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小路上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以前,我们学政治课的时候,都会学到中国有三大差别,城乡差别算一方面。既然有城乡差别,城里人和乡下人听的歌曲也该不一样,城里人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乡下人就该唱“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可实际上,《垄上行》这样的歌曲也被城里霸占了,只有城里人认为他们不喜欢的、土得直掉渣的歌曲才扔给农民。

当然,这么多年没有什么人专门去为农村这个大市场写歌曲,所以,农村听众只是跟着城里人瞎听。现在有知青歌曲、校园民谣、有前卫的、地下的……可仍没有农民听的。

小说有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有农村题材的,甚至绘画也有农村题材的,唯独音乐没有农村题材的。在很多音乐家看来,音乐是都市艺术,所以大都去描写都市人的情感生活,至于农民的情感生活,可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去农村体验生活,农民的创作自然也被忽视。

农民写好了歌曲,只有拿到城里才会有机会出版。这个过程是很有趣的,他们为了能获得出版的机会,尽可能在创作上与城里人看齐。10年前,我还在一家唱片公司工作,曾经接待过一个农民,他手里攥着一摞写好的歌词,但是他写的是城里人的生活,或者说是他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言谈中才知道,他不想在歌词中暴露他的身份,因为这个人觉得城里人瞧不起农民。

如果写一些农村题材的歌曲,或者写一些所谓乡村歌曲,为什么不可以呢?比如我们听过很多美国乡村歌曲,那些歌曲写得都很好,《乡村路带我回家》大家都很熟悉,它一方面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对农村环境污染有些忧虑,很典型的农村题材歌曲,但我们听的时候从来没觉得它很土。这说明,一首好的反映农村题材的歌曲照样能四处流行,只是没有人愿意去体验这样的生活罢了。到如今,我们在区分城市与乡村的时候还停留在生活档次的概念上,档次高的是城里人的,档次低的都扔给乡村,好像中国农民就代表着落后的文化。

前几天,我听到了许巍的新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听完之后我问许巍:“你这张专辑应该算得上是中国第一张乡村歌曲专辑吧?”许巍点头称是。他还说:“我现在确实是生活在农村,老百姓都是过日子,不像城市那么繁华。没事爬爬山,过着安安静静地生活。我现在的生活也花不了多少钱,我没什么太高的生活要求,也不穿名牌,这样挺好,回家老婆做饭。”

走在乡间小路上0

许巍

当一个人把心态放松下来,做出来的音乐也一样是放松的,许巍的生活偏离了都市,他每天好像都走在乡间小路上,周围的风景有别于都市。所以在他的歌曲里,描写的都是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蓝天、白云、微风、青草、山林、鸟鸣、泉水……

显然,唱片公司还是希望许巍能做出一张新鲜、时尚、符合都市人口味的唱片,所以,在给许巍拍摄宣传照的时候,尽可能让他表现得白领一些,时髦一些。可是许巍的音乐完全与这种感觉背道而驰,除了《曾经的你》还保留着许巍特有的旋律,《温暖的季节》听上去还有点摇滚的痕迹之外,其余的歌曲听上去是那么的悠闲、懒散,他歌颂、赞美着生活、大自然。如果许巍的每一首歌都是一幅画,那么从前的歌曲都是灰暗、压抑的,现在的歌曲是明亮的。

我相信,许巍在做这张专辑的时候脑子里可能从来没去想过“乡村歌曲”这四个字,甚至,这张唱片也不见得适合农民兄弟去听,乡村歌曲的界定还是基于城里人的概念上。只能说许巍无意中创作了一张乡村风格的专辑,而骨子里仍是都市化的,是城里人对乡村生活的一种向往罢了,而不是一个真正农民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述。我也敢肯定地说,这张专辑绝对不会在广大农村流行。

可是,这种无心插柳的效果倒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那就是唱片从业者们如何开发农村市场问题。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它的商业回报是非常可观的。其次,中国一直还没有一个代表农民形象的歌手,很多歌手虽然来自农村,但是进城之后洗个澡就把他农民的标志洗干净了,并处处表现出他时髦、现代的一面。所以,这个领域的“形象代言人”是空缺的。再次,反映乡村生活的歌曲一样可以写得很好,现在城里人没事不都是经常往农村跑么,你看哪个地产商把别墅盖在城里,不都是靠近乡村么。都市人这种对自然的渴望与回归所产生的心理矫情,自然需要精神的慰藉,做点乡村歌曲也一样在城市有市场。

不信你试试。

上一篇: 《天下无贼》
下一篇: 万金油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