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客之地:带着梦想和诗意上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佟冬)
肯尼亚:满足对非洲的一切想象
“我在非洲时有个农场,在恩恭山脉的脚下。赤道从这些高地一路走过,向北绵延几百英里。我的农场在6000英尺的高度上,白天你感觉高得接近太阳,而早晨和夜晚则清澈宁静,夜深时还有些冷。”
优美的句子来自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走出非洲》的开篇。I had a farm in Africa,at the foot of the Ngong Hill……这句反复出现在同名电影中的旁白,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低哑的嗓音中发出来,更是勾起了人们无数幻想。
南非已不是冷门地区,那里受西方影响多,白人多,城市的建筑、饮食已经和欧洲没有太大区别。而位于东非的肯尼亚能完全满足你对非洲的想象,这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距赤道不过150公里,但气温很少超过27℃,保持着原始的沙滩珊瑚礁、热带雨林、大沙漠和乞利马扎罗山顶的皑皑白雪。
非洲最大的马塞马拉野生动物园的“园”是非洲大草原的含义:面积太大,动物太多,人太少。观赏的意味变得模糊有趣,到底是谁看谁呢?
约旦:漂浮在死海上体验中东古文明
地球陆地的最高点在中国,最低点在约旦。
从首都安曼向西驱车约1小时即可到达死海,这个世界上最低的内陆咸水湖,比吐鲁番盆地还低250米。海水含盐量是一般海水的4倍,因此水中和岸边无任何生物生存,得名“死海”。夜晚漂浮在死海上仰望星空,想必也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作为阿拉伯大高原的一部分,约旦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干旱的沙漠高原。除了约旦河两侧的一万多平方公里有人定居以以外,其余8万多平方公里,几乎全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这里不产石油,但拥有比石油还珍贵的罗马帝国古迹和“玫瑰城”佩特拉。佩特拉是埃及、叙利亚乃至希腊、罗马之间的贸易市场和中转站,至今仍保留了一些罗马时期的建筑遗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佩特拉的土著居民在岩石上雕凿了很多建筑物,逐渐形成一座风格独特的“石头城”(佩特拉在古希腊语中意为“石头”)。这些岩石多为褐红色,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犹如玫瑰的颜色。在佩特拉行走,体力跟腿力要好,每天走个10公里是必要的。
近两年来,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到约旦的外国人已经大大减少。不过这也正是选择去约旦的原因之一。
古巴:三个硬汉的故事
糖、雪茄、朗姆酒、拉丁、白色海滩、身着比基尼的咖啡色美女!这些地地道道混血文化的产物会让你眩晕么?然而,真正让人着迷古巴的还是棕榈树下的那三个硬汉。
一个叫海明威,另一个是切·格瓦拉,最后一个还活着,叫卡斯特罗,78岁了,身体不错,似乎永远是一身橄榄绿军装、一脸大胡子加上一支雪茄的硬朗形象,前两个月摔坏了膝盖和右臂。他承认“互联网确实是美国最好的发明之一”,同时宣称:“古巴将永远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三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男人身上的共通性就是:硬气。这是一种迷人的特质。《老人与海》中与暴风雨搏斗的老渔夫说:你可以把这个人消灭,但是,你不能打败他。
沿着哈瓦那狭窄的街道前行,走过石砌的教堂、剧院、学校、博物馆,坐在著名的老字号“五分钱小酒馆”里品味古巴的“莫希托”对酒,就像当年海明威在这里的生活一样。
还记得电影《我是古巴》中史诗般的句子么:我是古巴/哥伦布到达时曾在日记中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一片土地/哥伦布先生,当你到来时/我还在欢唱/陌生的事物,蔗糖,哥伦布先生/我们的身边不是海洋/是泪,它流了下来/变成了蜜。
阿联酋迪拜:全球最疯狂的购物天堂
法国晚礼服、意大利设计的皮鞋、瑞士名表、中国丝绸、中东的波形花纹盒子和铜盘、日本电器、音乐盛会、巨型烟花会演、马戏、美食、外型像帆船的阿拉伯七星级酒店、黄金和高级名车大奖以及全球奖金最高的世界杯赛马……这里是购物者的天堂和狂欢者的胜地,迪拜。
位于波斯湾畔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7个酋长国组成,迪拜就是其中之一,占地3900平方公里。50年前,它还只是沙漠中的一个贸易点,人口不过5000人,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人口100万的现代化城市。
作为一个传统的阿拉伯国家,迪拜很好地包容了东西方文化。常住居民中有80%为外来人口,来自15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人约有7万,大多是做小商品生意的,迪拜和上海每日直飞航班架通了两个城市间快捷来往的桥梁。
自1996年以来,每年为期43天的迪拜购物节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超过2500家零售商、百货店和商城汇集在被称为地球村的专门场地。你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无论什么品种,何种档次,应有尽有。其中很多国际名牌是以世界最低价格出售的。
在许多国家的国际机场,免税商店其实比普通商店便宜不了多少。但在迪拜国际机场的免税商店,商品价格真是低得惊人,一台索尼66E摄像机(带2.5英寸液晶显示屏和20XPT变焦镜头)只卖741.67美元。这里24小时营业。
而作为全球航空公司中盈利能力最高的5家公司之一,阿联酋航空公司的特色服务便是在空中售货,其价格比地面免税商店还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