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链条:想不做大都不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廖素冰)

长恨歌链条:想不做大都不行0( 电影剧版《长恨歌》剧照 )

投资了将近2000万元的26集电视连续剧《长恨歌》马上就要拍摄完毕,曾导演了《玉观音》的丁黑忙碌而又兴奋,照目前情况看,按计划2005年夏天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基本可以肯定。与此同时,由同几家投资方共同投资制作的电影《长恨歌》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香港导演关锦鹏似乎忙得连接触媒体的时间都没有了。2004年底,似乎是为了给拍摄中的电影电视剧推波助澜,制作方之一的上海海润影视公司召开了一次发布会,宣布电视剧《长恨歌》的漫画版也投入了制作。至此,连同2003年4月份由上海话剧中心制作演出的话剧《长恨歌》,以女作家王安忆的经典小说作品《长恨歌》为底本,演绎而成的几种艺术样式给人一种集体呈现的绚烂感。

此前各种选角事件和导演的选择问题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关锦鹏、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张叔平、丁黑等名字让许多媒体兴奋,“上海风情”的概念更是引得观众期待。从一开始,有丰富操作经验的5家投资制作方:上海海润影视、上海电影集团、香港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文新报业集团、上海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有限公司已经做好了预热。基于5家公司的强大背景和小说《长恨歌》的巨大影响力,用总制片人贺子壮的话说是“想不做大都不行”。

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长恨歌》以文字细密精微、意蕴深邃和浓重的女性色彩见长,小说人物王绮瑶从少女到50多岁的一生展示了上海社会的变迁,她身上的风情韵味也正代表了上海迷倒众生的风情。正是这种日常上海的精致和精细绵密的上海女性心理,使得把一部小说搬上舞台和屏幕变得分外困难,这和张爱玲的小说遭遇类似。因此在转化成其他样式时,各人对《长恨歌》的理解有所不同。王安忆在文章《上海是一部喜剧》里说出了对喜剧上海的观察,“滑稽的人生里,也是含有世事的苍茫,但绝不因此而凄凉下来,而是热心热肺热肚肠”。关锦鹏在回答媒体拍摄电影的缘由时说:“那个时代的上海,你可以说它是纸醉金迷,但是那种美学上的取向和当时的生活质感,却是非常的迷人。但逝去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他要抓一种风情,也许这种风情是关锦鹏式的、香港式的。丁黑则是沿袭一贯的写实风格,从日常生活中见韵致和幽默。

越是难拍越要拍,还可能填补艺术空白,达到卖座又卖好,5家公司怀着同一想法把电影、电视剧、漫画做成一线集体推出。之前上海话剧中心的第一次尝试并不太成功,叫座不叫好,很多观众在网上发表意见,认为改编太单薄、不浪漫、矫情,演员的选择也有误差,与王安忆想表现的喜剧的上海不搭界。有人甚至还尖刻地指出,在剧场里可以听见哄笑声。

电视剧是投资方长恨歌链条上的重头戏,尽管投资只有2000万元左右,没有电影高,但却被寄予了比电影更多的希望。“这可能源于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情况,滥片太多,精品太少,一旦有精品推出便很快成热点,而且电视剧成本更低一些。”海润影视的责编赵小姐这么认为。电视剧演员是黄奕、张可颐、谢君豪、吴兴国,与电影版的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吴彦祖比起来名气稍逊一筹,从明星效应看有点不足,从风格看也走的是写实,没有电影的“风情”二字缭人心扉。丁黑给人的海岩写实剧导演印象也没有拍过《胭脂扣》、《阮玲玉》等风情味十足的关锦鹏得人眼球。但有一点很出色,就是改编的剧本,据制作方表示,电视剧的编剧蒋丽萍非常出色,他们很大的信心是依托在编剧上。

长恨歌链条:想不做大都不行1( 郑秀文在电影版《长恨歌》中凸显女性的成熟风韵 )

目前电视剧的发行和预售情况很好,赚钱是肯定的了,只是比例问题。“除了内地一半左右的电视台都在谈之外,台湾地区、北美中文电视台也都有购买意向”,赵小姐认为前景看好,贺子壮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点,“已经有部分预付款进来了,和各省谈的不是最高也可说是较高的价格了”。导演丁黑惟一的不满是觉得虽然赚钱,但比例太小,不能向国外看齐。

电影积聚了最好的条件,投资据说是2400万元,但在电影电视总投资已达六七千万元的情况下,估计不止这些。名导、名演员、高投入、吸引人的概念,还有什么不可以的?电影剧本由关锦鹏亲自操刀,关锦鹏向媒体表示,除了人物与故事框架依然保持在原著的基础上之外,几乎没有一场戏可以与原著文字相对应。电视剧忠实于原著的情节,电影则可能是“面目全非”的改造,更多精力用在如何去表现小说中真正的精髓,即“上海芳华不在”的感受,而不是“案件重演”。

长恨歌链条:想不做大都不行2( 贺子壮 )

电影市场就更难说了,从现在看市场情况在转好,“市场有复苏趋势,2004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在12亿~15亿之间”,贺子壮对收回电影投资还是有信心的,这些信心基于广告、发行、音像制品等后期衍生产品上。

以电视剧为依托的漫画计划今年四五月份面世。漫画版由26集同名电视剧改编而来,但同时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作品。因而也可以说是电视剧彩绘插图本,与《粉红女郎》的情况正好倒过来。海润影视认为漫画的成功首先得有电视剧的成功,不然就没有立足点,这两个肯定是一条链上的。而卖点在于:国内影视剧出漫画版虽然有一些作品,但大都是日本的少女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像《长恨歌》这样以精美细腻的图画配上诗意简洁的文字,描绘一个女人和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梦想,在国内还属首次。■

贺子壮谈5家联营

三联生活周刊:小说《长恨歌》内容和风格很难做成其他艺术样式,话剧的尝试也没有成功,为何5家公司联合出手拍摄影视剧?

贺子壮:因为小说的影响很大,我们买到小说改编权后就力求通过影视剧和漫画的多种形式把小说行为发展更大,同时也是根据目前的影视剧市场情况,精品少。5家都是有影响力的单位,各自优势都很明显,这种情况下做小了都不行,而且根据各公司本身情况、擅长的功能做成了产业链条。

在国外也靠衍生产品做收益的保障,尤其电影。具体到现在拍的电视剧,不仅有连续剧本身,还有录像带、光盘、电视小说、漫画以及正在构想中的电视互动点播。而电影可以进入电视台播出、音像制品、DV记录的拍摄点滴、画册等等。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想区分影视剧的不同吗?

贺子壮:大的故事框架是一样的,但创作方法、观众欣赏需求、演员阵容都不一样,实际上区分得很明显,连结尾都不一样。本来想演员可以互相借用的,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但导演比较排斥这样。

三联生活周刊:5家公司如何合作分工?

贺子壮:5家共同投资,发挥所长,海润和上影进行直接的制作,海润做电视剧,上影做电影,成龙的英皇公司出面提供导演、演员,剧本探讨是共同参与,定期做汇报。海外发行和宣传筹备活动由英皇做,海外的费用也是英皇先垫着,香港公司做这些比较方便。我觉得这种模式值得探讨,过去和境外公司的合作是:境外拍摄,境内协作,境内没有主动权,现在是以境内为主,有了主动权。在境内外的合作中,境内的很少打出去,主要是让人家进来,现在我们以境内为主,让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生活被境外关注、接受。收益按投资比例分成。

三联生活周刊:投资多少?从目前情况看,预期收益怎样?

贺子壮:投资不是很大,影视剧总共六七千万,没有《功夫》、《十面埋伏》大,这其中考虑了投入产出的合理结构。

从收益看,电影没有电视好,但从总的情况看前景看好,我们已把海外发行给专业的公司来做,有盈余不成问题,电影市场有复苏趋势,投放的前景也比较好。电视剧主要看预售,海外发行已经不成问题,和国内电视台还在谈价格,想有较大的盈利,一半以上的省市电视台已签订预售合同,并且是以几乎最高的价格收购,一些预付款也进来了。电视剧大概每集投资60万元左右,现在把海外发行、国内预售和广告等一起考虑,盈利是肯定的。

三联生活周刊:怎么和王安忆合作?她好像不接受媒体采访。

贺子壮:她把版权转让后几乎不管了,很达观,只是前期探讨了剧本,她的意思是对创作班子比较放心,也明白不同艺术样式之间很难协调。我们有问题会请教她。当然一些改动让她不满意,不过她没有说。她不接受采访可能有两重意思:一是表示不参与,二是有遗憾的地方。 丁黑贺子壮大都不行电视剧长恨歌关锦鹏链条

上一篇: 2005第一场婚礼秀
下一篇: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