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一次事先张扬的花花公子事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树廷)
12月7日,Michael Nussbaum在上海的“美国城”与媒体见面
迅速了结的绅士俱乐部
12月6日,中国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刊出转载的凤凰网消息:花花公子俱乐部将在上海开张。12月7日晨,《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上海的花花公子俱乐部并未获得上海市工商部门批准的消息时,位于上海的角度公关公司还在布置上海娱乐有限公司和花花公子俱乐部(上海)首席执行官Michael Nussbaum和媒体的见面会会场。场地选在上海的所谓“美国城”:波特曼丽嘉酒店,以午餐会的形式进行。此地,距离传说中的花花公子上海俱乐部所在地伊犁路的车程不过20分钟,同属上海所谓黄金地段。
来参加短暂午餐会的上海本地媒体虽然看到网络上转载的《信报》消息,却没有人有机会对Michael Nussbaum提问。发送到媒体手上的材料确凿无疑地写道,“上海娱乐有限公司和美国花花公子有限公司签订了专利使用权转让协定,使用花花公子标志和娱乐理念,并经营花花公子上海俱乐部,一家世界级的娱乐场所”。材料更表明,花花公子上海俱乐部的正规名称叫“绅士俱乐部”,专门为此成立上海绅士俱乐部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各项事宜。“该公司已于11月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准,”并特意强调是通过合法实体来经营业务。
似乎谣言已经不攻自破,来去匆匆的Michael Nussbaum只是讲了10分钟的话,基本重复材料,公关公司没有给大家提问时间。这位据介绍曾组织过1984年NBA全明星篮球亚洲巡回赛、1993年帮助韩国总统卢武铉访美、担任过纽约市长顾问、目前任新闻通信公司的联合发行人以极严谨而专业的风格完成了见面,丝毫没有想象中的花花公子的色彩。
倒是另一组织者“角度公关公司”的董事张小姐在餐桌上炫耀了上海花花公子俱乐部的绚丽:位于伊犁路88号的俱乐部将占据一幢七层楼的房子,光按照兔子模样做的酒瓶就有两层楼高,七层楼的外包装将是纯玻璃的,花花公子的标志性兔女郎头像将在灯光映衬下更加醒目。虽然现在装修尚未开始,但所聘请的几家合作伙伴属建筑精英团队,曾做过的项目包括自由女神的灯光设计、迪斯尼主题公园。
“我们今年做俱乐部,明年《花花公子》杂志就进来。”上海娱乐有限公司一位中方经理很得意地进一步宣布与花花公子品牌相关的大型商业计划。据说已经有四五家杂志在积极等待与其合作,这本中国人久已闻名的杂志似乎真准备占领上海了。
当然,今天的宣传重点还是在俱乐部。设计中的大厅玻璃楼梯旁,“是一个黑色的钢制暗盒”。这位中方经理说,这是俱乐部成员专用电梯,厚重神秘,里面的一切都看不见。“受指点才能进去。”虽然介绍中的改建工程极尽豪华,但俱乐部的实质还是一高档男性会所而已,支付会费后,雪茄吧、健身房等尽露眼前,与其他会所最大区别,还是穿梭的服务女郎:穿着兔女郎的服装,带着假尾巴和耳朵,露出穿着黑丝袜的大腿,和1960年代盛极一时的花花公子俱乐部女招待所穿的服装一样。
“2005年底开张,到时候一切许可证都办好了。”角度公关的工作人员介绍。所有参加午餐会的媒体对这虚拟的俱乐部都有了好奇,至少,公关工作是完满的。
但是,一切介绍都在第二日上海市政府循例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否定。东方网的一位记者询问了美国花花公子集团在上海设立俱乐部是否属实的消息,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斩钉截铁地否定了。“我们也注意到了网上的有关报道,并向有关部门了解了情况。到目前为止,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未收到过建立‘花花公子俱乐部’的申请,因此,也谈不上办理和批准了。我们也注意到网上同时还有一个相关消息,即昨天沪上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有关信息,我们也作了进一步了解。本市工商部门收到了绅士俱乐部国际有限公司的注册申请,据工商部门审查,该申请不符合我国《公司法》和《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因此不予受理。”
上海市工商管理部门的宣传人员明显接到了过多的电话,很不耐烦的口气说:“市政府都说过了,还能怎么样?”而负责演出管理的上海文化局社会文化管理处也同样坚定:“这件事已经有了结论。请大家不要再报道了。”他们称,“花花公子那种裸体女郎的东西,肯定不能出现的。”依据条例是《上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2003年)》第三十七条: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表演或者播放反动、淫秽、色情作品的,或者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进行赌博、色情活动和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活动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与此同时,两家相关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联系全部中断,角度公关公司发给各媒体一封道歉信,说他们相信了上海娱乐有限公司的不实之词,给大家带来了麻烦。
伊犁路88号,尚未开工的现场,一幢修建于90年代的形状古怪的七层建筑物被封锁在工地围墙之后,确实是从一楼到顶都是玻璃墙面。原来占据这里的“金棕榈”俱乐部已经关门大吉。这里还有几个名字:附近的居民根据外表叫它“玻璃房子”,在这里工作过的琴师叫它“虹桥88号”。
虹桥娱乐生态圈
伊犁路非常短,只有区区几百米,与上海别的街道一样,排列的是居民楼和小商店,但有些细节显示着这里的与众不同:公用电话亭里的价目表上,标明打往韩国、日本与台湾地区的电话价格,最为醒目的,还是隔着宽阔绿地遥望的虹桥繁华地带:友谊商城和喜来登酒店的灯光闪烁。按照一家杂志的说法:这里是上海的富人区。
事实上,这里更应该说是上海的外来富人区。韩国和日本在上海的工作人员大多居住在这里,更有近20万台湾地区居民在此购房,一个“城中之城”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兴盛。俗丽的黄金城道等街道名目处处可见,超市里卖的是30元一杯的日本方便面。与此同时,娱乐场所也随大批外来居民需要而勃然兴起。入夜的虹桥地区几乎成为“夜夜笙歌”的现实附着物:走上几步就是一家娱乐场所。
“虹桥的娱乐场所区分得很清楚,水城路那里全是KTV;酒吧嘛,分散得到处都是;虹桥绿地这里,基本上是会所性质的俱乐部,层次高一点。”经常在各俱乐部出没的顾争说,他是一名琴师,专门在俱乐部为唱歌的台湾客人现场伴奏,这种娱乐方式也是从台湾传入,只在此地区发展起来。
与伊犁路88号仅一条马路之隔的“白楼”灯火辉煌,晚上20点,二楼餐厅生意已经很好。这家的老板邱伟鸣从前是新加坡驻上海领馆领事,1999年开始做生意。“我认识在上海的新加坡人多,好多朋友想要一个聚聚的场所,我们几个朋友看好这市场。你想想,在虹桥的外国人就有几十万,怎么可能晚上黑着灯呢?”
本来在岳阳路开酒吧,后来就把白楼租下来了。白楼是一幢40年代的西班牙风格建筑,在外形的特异上,比对面的“玻璃房子”尤甚。邱伟鸣反复强调自己是场面上的人:“不做违法生意。所以政府办手续非常配合,6个月时间,一边装修一边手续就齐全了。”布局是这样的,就针对虹桥的亚洲居民需要开设了“不吵闹的酒吧、东南亚风格的餐厅和三楼的会所”。
“这里没有小姐,要有就是客人自己带来的,我们不提供。”邱伟鸣觉得自己是有一定层次的人,开设的俱乐部也是适应中年客商需要的,“太乱不好”。不知道是不是虹桥派出所近在咫尺的缘故,从去年开张到现在,这里没有出现过混乱的闹场。
所谓正规生意,按照邱的解释,就是带着自己的女朋友来也不会不好意思。但是,现在的虹桥娱乐场所的高度发达,已经让人们的神经都很坚强,“不好意思”似乎很难出现,一楼酒吧的桌子上,几个短裙女郎正在舞动,下面的客人兴奋地挥着手。她们不算白楼的员工,而是一晚300元从外面聘请来活跃酒吧气氛的。“不能跳更出格的。”邱很严肃地说。
位于上海伊犁路88号的“绅士俱乐部”
城市夜晚的灯红酒绿也是繁华都市的一种必要点缀
不过白楼还真是所谓“场面”上的场所,接近年底,这里的会所和酒吧几乎全部被预定掉了,有几场是被一些政府部门定下的。邱伟鸣很满意自己的这项投资,据说三年就能全部收回。
“花花公子上海的俱乐部夭折了,其实就算不夭折也做不出什么新鲜东西吧?”邱伟鸣很怀疑地说。他每周都在附近的娱乐场所转悠,什么样的花哨事情都看见过,花花公子所张扬的兔女郎绝对算不得特别出彩的。“兔女郎”虽然穿着低胸露背装,但她们在送上食物时总是选择弯下膝盖的蹲姿,是为防止顾客们利用她们弯腰的时机瞥见衣内春光。这已经成为兔女郎的标志性动作。
“看多了就明白,不过是针对不同人的生意而已。”也许,他说的话确实没有错误。60年代,花花公子俱乐部诞生,穿着兔宝宝服装的女郎一时盛行,但和杂志母体所宣扬的正大光明的“情色艺术”一样,并没有更多的特别服务。
在传媒专家胡正荣看来,“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男人杂志都含有性感诉求的内容”。《花花公子》不过是直接强调性诉求,所以被符号化了。
但是,与《花花公子》沾边的俱乐部在上海被禁止,让人们看到上海市政府的严肃立场:他们坚决不能忍受一个尽人皆知的特殊符号出现,不管它以何种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