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高管“跳槽”宝马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奔驰高管“跳槽”宝马0

此次宝马“升格”很可能引发新一轮高档豪华车争夺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  

在德国宝马集团汽车王国的版图上,目前共有五个销售区域:德国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亚洲/太平洋/非洲/东欧市场,以及刚刚成立的大中华区市场。11月1日,宝马集团为大中华区市场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业务。知情者说,这是德国宝马集团第一次把本土以外的一个国家划分为独立的销售区域。

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庞克特地来到北京宣布了这项重要的人事任免,现年50岁的史登科博士被任命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大中华区总裁主要在北京办公,全权负责宝马集团在这个市场区域内的运营,包括进口车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分销,以及宝马集团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就合资公司的相关协调工作,宝马集团全面提升了中国区市场在集团中的市场地位。据称,在宝马公司的权力链上,史登科博士将直接“向宝马集团主管销售及市场营销的董事会成员迈克·葛纳尔博士汇报”。

新官史登科,是一个对中国事物非常熟悉的德国人,他早年在北京大学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经济,后来多年在台湾、香港等地任职,在宝马公司提供的这位新总裁的履历表上面,他在奔驰公司的一段履职记录格外引人关注,在此前的四年(1996~2004年)里,他一直在戴姆勒-奔驰公司,曾经担任的职位有:戴姆勒-奔驰宇航北京代表处副总裁;北京戴-克韩国有限公司董事;戴-克中国有限公司客车部主管兼副总裁;亚星-奔驰有限公司总裁;戴-克SIM技术有限公司董事。

史登科担任亚星-奔驰总裁将近3年,今年1月18日,亚星-奔驰提供的20辆奔驰豪华大客车正式投入浦东机场三线运营时,史登科还以亚星-奔驰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出席了交接仪式。大约在春节后,史登科离开亚星一奔驰所在地扬州,他的职务由原来奔驰方派出的副总裁马宪接替。史登科随即到上海任戴-克SIM技术董事。两个月前,从亚星-奔驰传出消息,史登科离开奔驰,加入宝马中国区。

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还是宝马挖了竞争对手奔驰的墙脚?在史登科离开奔驰而改投宝马的种种揣测中,似乎人们更倾向于后者。众所周知,在豪华轿车市场的竞争中,奔驰一直是宝马的对手,而这个“假想敌”在中国打造本地产的“北京奔驰”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业内人士认为,在它们之间,一场更为“惨烈”的高档轿车市场之争就在明年“北京奔驰”新车下线。

史登科出任宝马大中华区的总裁,他的“专业背景”显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因为他在奔驰任职时主要负责的是客车业务,而宝马在中国并没有同类业务。由此推断,宝马之所以相中史登科,极有可能是看中他在与中方合作伙伴打交道时积累的宝贵经验。

如果说亚星-奔驰与华晨宝马有什么共性,那就是它俩都是合资企业。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宝马挖来有经验的高管,可谓“一箭双雕”,既可能有助于求解华晨宝马合资项目中遇到的麻烦,又削弱了老对手奔驰的团队实力。

事实上,宝马轿车今年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庞克向记者承认,今年前10个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同比增长11%,仅稍高于宝马集团在全球10%的增长率,而国产宝马销售只卖出了8300辆。尽管庞克“对11%的增长率已经非常满意”,但细心的人们发现,这个数字与其他汽车巨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还有较大的距离,有数字显示,其他汽车巨头在国内市场增长率都超过20%。

由于近年来世界汽车巨头对中国内地汽车市场将持续高增长的判断趋同,在今年早些时候,德国大众等均相继为其在中国的机构“升格”,实施向总部负责的“垂直管理”。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宝马“升格”很可能引发新一轮高档豪华车争夺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尤其是与宝马老对手奔驰之间的竞争。庞克就曾表示:“此番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表明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它是宝马集团的一个核心市场。”当前中国车市低迷,此时出任宝马大中华区总裁的史登科无疑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班子调整与机构“升格”

今年6月,德国大众决定在成立中国大众汽车集团.这个“中国大众”实际上已经把长春和上海大众的业务统领起来,大众在中国的销售、采购和研发统一由位于北京的“中国大众”协调。

9月末,德国另外一个汽车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长施伦普宣布了一项董事会决议,任命董事会成员顾儒伯博士(Dr.Ruediger Grube)负责掌管所有中国事务,当然顾儒伯博士还将继续负责集团战略发展。

11月,德国宝马公司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上宣布,自11月1日起.宝马集团为大中华区市场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史登科博士(Dr. Christoph Stark)被任命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业务。

宝马集团于199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之后成为占据领导地位的高档汽车供货商。2004年5月,宝马成功地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生产和销售的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