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戴着红帽子的理想主义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我们是一群戴着红帽子的理想主义者0

Linux操作系统和它所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理想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行为和精神上交汇的坐标

五年前,一场开放源代码的全球运动曾经差一点就颠覆了微软所代表的商业软件世界,也正是这场开放源代码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个时代依旧有“堂吉诃德”号召人民颠覆风车的可能。而在这群“堂吉诃德”中,不仅仅有自由软件之父理查德·斯图尔曼,Linux之父李纳斯·托沃兹这样的新理想主义者,还包括被比尔·盖茨怒斥为“软件界拉登”的米歇尔·罗伯特森。而自从2003年9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中日韩经济部长会谈上,日本经济产业相平沼赳夫透露出的三国联合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悬而未决。东亚地区迅速成为了全球反商业软件浪潮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Linux操作系统和它所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也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理想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行为和精神上交汇的坐标。为此记者专访了全球Linux领域旗帜性的人物,红帽子Linux首席执行官马太·休勒克。

三联生活周刊:红帽子Linux可以说是目前全球Linux界的老大,您如何看待微软这个“敌人”?

马太·休勒克:红帽子这个名字就在告诉人们,我们所具有的一种气质,这也是Linux企鹅外,我们这个时代的又一个自由符号。由于自由软件世界所倡导的源代码开放性,使得核心技术的源代码具有透明度和可视性,微软虽然在2003年也曾经推出过给大国政府保密审阅的源代码,但这远远不是非商业性质的行为,更多是让怀疑微软安全的政府放心。最让微软惊奇的应该是中日韩三国宽带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与开放源代码运动可以说是同父异母,这对于保守商业习气的商业巨头而言并不是好事情。

我们是一群戴着红帽子的理想主义者1

马太·休勒克

三联生活周刊:自从2003年中日韩三国联合推动区域Linux标准起,东北亚地区成为了全球开放源代码的运动新策动地,为此微软不断地在东南亚地区与政府合作推出简化版本的操作系统。全球的信息产业巨头们对于中日韩Linux能否成功各持己见,您认为中日韩会是开放源代码运动胜利之地吗?

马太·休勒克:我不是预言家,但是我从90年代就一步步看着开放源代码运动是如何走过来的,1999年一夜之间全球出现了数百个开发Linux操作系统的公司,中国的软件自由主义者曾经是最激进的一群人。很高兴的是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火种在东北亚没有熄灭。那些不相信自由软件精神的人认为中日韩选择联合Linux是因为Linux廉价,实际上东北亚从经济和政治上自始至终都希望自己能摆脱美国和欧洲,联合Linux自然被视作操作系统领域核心技术的“独立”机会。在过去的30年里,将我们的星球信息技术化花费了大量投资,但是这些投资开发出了很多根本不符合亚洲需要的东西,中日韩联合Linux的胜利机会恰恰建立在这种文明与技术的不对称之上。

三联生活周刊:据我所知在Linux的核心技术中有270项知识产权,其中有30多项是微软的,还有50多项是IBM的,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鲍尔默11月在新加坡亚洲政府领袖论坛上引用一份报告说,“Linux侵犯了至少228项专利,那些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将会遇到追讨专利费的人”。如果IBM 和微软某一天要对专利收费,Linux的免费自由是不是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马太·休勒克:IBM是不会收Linux专利费的,他们的最高层已经对自由软件界保证过多次了。随着地球文明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关于软件技术的专利问题应该放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中加以讨论,其中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但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坚守创新原则,不能因为专利权就延缓了技术推动社会文明的速度,我们需要认可的仅仅是发明人的知识产权,而不是商业收费,这无疑又一次挑起了商业软件与自由软件最根本的矛盾。

三联生活周刊:您曾经提出过要让Linux 抢占目前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工作岗位,但大多数人都视此为天方夜谭。

马太·休勒克:现在自由软件世界还处在婴儿期,况且大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开放源代码运动和自由文明的关系,所以对我们挑战微软持怀疑态度是正常的。没有人能指望微软的鲍尔默先生会说Linux和开放源代码系统总成本比Windows更低,而安全性永远比Windows更高。但是让我们看看事实吧,在整个信息时代的历史上,Linux和开放源代码运动拥有最快的发展速度,有最多的程序员分头参与,2004年第三季度红帽子就增加了14万个使用者。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摆脱微软创造的视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