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谁为“蓝旗营小区”负责?

作者:贾冬婷

(文 / 贾冬婷)

报道:谁为“蓝旗营小区”负责?0

小区维权争议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话题  

北京大学的张老师已经和老伴在外租房3个多月了,他们在蓝旗营小区4号楼1903室的家,因天花板、墙体多处开裂,正在大整修,施工队正把原来装修好的天花板、墙面都撬开,在裂缝处重新灌浆,家变成了工地,一片狼藉。在清华大学房屋安全鉴定室给出的质量鉴定书上写到,“顶层面有明显的纵横向不规则通长裂缝,裂缝宽度最大处达2mm,已属危险构件”,“剪力墙有明显的通长斜裂缝,贯通墙体的两侧”。

隔壁1904室住的是清华大学将近70岁的方老师,方老师家也在进行搬家前的准备。穿过立在屋子中央的一个个打好的箱子,方老师带记者去看家中各处蜘蛛网一样的裂缝,侧墙上,天花板,无处不在,有些墙面一敲砰砰响,里面竟是空的。

不止是张老师、方老师家,事实上,这种裂缝在4号楼的顶层19层的四户已有了不同程度的表现,相邻的5号楼、6号楼顶层也有类似情况。此外,水管渗漏、返臭气等等困扰,也都在蓝旗营小区居民家中挥之不去。

“说蓝旗营小区是‘豆腐渣工程’可能有点夸张了,但‘烂尾工程’是不冤枉的。”蓝旗营业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勇指出,“出现了这么多质量、服务方面的问题,反映了3年多了,却没有哪家单位来真正负责任。”

质量之痛何时休

蓝旗营小区介于北大和清华之间,绕过一排小商铺,矗立着这片灰黄色楼群。就是这不怎么起眼的12座楼,也可算是今日中国的脑库,小区住户1263户,基本全是清华北大两校的教授,包括院士82人,还有两校的行政领导。

无需讳言,“教授小区”蓝旗营是特殊的,这种特殊性始于小区形成之初。查阅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蓝旗营教师住宅小区是……为支持清华、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改善骨干教师住房条件而特别批准兴建的。按批准的建设立项,除土地由国家无偿划拨、北京市在建设收费上给予很大优惠外,建设资金共7.64亿元,由国家、学校和个人分担,个人集资款为每平方米1800元……”

从1997年始建,到2000年底竣工,蓝旗营小区一直是受各方瞩目的“德政工程”,可当2001年初老师们欢天喜地地搬进新家后,每天具体而微的烦恼却不知向谁诉说。想要反映问题的居民们屡屡碰壁,因为牵扯到两所学校和上级领导的声名,使得蓝旗营的问题“不可说”。

记者在小区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房屋臭气问题,几乎每家都饱受困扰。任勇告诉记者,整个小区的下水道都没有回水弯管,以至于各家洗手间排水管道都臭气熏天。3年来,为了与臭气奋战,老师们先是用水冲,后来发明了各种密封手段,水泥、橡皮、软木塞、沙袋,统统用上,很多家甚至干脆将排水通道堵死。北大中文系李零老师无奈地开玩笑说,臭气可火了推销地漏的厂商,各种各样的地漏拿来尝试好几次了。

2003年1月,11号楼1201室、301室、1701室请来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北京核科联环境科技开发中心对室内进行空气检测,发现下水道的臭气中氨气超标2~4倍,还有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毒气体,而且甲烷、乙烷的浓度也很高,有引发沼气爆炸的危险。

除了屋内返臭气,任勇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几十户居民家中水管渗漏。2002年,刚入住一年,水管组的工人在上门维修时告诉北大中文系严家炎教授,3个月内,跑水漏水的单子就接了二三十家,让他们疲于奔命。之后,这种事越来越多,6号楼、8号楼和11号楼的多家住户都发生了水管爆裂、暖气管爆裂、装修泡汤,水一直从电梯往下灌之类的“水漫金山”式景观。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6号楼的顶层4家一样,各楼顶层普遍漏水,有的水流到灯泡上,有的水流到电门上,一开灯就跳闸。而很多家的天花板都在“画地图”,皆因楼上住户水的慢慢渗漏。

漏水的根源很快被找到——小区内很多管道是残次品。11号楼的9、10两层水管漏水,后发现原来用的是废水管;11号楼1201室热水管漏水,有黄豆大的砂眼。而物业公司的人说,生产这种管子的厂家已经倒闭,找不到了。

4年未见的产权证

质量困扰之外,更让小区住户整日牵挂的是,4年了,居民们都没有拿到自己房子的产权证,只有临时住房证。李零老师说,“原来的房子已经原价退给了单位,现在的房子又没有产权,我们等于拥有零产权”。

任勇告诉记者,1998年,每户都与学校签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蓝旗营教师住宅集资建房购房协议书》,其中第五条说得很清楚,这个小区是由“国家、学校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筹资、集资建设的两校教师住宅”,即所谓“集资建房”。住户“将比照安居工程办理产权证”,住户的权益是“产权归个人所有,享有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处分权,可依法继承和抵押。购房5年后,可以按届时政府规定的政策依法出租、出售,两校有优先购置权或承租权”。而4年过去了,十几个老教授都已经撒手西归,产权已经变化,产权证却一直拿不到。

根据这份协议书,“一切事宜由蓝旗营建设办公室负责,包括办理产权证”。建设办公室曹联泽总经理称,产权证具体由北大资产管理部和清华房地产管理处负责办理。但任勇却在这两个部门遇到怨言,“办理房产证牵扯到前期的房屋、土地的决算,拆迁,设计图纸,建设办公室怎么能一甩手就抽身了呢?”

任勇了解到,根据北京市和海淀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开发商必须出具财务决算,即购买土地,拆迁、建材、施工等各项费用,才能办理产权手续。直到2003年9月,竣工将近4年,蓝旗营小区财务决算才初步出台。当年10月,清华、北大委托两校审计部门之外的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财务审计事务所对蓝旗营小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在蓝旗营业主委员会,记者看到一份落款时间为2004年7月8日的《关于蓝旗营小区业主房产证等事宜的通告》,《通告》称:“完成蓝旗营小区建设项目的全面审计工作是办理房产证的前提条件,主体工程审计工作将争取在今年年内结束。根据政府规定的办理产权证的要求,待审计工作结束后,两校房管部门将正式开展办理房产证的实质性工作,首先要到北京市和海淀区国土局办理好两校分割的大土地证和大房产证……两校取得合法的大产权证后,才能依法办理各位业主的房产证……这一工作程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勇估算了一下,这个“时间”最快也得再等一年。

谁为蓝旗营小区负责

6号楼2001室的李零老师,尚未入住,就发现屋顶漏雨。李老师找物业,说他们只管填单,递话给建设办;找建设办,说这是施工质量问题,去找四建;找四建,说和建设办有协议,只管室内,不管屋顶,还得找建设办;再找建设办,又说,这可能是装空调篮的人踩坏的,你得找那个公司;再找公司,还是不管修。如今,4年过去了,李老师家的墙皮还是水渍斑驳。这是很多居民正在遭遇的尴尬。按照规定,房子出了质量问题,应该到物业填单,然后由建设办统一派人修,但实际上,几家总是相互推诿。

报道:谁为“蓝旗营小区”负责?1

小区正门口  

蓝旗营小区工程的甲方——集校方代表与开发商于一身的“蓝旗营教师住宅建设办公室”成立于1997年,由当时的清华副校长郑燕康任董事长。2001年7月,该办公室突然宣布解散,改组为北京燕荆蓝旗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居民们说,原负责人郑燕康已调离,现在的负责人由两校轮流派人,但流于形式,也基本不管什么事,总拿学校当挡箭牌。

任勇认为,蓝旗营小区亟待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应该明确一个可以负起责任来的主管部门,然后业主、两校和这一部门共同坐下来谈。现在,彼此都不信任,缺乏沟通。”

今年4月底,一封题为“谁来过问蓝旗营小区”的呼吁书公开发表,在呼吁书上签名的都是北大著名学者。针对“呼吁书”的置疑,建设办公室今年8月份拿出一份《关于两校蓝旗营教师住宅小区问题的报告》,将自身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马振方老师说,工程中存在很多疑点,比如卫生间统一装修的问题。“统一装修时已收取了费用。建设办公室利用居民普遍对统一装修部件不满要退回之机,将已装修好、不能退的卫生间墙壁、地砖与吊顶的价格提高三倍以上,而将退钱给各户的多种设备,如面盆、浴缸、龙头、便器等项的价格大大压缩。计算下来,共计少退数十万元。这笔账经过多次交涉,建设办无法答复,《情况报告》中也忽略不提,但至今未退。这些钱究竟哪里去了?”

另外,任勇也提到,按照最初的规划图,小区5号楼西面的一块地本是附属项目,用作生活设施和活动中心的,但后来却被围了起来,给了清华大学出版社。这块土地为何转为它用?记者举目望去,小区内确实没有什么大块的公共活动空间,冬日的寒风中,十几个老人正在随着音乐锻炼身体,活动场所就是没停满汽车的几平方米空地。

“一个教师为个人的一两千块钱,不值得,但牵扯到两校的廉政建设问题,我们要追究到底。”马振方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