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怀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施武)
( 《1946冬》 )
远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有一个安德鲁·怀斯的绘画展,展览方明知现在的观众已经对怀斯没有什么感觉了,可还是一厢情愿地让这个展览持续几乎一年的时间,好像当年的怀斯让画面凝固在一个封闭的乡村一样故意不理会世界的变化。
怀斯当年作画的时候,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正猛烈地冲击着美国,抽象现代艺术甚为流行,他却一直固守一方,与当代艺术遥遥相对,在具有高度现代物质文明的美国算是一个异数。但他的不合潮流并不在于其新,而在于他的保守趣味。
怀斯使用的是油画在欧洲尚未兴起时的蛋彩画法,这种绘画使用的材料是蛋黄、蜂蜜、无花果汁以及矿石粉混合的不透明物,怀斯常常是完全根据14世纪的技法。他说,之所以坚持要用蛋彩画的原因,是因为喜欢纯正的蛋彩画含有的隐喻特性,它没有油画的光泽,带有干枯的质感。他的题材始终就是他居住的那个不超过140人的小村庄,邻居,房子,鸟,树木和草就是他全部的作画对象,他用非常精致的明暗对比的方式让这些人和物表面的细节尽可能的丰富和细致。
20世纪80年代,怀斯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在中国的影响似乎大过他在美国的影响。大概是因为他在艺术语言上的保守,“二战”后在使美国成为新的艺术中心的艺术运动中没有任何作用,所以20世纪美国艺术史中常常根本不记录他的艺术。反倒是他那种带有美国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阴郁气息使他在非艺术领域备受推崇。中央美术学院易英评价他在中国的影响时,说中国艺术家对他的作品是在误读中接受的。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四川画家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的这件作品不仅使他成名,而且这种被称为乡土现实主义的绘画与当时的文学运动一起成了新时期文化的重要部分,80年代,乡土现实主义差不多成了中国写实绘画的主流。罗中立画了《父亲》之后,又有《春蚕》、《金秋》等大型作品,随后是系列油画《故乡组画》,四川画家如朱毅勇的《山村小店》、张晓刚的《天上的云》、周春芽的《剪羊毛》和杨谦的《喂食》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乡土现实主义作品。
虽然在这些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品中各有不同的趣味,也不一定满足于怀斯那种细腻写实的风格,事实上这些画家也都往不同路上去了,但怀斯笔下的那种文学性的人情味和清淡的诗意与当时社会重新调理趣味的冲动却是有呼应的。
( 安德鲁·怀斯
)
怀斯最被人记得的作品是那幅《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以及《海风》、《1946冬》等。克里斯蒂娜是他的邻居,因小儿麻痹致残,我记得关于这幅画的至少有两种解说,一是说那个女孩独自爬过一片原野去看她祖母的墓地,画家把观众的视角安排在山坡下墓地的角度向上望去,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空间和布满了野草的缓坡,远处有一座木板屋,克里斯蒂娜在斜坡脚下,朝着木屋的方向艰难地爬行;另一个说法是,这个女孩去采草莓回来望着远处的家。不同的说法使这女孩也有了点儿蒙娜丽莎的神秘色彩,这幅画现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后来很多年,怀斯自己说到这幅画时想起的竟是一只死乌鸦,那是他偶然间曾在田野里看到的一只死乌鸦,他仔细地研究它的细节,他说不看见这只乌鸦,他永远画不出《克莉斯蒂娜的世界》。《1946年冬》应该算是他的自画像,荒凉的山坡上一个少年正冲下山坡,同样是一个暗色的契机,那是在父亲逝世的第二年,他用了5个月的时间精心创作的。
他总是用那些断墙、旧衣服、荒凉的山坡、破旧的水手靴、孤独的船锚、无助的神情回望生活里不可挽留的时光,即使是安静的磨坊,一扇打开的窗户,被风掀起的织花窗帘,等等场景,也都是类似主题的一再重复。但他处理得都还含蓄,怀乡的伤感和哀愁都控制得很有分寸,和同时代美国抽象表现注意艺术的光怪陆离、冒险、刺激,有行动感相比,他的抒情有一种安静从容的表面,很像没有时代重负的美国风俗画或风景画,但他本人则一再声称,他与美国其他风俗风景画家毫无共同之处。
(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
今天看来可能确实不一样,他的作品中的所有风景和人物在一种含蓄的外表下都多少带有一种惊恐和疑虑的潜在底色,这在80年代对他的误读中是被忽视或是故意避开的。今天的艺术家们并不太在意他的作品了,他在艺术创造上的缺乏好奇心不再能起到当时他进入中国时的作用,但是在非艺术领域,他不断地被提起却阴差阳错地应和了他当年在美国的被推崇,这次倒不像是误读了。■
( 《海风》
) 画家艺术美术中国怀斯安德鲁·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