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戮的想象力:无处可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 XM25空爆弹发射器 )
人类对于杀戮而产生的发明如果能够有所统计,一定不会逊色于对于和平发明的成就。在冷兵器时代,刀枪剑戟的制造和沿革,其种类举不胜举,以致今天能够存留于世间的兵刃多得能够成为某种热门的收藏。到了热兵器时代,枪支的演变和革新更是后来居上,不但在杀戮上精益求精,在保存自身方面也奇技淫巧,花样迭出。
美国MTC技术公司最近声称,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具备间接瞄准功能的标准具。这种被称为“超视界”的城市作战瞄准具,能够安装在许多步兵身管武器上,通过使用激光点照射和瞄准目标,帮助士兵从障碍物和弯角对敌方目标射击,同时避免射手暴露自己。你能看得见敌人,敌人却看不见你。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敌人只看得见你的枪。射手需要做的,只是从街角或者障碍物后伸出你的步枪,利用一根接在瞄准器上并连接头盔的缆线,就能安然地搜寻远处的敌人。
如果说这是一项具有非凡胆识的发明,那么他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从半个世纪前的历史中获得了一些灵感。就在“二战”结束前,苏军在攻克柏林的巷战中,缴获了德军的一种奇特武器,一种身管弯曲的枪。这些枪除了前端枪管弯曲,其他的和普通枪支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德军发明这种武器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MTC技术公司追求的在巷战中隐蔽地射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壕垒战留给士兵们的是残酷的记忆。一名法国军官在回忆中说,每次冲锋,最终的结果都是勇敢的士兵向鸭子一样被打翻在地。而胆敢在冰冷泥泞的壕垒中露头,很有可能被不知哪里射出的子弹击中头颅。士兵们希望能够拥有在堑壕中射击、但又不暴露自己的武器。战后的德国,满足士兵对于生存渴望的努力不是通过保持和平,而是通过对杀戮武器的幻想来进行。在1942年,德国科学家将小口径反坦克炮的炮管弯成55度并固定,然后从炮管尾部用MG13机枪向炮管内射击。实验发现,无论是普通机枪子弹还是更大口径的机关炮炮弹,都能够在弯曲的炮管内发生转向,从另一端的炮口射出。这种发现刺激了他们进一步的想象力,或者说,他们开始试图满足前线士兵的“梦想”了。
最先被用来实验的枪支是著名的毛瑟Kar98步枪,它在现今所有的“二战”射击游戏中都是受欢迎的主角之一。然而技术上的难度,导致无论是被弯曲的线膛枪管还是滑膛枪管,都无法让射出的子弹准确地击中目标。直到1943年底,孜孜不倦的德国人最终研制成功能够准确射击的弯管枪。此后,德军广泛装备的MP44突击步枪也被部分用来改造生产弯管枪。为了解决此类武器的瞄准,一种结构复杂的三棱镜也同时被研制出来。
然而战后美军的继续研究和试验表明,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还是相当的明显:除了射击精度差、可靠性低以外,一旦士兵跳出壕垒直面敌军,弯管枪就变得毫无用处。不过,在对杀戮武器的想象力和持久力方面,美国都表现出了不属于德国的特质。
一个简单但是绝妙的改动——通过实现曲度瞄准而非曲度射击——竟然耗费了美国人对于弯管枪半个世纪的探求!这除了反映出想象力对于科技的巨大依赖,也能证明人类对于更先进的杀戮工具的渴望怀有多么惊人的执著和耐心。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为了获取未来最先进的步兵武器,美国曾经向多家国内外著名枪械公司招标,其中就包括德国老牌的枪械公司赫科勒·科赫公司。在沉浮多年的“选秀”过程中,被认为是美国未来“目标单兵武器系统”的新式枪械,更是将传统的步枪彻底变为“完美的杀人工具”。该武器系统包括一支能发射北约标准5.56毫米子弹的步枪,和一支能发射20毫米口径榴弹的发射器,后者能够让射手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距离后预设榴弹爆炸的时间。完美的杀戮场景出现了:射手将枪支伸出隐蔽物,瞄准具中出现的目标被锁定在头盔液晶显示屏的十字线上。如果敌人藏在隐蔽物或者街角后方,激光测距仪瞬间测量出隐蔽物或者街角一个电线杆的距离和榴弹发射后抵达目标上空的时间,并同时对榴弹引信进行设定。当他扣下扳机后,发射出的榴弹将会精确地在越过隐蔽物或者电线杆的那一刹那爆炸,让并未现身的目标无处可逃!
一切过程就像FPS射击游戏一样。武器研制公司的头头们宣称,这样的武器将会减少战场上的士兵人数并降低战场上的伤亡。他们研制的武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FPS射击游戏中,并受到玩家的热烈追捧。问题是,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兵在未来的战场杀人时,是否会觉得自己只是在进行一场游戏呢? 无处可逃榴弹杀戮武器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