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奔驰项目”的台前幕后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让奔驰公司加快了合作步伐
拖延数月的北京“奔驰项目”终于有了下文,11月1日,北京市发改委非常低调地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北汽控股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合资生产奔驰轿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新闻是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而直接参与汽车制造的北汽和奔驰公司并没有出任何声音。
“北京‘奔驰项目’先期投资额为1.4亿欧元,北汽控股和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投资各占50%,同时还将在京建立研发中心。”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张燕友介绍说,该合作项目主要生产奔驰E级与C级系列轿车,还生产1.8升、2.6升和3.2升V6等三种不同发动机型号。项目同时被批准拥有独立的奔驰汽车销售体系,双方将在京成立投资额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研发中心。
7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北京“奔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专家评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部副主任马英超,曾经直接参与“奔驰项目”评估,他谨慎地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7月24、25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我们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专家评估。针对专家评估的问题,中外双方经过反复谈判、协商,并对项目可研报告作了修改和完善后,之后,评估通过了。我们只是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供项目评估报告,最终作出决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具体到北京市如何看待项目评估通过,这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没有直接的关系。”
2002年3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听取了北京市和北汽控股公司的报告,据说,这次会议明确了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发展汽车工业;可以生产轿车;北汽可以找两家合作伙伴,即韩国现代和戴-克集团。
一直以来,奔驰对在中国本土化似乎并不积极,但到了2002年,奔驰方面有了一些变化。老对手宝马在中国的一揽子行动,以及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所有这一切让奔驰有了一种紧迫感。就这样,北汽的“心事”跟蠢蠢欲动的奔驰在2002年一拍即合。
2002年12月11日,北汽一行五人组团赴德,据知情者回忆,当时与戴-克谈了一天一夜,双方充分表达意见和想法,结果是,合作的想法趋于一致:一个是在北京吉普生产奔驰轿车;另一个是在北汽福田生产奔驰商用车。
2003年开始,中德双方会谈的频率多了起来,一整套完整的合作思路逐渐形成,确定了生产奔驰c级和E级轿车,并确定以北京吉普这个原有的合资公司为基础,搬迁、重组与调整,调整股比和股东,同时在北汽福田基础上生产奔驰重型车。
眼下,北京吉普已经在北京经济开发区建设新厂,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厂生产奔驰,南边是北京吉普原有的克莱斯勒、三菱、自有产品的生产厂,两个厂将共用冲压、涂装生产线。奔驰项目新建部分包括车身焊装、总装、发动机、车桥、总成装配等设施,在新工厂附近建零部件工业园区。
8月底,北汽控股总经理董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奔驰项目”的进度:北汽已经做好了SKD的准备,中方培训人员已经派出,负责SKD的中外人员已经合署办公了。今年年内,将生产1900辆,2012年达到2万辆。“开发区的新厂房将在明年建成,2005年7月开始正式批量投产”。
北汽和戴-克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近年来,北京汽车在实现“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合作进一步扩大,延长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30年合资的合同,利用戴-克资源,先后引进了大切诺基、帕杰罗和欧蓝德等一系列新产品。市发改委工业处负责人分析,奔驰轿车项目的确立,对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实现到2008年产销汽车100万辆、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然而,对于一个重大的工业项目,时间问题也是时机问题,由于奔驰在北京下线的最早时间在明年7月,而到时距离2006年进口车关税降低到25%已为时不远,国产奔驰车是否会面临原装车降价带来的压力?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到那时汽车厂商的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但同款国产奔驰的价格肯定会比进口奔驰低。
奔驰中国区总裁韩力达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其实对于国产奔驰来说,关键问题不是生产,而是销售,国产奔驰争取在5到10年内,建立150家到200家销售服务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