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地图:生死攸关的秘密

作者:蔡伟

军用地图:生死攸关的秘密0

美军核潜艇“旧金山号”

美军洛杉矶攻击型核潜艇“旧金山号”在关岛海域的碰撞事故说明了两个问题:美国核潜艇的建造技术和质量令人赞叹;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当地海域的地形变化,美国海军的核潜艇部队显然缺乏充分的估计。

早在2003年,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的一艘与“旧金山号”同级别的核潜艇“哈特·福德号”在意大利撒丁岛附近海域发生搁浅事故。当时该艇艇长和附近舰队基地的指挥官因指挥失误而被解职。今天,对于美军事故原因的猜测如同2003年的事故一样将会毫无结果。以美国海军传统的沉默,永远不会有任何猜测被证实。不过对有关印度洋地震海啸导致太平洋洋底地貌发生改变的猜测,至少说明了地图,包括海图,是一种需要不断更新的秘密。

今天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用地图,是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彩色绢绘驻军图,其比例尺约为十万分之一。这幅汉文帝时代绘制的地图也许在评定赵佗叛乱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210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今非昔比的大地,显然没有了任何军事上的价值。战争的快速性和精确性,对于军用地图的要求几乎已经达到极致。

地貌追踪雷达正是反映出人类对于地球表面实时信息需求达到极致的产物。当今最先进的地形测绘雷达可以在战斗机飞行时实时测绘出地表的彩色地形图,帮助飞行员在夜间超低空飞行时,能够利用地表的地形隐蔽飞行,同时避开山脉带来的危险。然而技术永远不能避免风险。至少对于当今的机载雷达来说,它还不能注明一根缆绳的位置。1998年2月3日,意大利东北部阿维亚诺美国空军基地的一架战斗机在费恩梅山谷进行高难度的低空穿越训练时,飞机机翼切断的切尔米斯山缆车道缆绳,一辆上行缆车当即坠毁,车内20名滑雪游客全部身亡。事故后的调查发现,意大利方面的规定是,飞机最低飞行高度为150米,居民区最低为500米。而美军这架E/A-6B电子干扰机的飞行高度竟然不足80米!抛开对于悲剧的伤感,数字地图的威力可见一斑。

尽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军用地图,但日本对于地图的重视令我们汗颜。我军在抗战期间缴获的日本绘制的中国军用地图,范围之广,可以覆盖整个中国领土;数量之大,可以配备到每一个团甚至每一个营。很多日军绘制的地图比例尺高达五万分之一。如此高精度的比例,可以说任何一座山丘、一条小溪、一个村庄和一条小路都毫无遗漏。许多地图甚至连中国腹地的人烟稀少的山区都被测绘得一清二楚。

日本的记载显示,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派遣大量特务和浪人前往中国,测绘中国的地形地貌图。许多地区测绘精度之高,连一个村庄中有多少水井都毫无遗漏。这些测绘不但包括陆地,对于中国的海域,日本的测绘水平和细致更是毫不逊色。许多直到今天仍然在技术和精确度上都不逊于现代的地图。

战争容不得半点不精确的概念。不过奇怪的是,许多时候并非是因为地图的缺乏,而是由于对于地图的使用和管理上的差错导致。1943年11月美军在太平洋发起的塔拉瓦岛登陆作战由于使用了一张100多年前绘制的旧水域图,导致绝大多数美军登陆艇在距离海滩遥远的珊瑚礁搁浅,成为岛上日军的活靶。塔拉瓦一战的惨重伤亡,正是由于地图的不精确造成。1983年10月,原计划前往地中海的美国第六舰队在突然接到入侵格林纳达的命令后,仓促之间只找到了一张旧地图复印了数千份发给部队。其数据之粗糙,迫使许多曾经前往格林纳达的美军不得不使用相对更为精确的格林纳达度假导游图。

今天当有关中国是否应该引进新干线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巨大争议,一个重要反对声浪是,铁路的建设需要对沿线的地形地貌进行精确的测绘。而国土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秘密,绝不能轻易让他国获知。虽然现在的地图测绘技术早已经从人力测量发展到卫星测量,地图的形式也从沙盘、纸质发展到数字地图,但是对于地表和海底的微观地形以及矿产等资源的获取,卫星依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最近的例子就是,为了获取东海的海底资源,日本从挪威雇用海底调查船对东海海域进行测绘。海底的地形测绘需要极其先进的技术力量才能实现,而这种测绘能力并非用金钱就能买到。台湾地区海军为了测绘台湾岛周边的海域,以利于潜艇作战和反潜作战,多年前就从意大利进口了专门的海底测量船“达观号”,一艘排水量近千吨的测量船,造价高达一亿美元!

攻打阿富汗期间,美军利用虚拟实现技术特地制作的“数字地图”,据说几乎完整地重现了阿富汗的详细地形地貌。而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美军的“杰达姆”卫星制导炸弹能够根据输入的数字地图坐标,精确地对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进行轰炸,误差精度不超过一米。而赫赫有名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之所以能够跟随地形进行规避,以隐蔽地进入目标区进行攻击,靠的也正是数字地图的帮助,否则100万美元一枚的“战斧”,将变成一枚普普通通的导弹而已。 地图军用地图军用海军生死攸关测绘秘密美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