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背后》是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话剧《门背后》剧照
话剧《门背后》的导演、编剧果然说,从人艺小剧场处得来的反馈是,这部戏刷新了小剧场的票房纪录,在演出20场的情况下再加演20场,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据记者了解,这个制作费用30万元的话剧,在周二(一周票房最差的时候)也有一万多元的票房,果然对上座率很满意。
观众们大多是冲着石康和棉棉去的,这个三段式结构的话剧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三个女人曾在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和《糖》中出现。果然自己说,想把它排演成舞台版的《性、谎言、录像带》,但有观众看完后说:“石康的小说好像不适合改编成话剧,演员的表演也不是很有张力。好像门背后什么也没有。”是石康小说的问题吗?从现场上,观众给其中第二段故事的笑声最多,而果然也表示,这是因为石康小说中的语言本来就比较诙谐。
在评论界看来,票房和口碑并不是对等的。连演三年的《翠花三部曲》今年开始了第四部的排练,去年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和今年的《淡了加点韭菜花》被话剧界称为“糟蹋了话剧艺术”。但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翠花,上酸菜》以中戏一个毕业班的阵容逼近了百万票房,它的导演田有良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的票房已经超过了百万,而且演员也从学生变为何炅、于娜这样的明星。这类戏的演员每场可以拿到1000元左右的劳务费,而人艺专业演员每演出一场通常是300多元的补助。
这种形式比较好听的叫法是“贺岁话剧”,也有人称它们为综艺剧,集插科打诨、歌舞、相声、小品于一体。《门背后》没有包含那么多种形式,但它有热舞、有男女演员的亲热戏,主题是时髦的白领男女“一夜情”,上厕所、洗澡、上床睡觉都在与观众咫尺的距离。果然表示,他追求的是一种写实效果,所有布景都是实的,演员全部戴着麦克风,所以无论他们的台词功底有多不好,也能有看电影一样的效果。果然曾经是情景喜剧《候车大厅》的策划,他本人也很喜欢看《翠花,上酸菜》这样的闹剧,但当记者把这两部戏和《门背后》相比的时候,他显得很紧张,他坚持认为《门背后》所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小品和情景剧所能概括的,它仍是纯粹的话剧。他说:“《翠花》笑得我肚子疼,不过出来后就没感觉了,我希望我的戏观众散场后仍有回味。”为了让观众笑完后能有所思考,他舍弃了最后一个故事的情节,完全用女主角的大段独自,想要表达一种空虚、颓废的情绪,但恰恰是这段戏收效不佳,观众马小姐说,最后一段的生拉硬扯并不能升华该剧的内涵。
相比之下,《翠花》系列也在争取话语空间,但他们索性把自己与传统话剧割裂开来,用“M剧”来概括这种叫座不叫好的新形式,M便是Mix(混合)的意思,其中包括话剧、相声、小品、二人转、歌舞,内容上取自古今中外,社会热点,一切内容都是为“逗乐”这个中心思想服务。导演田有良说,这种新形式吸引了那些从前不看话剧的人进剧院,这也是果然的期望。在这种新的形式培养下的观众对话剧的期待类似于小品,果然对此也表示困惑:“现在很奇怪,如果观众看了没笑,就觉得这个话剧没意思。”
“M剧”带来了“M一族”的新概念,即Mix(混合)一代。M内在的含义是MATURE(成熟)、MOTION(激情)、MYSELF(个性的)、MORDEN(时尚的)。科班出身的戏剧导演一方面从内心希望被划归主流,一方面在票房的吸引下不由自主地取悦观众的审美,《翠花》第四版的制作人陈鹏说:“我们把翠花定义为贺岁M剧,并不是想否定或脱离传统话剧,只是希望通过这种差异化营销的定位,为话剧市场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让中国老百姓通过翠花更多地了解话剧及其他形式的舞台剧,让老百姓愿意为翠花及其他形式的舞台剧掏钱,走进剧场,让他们真正感受雅俗共赏的艺术。”不过,爱看《翠花》的观众未必会培养出看契诃夫戏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