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 抓住快递的尾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范无盐)

中国邮政 抓住快递的尾巴0

南京EMS市场份额的回升,激发了中国邮政的斗志  

在外资、民营快递公司的步步紧逼下,中国邮政EMS开始绝地反击。

近日,中国邮政宣布,经过一个月试运行,邮政EMS“次晨达”业务正式在全国13个主要大城市间开通。这意味着13个主要大城市间的客户当日交寄EMS邮件后,可在次日10:00前(珠三角地区11:00前)实现投递。邮政部门还针对这项业务作出了“限时未达,原银奉还”的承诺。

“次晨达”拯救邮政EMS?

中国邮政对“次晨达”寄予了很大希望。它的正式推出也浸润了中国邮政颇多心血。

早在2001年,邮政EMS就组建了专业的国内集散式航空快速运输网络;2003年,又开通了上海到日本大阪的自主航线;经过多年积累,今年1月8日,中国邮政开始在珠江三角洲初步试行“次晨达”业务;之后,这一业务相继扩张到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今年8月,中国邮政再次出手,投资8个亿购买汽车1万辆,自有飞机9架为下一步扩张搭建新平台;8月18日,邮政EMS“全夜航”正式开通,全国27个省的136个大中城市间实现EMS“次日递”同时,EMS还推出到日本大阪、新加坡的“限时专递”和到欧洲8国10城市的“次日递”业务;10月9日,“次晨达”试行业务开始全面扩容,首批13个试点城市突破区域界限,开始跨区试连通……

一系列准备就绪,中国邮政安然将“次晨达”业务推至前台。它希望“次晨达”能帮它夺回自己在国内快递市场日渐萎缩的领土。

据统计资料显示,尽管邮政EMS仍是快递业“老大哥”,但从1995年起,邮政EMS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开始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目前,邮政EMS的市场份额已由1997年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30%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EMS 业务受当地民营快递企业的强大冲击,市场份额甚至缩至10%以下。

“次晨达”满载中国邮政的厚望,试运行半年,战绩喜人。来自南京邮政局的信息显示,截至9月底,南京邮政EMS试运行的“次晨达”业务量已经突破25万件,南京邮政EMS在当地快递市场份额迅速回升,已达到70%的高位,比年初上升了20个百分点。

可以说,南京EMS的初步胜利激发了中国邮政的斗志,为“次晨达”在更多城市正式开通铺平了道路。然而,“次晨达”真能拯救EMS吗?在采访中,谈及“次晨达”的杀伤力,民营快递企业似乎无动于衷。

上海盛彤实业有限公司副总徐建国告诉记者,“‘次晨达’对我们民营快递公司有一定的促进,但影响谈不上,EMS现在才实现‘次晨达’,我们早就这样执行了”。

盛彤实业旗下的申通快递是上海较大的民营快递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除西藏外)及其他大、中城市建立了300多个分公司,现有员工10000余人。

据徐建国介绍,自EMS“次晨达”在上海市场运行以来,他们的业务量不降反增,第三季度的业务量与上季度相比,增长30%以上。

对于EMS“次晨达”抢占民营快递公司市场份额的问题,徐建国似乎有些不屑。“这个不太可能。因为我们的价格低,我们资费标准一直是15块,他们是50块,这点他们永远也没法儿跟我们比。”

记者从中国邮政快递咨询台获悉,与普通EMS业务相比,“次晨达”的价格要贵很多。以上海为例,普通EMS48小时可寄到,500克以下邮件起价为20元,500克以上的邮件每超重500克加收6元;而“次晨达”500克以下邮件的起价为60元,超重邮件每超重500克加收15元。

EMS“次晨达”的另一大威胁是外资快递。今年以来,一直雄踞快递市场国际业务领域的外资巨头们突然将视线转向了国内市场。

“在国际业务方面,我们的速度比中国邮政要快2~3天,现在我们在国内市场也有一些业务。”德国敦豪公司(DHL)北京办事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敦豪总裁崇文礼曾放言,“凭借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建立的无人可比的服务网络,敦豪的国内快递业务将达到与敦豪国际快递业务同样的领先水平。”据了解,早在今年年初,敦豪快递就已经在国内50多个城市推出类似EMS“次晨达”的业务,同时,他们还计划投资2亿美元扩展中国国内快递业务。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杨海荣认为,在中国快递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滞后的环境下,EMS“次晨达”的推出表明邮政主动提升服务水平的态度,这将促进国内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然而,“次晨达”是否能帮中国邮政重温旧日辉煌似乎还有待市场检验。

离开邮政——EMS的救命稻草

邮政EMS“次晨达”的推出将中国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竞争推至高潮。

根据中国入世时的有关协议,国内快递业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向国外开放。当此之时,刚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也开始寻求新的定位与发展。中国邮政就是在这种腹背受敌的境遇下被逼上了“最后一公里”的战车。

11月4日,在中国邮政宣布正式运行“次晨达”前4天,上海东方万邦、上海申通、上海信达、泛航物流等十几家民营快递公司老总齐聚北京现代大酒店,他们正在筹划的“上海快递行业协会”一事经过一年的准备,已进入最后阶段。据上海申通负责人透露,此次进京,他们逐一拜访了国家邮政总局、民航总局、铁道部等相关机构负责人,本月底,他们将联名向上海行业协会发展署提出申请。

“我们成立协会的目的,一是维权,二是自律。”上海申通的法律顾问——上海市中建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旨平告诉记者。业内人士都明白,民营快递公司此举意在结成联盟以对抗中国邮政。

据彭旨平介绍,目前上海市以快递字号登记的公司有1047家,加上其他一些不带快递字号实际从事快递业务的公司共有4000余家,这些公司合起来创造了年营业额50亿元的快递市场。由于民营快递公司价格低、投递速度快,使得邮政EMS的市场空间日益萎缩,目前EMS的市场份额仅占10%左右。

面对市场重压,中国邮政开始动用手中王牌——《邮政法》对民营快递进行查处罚款和打压。据彭旨平透露,在南方某县城的一家快递公司,一年中被邮政罚款的金额达七八十万元。

内忧未解,外患已逼近。两个月前,荷兰快递业巨头TNT集团宣布在上海成立中国区总部,“同时,我们将向中国投资2亿欧元,加速在中国的直邮、快递和物流市场取得领先地位”。TNT中国首席执行官肯·迈高对中国这块快递金矿充满了信心,他表示,TNT预计在2010年将在华分支机构由目前的25个增加至100个;将服务覆盖范围由目前的500个城市扩大至1000个;仓库面积从目前的32.5万平方米扩大至少十倍。

“EMS独立之日,也是中国快递市场全面开放之时。”这点已成为快递业的共识

面对国内市场突起的硝烟与洋巨头的迅速崛起,中国邮政EMS不得不缓慢加速。今年5月18日,中国邮政EMS服务已经开通了3辆最快货运专列,从北京发往上海、哈尔滨的行包和信件半天就能到达,到广州的邮件也将在一天内到达。在国际快递业务市场上,国家邮政局经与新加坡、日本邮政及TNT公司协商,从5月10日起,正式向社会推出中新、中日间特快专递“限时递”服务及中速快件欧洲“次日递”服务,由此寄往新加坡、日本的特快专递邮件和欧洲主要城市的中速快件的传递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此次推出的“次晨达”更被邮政自己视为“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一环”。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邮政仅有一些竞争指标上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整个企业需要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性改造。由于众所周知的传统国有企业的“坏毛病”,中国邮政的简单维新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EMS来说,惟一的出路就是与邮政脱离,政企分开!”一位专家指出,EMS能否成功反击的关键涉及到邮政改革的纵深层面。因此,EMS早一天从中国邮政中剥离出来,它的竞争力就会早一点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