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长生和无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贝小戎)

李士风是一位开建筑公司的土木工程师,华裔美国人。他的曾祖父李致祥和祖父李泉石都曾在清廷身居高位。在12月到3月这段寒冷黑暗的生意淡季,他翻阅列祖列宗留下的族谱和图画文字资料,写出了一部细节详实的家族断代史,时间跨度为1839年到1911年,刚好是鸦片战争到民国建立。李士风不是专业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但这样一位土木工程师身手不凡,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搭建出了一部细部分明的史书。由于李致祥和李泉石都是基督徒,该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命运的著作。

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还不知该如何开展自己的传教,日常工作无非是编写英汉词典,甚至帮本国商人做生意。传教士伯驾同时还是一名五官科医生,林则徐患有疝病,由于不是他的专业,为慎重起见他还在别的病人身上先做了实验,成功后才给钦差大臣施治。他一直忙于给病人看病,有时甚至反省自己对中国人传播福音的工作做得反而少了。清廷也不明白传教士的来意,对林则徐来说,中国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进口国外的货物,也不需要进口信仰,传教士还引起什么思想或者社会问题。

永生、长生和无我0

作者的曾祖母,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女儿  

但是对林则徐的助手、尚未成家的六品文官李致祥来说,是否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成了一个现实的人生问题。他跟随传教士京牧师的女儿苏珊学习英文和圣经,并一起研究中国语文,李致祥给苏珊讲解《诗经》中的《关雎》和李后主的词,苏珊也向他介绍英国爱情诗。经过一年多的互帮互学之后,一位中国官员跟一个“洋鬼子”相爱了,李家派出了媒婆提亲。苏珊并没有马上答应嫁给他,李致祥后来明白了,苏珊不是不能嫁给一位中国人,而是她只能跟基督徒结婚。在这节骨眼上,他正在翻译的《马可福音》第八章三十六节中的“一个人若果丧失了灵魂,即使能拥有整个世界又有何益?”促发他毅然决定入教,第二天苏珊用冰冷的江水给他做了洗礼。一个月之后二人成婚,随后赴澳门度蜜月。

李致祥之所以能在需要基督徒身份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入教,还因为其祖上跟基督教还有别的渊源。李家的祖先乐如公在京城因为跟宦官作对,被捉拿下狱,而且要株连九族。幸得宰相徐光启介入,救了他的性命。而徐光启是基督徒。他们由此开始对基督教也有了好感。徐光启成为基督徒起了带动作用,他本人入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教士带来的先进科学文化对他的促发。

永生、长生和无我1

《晚清华洋录——美国传教士、满大人和李家的故事》,[美]多米尼克·士风·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定价:45.00元  

在鸦片问题上,作者说:“英国的传教士和教会均反对吸食鸦片。教会团体向政府请愿,要跟中国政府合作打击鸦片贸易。”至此好像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工作都还没遇到什么障碍。但潜在的冲突逐渐突出起来。

基督教的教义说,上帝创造人,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因而人人都是平等的,上帝爱每一个人。但是李致祥就曾想问自己的爱人苏珊:“若果传教士向世界上所有的人宣扬天主的爱,那他们又为什么会把鸦片带来中国,毒害我们中国人?”在两情相悦之际,他放下了民族大义。而在1882年美国政府通过排华法案,全面禁止中国人移民到美国的时候,作者也忍不住说:“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法国政府却在同年赠送了一尊自由女神像给美国,神像的台阶上刻着‘把你那些疲惫、贫穷、无依、渴望呼吸自由空气、被拒诸彼岸、无家可归、饱历风霜的人们,都送到我们这里来;我将举灯为他们照亮黄金大门!’”民族利益终于浮出水面。

对近代中国基督徒的信教动机,作者说:“一些人进教堂,因为他们发觉儒家思想是哲学多于宗教,一度盛行的道教却又流于迷信,而佛教又讲究轮回,未来又是无法证实的,所以比较起来,基督教所说的天堂上的永生,变得更加吸引人了。”这番评说只能说是揣测,也比较混乱。儒家的不足恰恰在它不够哲学、过于入世而近代的环境又令国人入世无门;道教不讲永生讲长生不老,而列强的入侵让人不知旦夕祸福,说长生也是假的;倒是佛教那种堪破生死的信仰更适合求生无门的人。书的最后黄兴书赠李泉石“无我”二字,李泉石感叹黄兴是伟人,就是因为民族危亡之际,有两种选择:虚幻的天堂里的永生和无我的杀身成仁。选择后者的是伟人,选择前者的是蒙昧。

上一篇: 拳霸
下一篇: 鞭尸与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