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金油瑜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于萍)
瑜珈成为健康新风潮
瑜珈奥林匹克
14岁的印度少女瓦莎莉(Vaishali Makwana)最近很红。她被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称为:“体育新星,为国争光。”她在10月16~18日举行的第13届“瑜珈世界锦标赛”(马德里)上夺得一金一银。金牌是她打败来自14个国家的对手,在“韵律瑜珈”项目中获得的;银牌则来自“运动瑜珈”项目。这个瘦小的六年级女生,将脚放在胳肢窝底下的照片登上了印度的各大报纸和电视台,人们都在感叹,她可真是前程似锦。但瓦莎莉的爸爸不这么认为:“印度政府既不承认‘瑜珈世界锦标赛’,也不为瓦莎莉出国比赛提供资金,她每年都要接受无数比赛邀请,家里已经负担不起了。”瓦莎莉也打算放弃带给她荣誉的瑜珈:“我最大的理想是参加奥运会,但瑜珈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或许我要开始练体操。”
虽然不被政府承认,但“瑜珈世界锦标赛”还是被瑜珈迷昵称为“瑜珈奥运会”,并且已经有年头了。第一届“瑜珈世界锦标赛”举办于1989年,在印度的本地治里(Pondicherry)举行,此后除1991年外,每年一届,参赛国最多的一次有16个国家。比赛项目中的“韵律瑜珈”,就是有音乐伴奏,变换各类姿势,与艺术体操相似;而“运动瑜珈”,比的是姿势怪异,时间持久。锦标赛的幕后组织者,叫做“国际瑜珈运动联盟”(The International Yoga Sport Federation),1989年成立于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之后总部搬到印度,1995年后又转到阿根廷。拿到第三届瑜珈世界锦标赛的资料,我看到“The Third World Olympic Yoga Championship”的字眼,差点以为是“第三世界国家瑜珈锦标赛”。举办地在印度,参赛国是阿根廷,斯里兰卡,乌拉圭,尼泊尔……获胜队员,除了来自印度,就是阿根廷人。
不过今年的“瑜珈世界锦标赛”就走出第三世界,走向了欧洲。举办地首次选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比赛由国际瑜珈运动联盟和欧洲瑜珈联盟联合组织。参赛的有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还有远道而来的美国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队在奔赴马德里之前,该国《AUSSIE》报说:“誓要打败印度队,不胜不归。”最后还是印度拿了满堂彩,六金、六银、六铜,还有瓦莎莉这样的14岁瑜坛新秀。但结果并不影响欧洲对瑜珈的兴致,欧洲瑜珈联盟趁热打铁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欧洲瑜珈锦标赛”。《金融时报》就用欢快的语气报道了此事:“伦敦北部汉普斯德市政厅人头攒动,5个男人走上前台,身上只穿着紧身内裤。他们的体型完美,肤色无懈可击,身上有色彩绚丽的文身。他们一出场,下面的女士立刻一阵欢呼,口哨声四起……这就是第一届欧洲瑜珈锦标赛。”可争论随之而来。
伦敦东部的瑜珈之家(Yoga Place)主任简妮·普雷托雷-平尼说:“我觉得它发出了完全错误的信息。竞技是迎合自我意识,而瑜珈的目的是减少自我意识。”古印度瑜珈大师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将瑜珈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这种圣人隐于高山,专注内省静修的玄妙功夫,落到凡俗人手里,最多是嬉皮士和中年村妇闲时的消遣。但现在瑜珈锦标赛让修炼者们肌肉波纹抖动,身体扭曲得惊心动魄,似乎与瑜珈的内涵背道而驰。但教授瑜珈18年的我国瑜珈教练范京广却说:“瑜珈与健身结合,已经成为时尚,进而成为竞技运动,也是趋势。竞技瑜珈可以比照体操和健美;而内在的感悟与精神愉悦没有比的必要,看个人理解了。但至少锦标赛可以当成瑜珈爱好者的交流盛会。”
究竟是离经叛道、潮流使然,还是自娱自乐,各有各说法。对瑜珈本身的体验,瑜珈迷、美国专栏作家Keiko Ohnuma有这样的感受:“没有终点与欢呼。瑜珈让我每个动作都深思熟虑,每分钟不得麻痹大意。胜利就在于坚持的每时每刻。”
瑜珈渐欲迷人眼
一个婴儿在母亲的帮助下,胳膊抱住屁股,腿高高举起,慢慢伸到脑袋后。婴儿咯咯乱笑,母亲询问身旁的教练:“我这样对么?”这是美国华盛顿无边瑜珈馆中的一幕。这个瑜珈馆于今年年中开业,针对2周~2岁大的婴幼儿提供一种叫Itsy Bitsy Yoga的瑜珈课程。这种瑜珈的宗旨是:让孩子们睡得更香,消化得更好,长得更壮。瑜珈馆教练凯拉波丁说:“这种瑜珈动作能让还在发育的婴幼儿更好地活动身体各部位,帮助消化,增强骨骼发育,减少婴幼儿肥胖。母亲一旁协助,母子都受益。”但美国医学院小儿科协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的主席艾丽克·斯迈(Eric Small)却说:“别指望瑜珈能让那些孩子更健康,茁壮成长的要素除了活动腿脚,还有遗传、营养学等许多因素。”艾丽克又补充说:“这样很不安全,这需要协助教练与母亲都有足够的瑜珈练习经验。而且对先天肌肉萎缩与脑部发育不足的婴儿,这是致命的,这类婴儿一般在6个月大以后才能发现症状。”但瑜珈教练凯拉波丁有反驳:“婴幼儿是否舒适,可以通过表情和眼神交流显示。”
朋克歌手戴维·赛伊将瑜珈动作与朋克音乐结合,发明了瑜珈节拍
争论一点不影响婴儿瑜珈练习者母子兼程趋之若鹜。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瑜珈对医学的冲击最大,以往总被当成江湖骗术,但现在已经被当成治疗法宝。英国瑜珈国伽扶轮会(British Wheel of Yoga)主席莫尼卡·伯顿说:“现在医学界已经开始借助瑜珈来预防受伤,或用于病人伤后复原。在医生的支持下,瑜珈在主流社会有了体面的一席之地。”而瑜珈可以活血化淤,减肥瘦身等功效已经不时髦了,美国《星论坛》报说,最新科研成果表明,瑜珈可以治疗不孕不育。
如此丰富的功效,当然不是一种瑜珈可以提供。瑜珈的派系已经多到让人犯晕的地步。这个取意梵文“合一”的修炼术,比任何哪一个门派都分裂:发汗瑜珈是最大的一派,练习教室在38摄氏度以上,大汗淋漓尽情挥洒;操作方式像个跨国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工作室遍布全球多达600多家。与之平行的还有动作缓慢的因贾瑜珈(Lyengar);难度奇大的阿斯坦嘎瑜珈(Astanga);在游泳池里修炼的阳光与水瑜珈等等。而一些新兴的奇奇怪怪的“另类瑜珈”更让人感叹瑜珈博大精深。
伦敦的朋克乐手戴维·赛伊(David Sye)发明了一种将瑜珈动作与朋克音乐结合起来的瑜珈节拍(Yogabeats)。在一家夜总会,随着震耳欲聋的电子音乐,这个身材瘦小,整个上身全是文身的都市派瑜珈大师,摆出各种古典瑜珈造型,但都是浅尝辄止动感十足,台下学员纷纷效仿。赛伊说:“这不应该是很严肃的运动,而是跟着感觉走。”而在英国德贝郡(Derbyshire)举行的黄竹瑜珈(Yellow Bamboo)学习班又是结合瑜珈和武术的新结合新门派;还有能让狗的心跳速度降低的狗瑜珈(Doga);大笑1分钟抵过跑步10分钟的大笑瑜珈,其中一招叫“一厘米”,笑声出来就跟一厘米长的细针一般,又尖又细无异魔音入耳。
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让人感觉瑜珈古老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正在失传。但三维瑜珈的创办人乔纳森·赛汀(Jonathan Sattin)说:“即便最激烈的瑜珈也会有精神方面的收益。瑜珈有别于之类的其他运动,比方说慢跑,你在练瑜珈的时候,是不能戴着耳机的。”在我国最大的瑜珈交流网站“瑜珈艺术网”上,爱好者们正在学习宗白华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艺术意境与瑜珈相结合,这也算中国的另类瑜珈一种了。
为了寻访我国资深瑜珈教练范京广,傍晚我潜入京城一家瑜珈会所。见到长发齐腰、丰腴白皙的范京广时,她已经换上了瑜珈服。“由于结合宗教的原因,中国的瑜珈只限于健身。中国没有瑜珈协会,没有统一管理,没有瑜珈大师。”说这些的时候,她依旧轻声细语,吐字如兰。印度香点燃,平缓的音乐响起,立刻感觉朱门隔了两个世界。乐声中没有普世大义,却不禁让人觉得世俗生活遥远了。范京广盘腿坐在台上,数十名学员随她闭目静心,做练习前的准备。纹丝不动的空气里,突然传来她轻缓的声音:“听,有风。”
难度奇大的阿斯坦嘎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