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芭比·贝克的“日常生活”系列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芭比·贝克(Bobby Baker)不是我们通常概念里的演员。她金发凌乱,腰肢粗壮,衣着糟糕。12月5日,英国戏剧舞蹈节的谢幕日,她一上台就说:“我知道你们来这里的目的,你们或许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位男士。但我是个女士,而且不年轻貌美,到今天为止,我正好43岁3个星期零5天。”

这位并不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在舞台上力图使观众相信自己很“糟糕”。她举止笨拙地抱着一个大纸箱出场,像变戏法一样不断地从那个“潘多拉匣子”里拿出各种各样的大盒子小袋子:玉米片、火柴、芥末、橙汁、酒、巧克力、饼干……像每一个家庭妇女一样,她絮絮叨叨地讲着它们背后的故事。随着她的叙述,舞台中渐渐有了一小堆玉米片,走上去咔吱咔吱响;有了一摊芥末粉,还有一阵一阵浓烈的酒气。她把碧浪洗衣粉袋子拆开,撒了一大圈,她说这是我们的大气层;她把橙汁比作雨水撒到自己在地板上营造的世界上:一些地区应该发大水,而另一些地区应该是旱灾——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巧克力,这是她造出的人,但它们代表的是强奸、谋杀、乱伦,车祸、空难、战争……

演出:芭比·贝克的“日常生活”系列0

《天花与热狗》剧照  

演出:芭比·贝克的“日常生活”系列1

玉米片、火柴、芥末、橙汁、酒、巧克力、饼干构成了芭比的世界,而这些东西又被这个神经质的女人作为自己营造世界的道具在地板上铺开。演出中,场子里一直有人在笑,但这其实不是一出喜剧,敏感的人能看得出背后的自嘲、叹息,和一些不想过度渲染的伤感。这个把自己藏在“家庭主妇”幌子下的女人,其实是一位从70年代就开始从事行为艺术的艺术家。她用咖啡、糖、味精、厨房作为自己观照世界的媒介,构成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系列,这个系列的名字都很日常——“厨房秀”、“怎样购物”、“食物工程”。她的“日常生活”网站继承了她一贯的风格:打开网页,穿着白色超短连衣裙的芭比晃晃悠悠地从网页下方升起,带着一贯的搞怪和自嘲的笑容。

作为“英国戏剧舞蹈节”的谢幕演出,芭比·贝克把之前F/Z剧团带来的《喉咙》、站台之家剧团带来的《天花与热狗》中呈现出的英国人的幽默,以及熟练的戏剧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喉咙》中演员用在绳上翻腾表现出来的对身体语言的探索,对人在孤独中对爱的渴望和失语;还是《天花与热狗》中男女演员利用多媒体来实现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同步表演,都给了北京戏剧界和戏剧观众不小的震撼。

半个月的演出中,林兆华、孟京辉、李六乙、王晓鹰、田沁鑫、吴文光等艺术界人士在北兵马司频繁出现。对他们来说,这三部戏剧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北京戏剧界几十年来的沉闷、浮躁和自以为是。在“先锋”还可以作为一个口号被打在北京小剧场海报上时,在反对“斯坦尼体系”还可以成为一个导演树立个性和姿态的手段时,《天花与热狗》的演员们却在面对“先锋”问题时一片茫然,主演朱利安说:“我们已经20年没有谈过这个问题了。”

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北剧场经理人袁鸿说,这次戏剧节的运作方式或许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导演田沁鑫、李六乙都认为北京戏剧界的沉闷很大原因上是因为演出公司迷信大制作才能带来高票房,北京无法像伦敦一样一天有100多场戏剧演出,北京的观众不可能像看电影一样及时接触到国外最新最好的戏剧。因此,比起对技术的强调,袁鸿的“低成本运作”方式或许更具备现实意义:利用英国文化协会70周年的机会,与英国文化协会和英国大使馆合作,英方负责提供演员的机票住宿,北剧场则负责提供演出场地和设备。袁鸿坚持了“低票价”原则:每一场演出的票价不超过180元,学生票价则只有40元。北剧场外的人山人海给袁鸿带来了好运,到《天花与热狗》表演结束时,20万元的投资已经基本持平。袁鸿说,今天,戏剧在每一个国家都赶不上电影与音乐剧,英国戏剧作为国家文化传统享有国家基金扶持,在任何别的国家都不可复制,但对真正热爱戏剧人的来说,办法总是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