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军售的双刃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蔡伟)

对华军售的双刃剑0

英国鹞式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  

刚刚结束的珠海国际航展是世界上最有特点的航展之一。说到特点,是因为各国航展上都由西方国家的战机不惜力气的飞行表演活动,即使在韩国和土耳其这样的小国家,西方战机也要卖力表演,向东道国大抛媚眼,就是为了多卖几架飞机。暗地里还要相互拆台,不惜狠下政治黑手。可是连续3年的珠海航展上,俄罗斯战斗机是惟一参加航展的外国军用飞机。并非像西方人污蔑的,说中国飞行员使不惯西方的先进玩意。这种情形,正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售禁令下的情景。

西方禁止对华军售由来已久。对于废除这一限制,中国可谓努力多时。曾经作为驻法大使的资深外交官吴建民作出“不久之后欧盟将取消对华军售禁令”的判断,是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作题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的演讲上。吴建民认为,中欧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在谈到欧盟对中国的军售禁令时,吴建民肯定地说,禁令肯定会在近期解除。

中国社会上对此的乐观情绪大多基于经济上的认识:美国可以几乎是自由地向台湾出售巨额军火,但欧洲却不得不在遵守对中国大陆的承诺时,眼睁睁看着俄罗斯签下本有可能是欧盟的订单。这有可能是一个过分自信导致的误解。由于苏联在70年代的全球扩张势头,中国和欧美在70年代末期曾经开始过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当时欧洲国家曾经有机会向中国出售许多比较先进的武器,例如中英之间曾经探讨过向中国出售数量超过百架的鹞式战斗机,法国也探讨过向中国出售幻影战斗机。美国甚至同意用美国的电子设备重新武装中国当时装备的最先进的歼八Ⅱ型战斗机,为此中国甚至将一架该型飞机运到美国——就是中国飞行员王伟驾驶的那种型号。然而1989年6月26日~27日,欧共体的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在马德里开会,会议宣布对中国采取包括中止高层接触、军事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在内的5项措施,其中有关军事方面的措施是:“共同体成员国中止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并禁止与中国进行武器贸易。”

据说关于欧洲对华军售问题的解除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如果欧盟有意解除上述禁令,那么就必须赶在今年5月1日前;因为从5月1日起,欧盟将正式从现有的15国扩展为25国,届时欧盟内部的协调将变得更为困难。因为解除对中国军售禁令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国,而被美国称为“新欧洲”的东欧国家更容易受到华盛顿的压力。然而令人悲观的事实并不只是从东欧传来。捷克工业和贸易部在已经向捷克武器出口公司“奥姆尼波尔”公司发放了向中国出口维拉雷达系统的许可证后,却最终在美国的压力下,被捷克政府取消合同。数千万美元的合同最终让位于大西洋另一端的外交关系。而在中国比较看好的德国,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时亲口承诺德国向中国出售一座核燃料加工厂最终也无疾而终。

显然,欧盟对华军售的关键永远不是经济问题。

早在今年4月就已经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讨论过。当时欧盟现任轮值主席、爱尔兰外长卡文对中国外长李肇星表示,欧盟的禁令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夏天。然而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在当时的乐观情绪中,一个本不应该被忽略的事件可能被忽略了,那就是在此前的1月底,当法国提出的对华军售解禁建议后,欧盟各国外长投票的结果是14票对1票,否决!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欧洲目前和中国大陆并非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军售项目。1989年欧共体部长理事会马德里宣言使刚刚起步的中欧军售往来宣告终结。不过该宣言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约束力,各国对武器禁售涵盖范围各有解释。就在欧盟宣布对华禁售后不久,英国马可尼公司获准向中国出售了用于战斗机的机载电子和雷达设备,但这些设备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标准而言,实在是比较落伍。相对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值得一提的有法国向中国出口的“海响尾蛇”舰对空导弹、100毫米火炮、塔维塔克舰载作战指挥系统、“海豚”直升机等。这些武器系统对于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华军售的双刃剑1

“哥特兰”级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VIP系统的常规潜艇,而这一技术据说正是中国所青睐的  

然而这些能够出口的武器并没有被中国大规模采购,直接的原因在于中国采购费不多。中国选择了引进加自行发展的道路。据此,许多鼓吹坚持对华军售禁令的西方人士声称,西方国家解除对中国的军事禁运后并没有乐观的经济前景,因为中国在购买军火的同时正在逐步购买更多的技术而不是武器,以便建造自己的武器系统。一旦中国掌握了从西方采购的军事技术,就会停止采购,反而会用这些技术与技术提供者进行竞争。

这似乎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否则中国政府是否应该为当年没有大规模购买英国战斗机庆幸不已呢?因为在1989年后,西方重新开始了对中国的军售禁令。而类似的遭遇中国在60年代就曾经遭受过:当时苏联从中国撤出专家,让中国的国防工业遭受过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另一个不该被忘记的就是引起中国军方对鹞式战斗机兴趣的马岛战争。在80年代初期,曾经被中国空军看中的鹞式和幻影这两种战斗机(英法两国当时也有意出售给中国空军)在南大西洋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厮杀(准确地说,是鹞式和从幻影3仿制而来的以色列短剑式战斗机)。但中国当时却缺乏足够的采购资金。在马岛战争中,向阿根廷出售了飞鱼导弹和超级军旗战斗机的法国坚定地站在英国一边,甚至向英国提供了幻影式战斗机作为陪练。

这难道只存在于历史吗?瑞典国防部10月28日正式宣布,瑞典政府将和美国在潜艇领域进行合作,一艘“哥特兰”级潜艇及其艇上人员将于明年上半年赴美国,执行为期一年的联合演习任务。“哥特兰”级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VIP系统的常规潜艇,而这一技术据说正是中国所青睐的。有评论说,瑞典潜艇前往美国是作为演习的陪练,目标正是中国未来装备有VIP系统的潜艇。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1日发表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会长弗朗索瓦·埃斯堡的文章,认为解除对中国的军售是对大西洋两岸关系的新考验。弗朗索瓦·埃斯堡认为,欧盟禁止对华军售可以被视为一个时代错误。因为美国曾多次批评欧洲的军费不足,导致了大西洋两岸的“技术差距”,然而却同时认为这些落后的欧洲国家会因为向中国出售武器而改变东亚的战略均势!华盛顿向欧盟施加压力时,最强有力的一个理由就是: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将使美欧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站在对立面,从而使北约内部面临巨大的战略分歧。为此有欧洲国家建议,可以用“放松”对华军售禁令取代原来的完全禁止出口。捷克的左翼议员马斯塔尔卡建议,欧盟可以在部分解禁的同时,对出口武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欧盟恢复对华武器出口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根据欧盟1998年制定的《武器出口行为规则》,规定如果一个地区有紧张局势的话,不能对这个地区进行军售。这意味着一旦战争真正爆发,购买的武器将失去任何后继保障和供应。让我们在此回忆一下马岛战争时期遭受背叛和抛弃的阿根廷:已经向德国订购的军舰被拒绝交付,已经向法国订购的导弹停止运达。

20年前,当西方国家在评判中国军队时,曾经说中国军队是一个“没有武装的巨人”。当中国今天的军事力量仍旧受到西方军事评论家的嘲弄时(当然,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往往又被某些国家形容为“西太平洋的威胁”),至少我们应该庆幸没有成为阿根廷那样“被他人武装起来的巨人”。

对华军售的双刃剑2

“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的引进对于提高中国海军舰艇防空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对华军售的双刃剑3

“海响尾蛇”舰空导弹  

对华军售的双刃剑4

幻影战斗机

对华军售的双刃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