作仍然是一个美差。如果没有花炮厂,她们只能在家带孩子,干农活:收完小麦种油葵、花生、玉米,然而,由于肥料贵,种粮食挣不了钱,种菜也仅能自给自足。

襄浏花炮厂始建于1989年,当时全国烟花爆竹年销量高达35亿元。它原是一家国有企业,营业执照、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三证齐全。后被襄汾县南贾镇农民王炳社承包。在看到湖南、江西火红的花炮市场前景后,王炳社从湖南花炮生产集中区浏阳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办厂。出于安全考虑,工人多选择不抽烟的女性,以本地人为主。截止到爆炸事故发生前,这个联营性质的集体企业共有职工210人,管理人员30人,年生产烟花1.5万标准箱,礼花弹1500标准箱,垄断了襄汾县甚至临汾市的花炮市场。 爆炸山西11襄汾花炮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