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最有权力的女人们:发展是种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丽萍)
谢企华
“女人也许(还)没有统治整个世界,但至少已经统治很大一部分了。”《财富》杂志曾经引用这样的话作为“最有权力的商界女性”排行榜的导语。
从1998年排到2004年,《财富》排成了习惯。每年一入第四季度,杂志就为过去的一年做盘点,美国和全球的商界女强人也就如期打榜而至。排行榜对于当事人,意义非同寻常。对关注它的局外人尝过新鲜以后,再没有什么欣喜可言。大部分时间,排名是在你上我下的小幅调整中,做各式排列组合。这在商业上极有意义,可不怎么能够刺激看众的眼球。
马雪征
不过,今年的排行榜终究成全了人们希望变动的心理。从榜单诞生之日起就稳居第一的惠普公司CEO卡莉,终于被1998年刚加入eBay公司的惠特曼拉下马来。后者现在经营者世界上最热门的没有工厂、没有库存的公司。《财富》杂志专门做了《eBay的秘密》介绍这位女掌门。
董明珠
对于习惯数本国人头的中国人来说,也有小小的惊奇和欣喜—一除了连续几年入榜的宝钢董事长谢企华和联想CFO马雪征外,还出现了两位中国女士:海尔的副总裁杨绵绵和格力电器的总经理董明珠;再加上来自香港特区的杨敏德和何超琼,中国共有6人入选,占据了全球商界女强人的10%之多,也是一个小小的丰收年。
杨绵绵
宝钢的“权力”女人
《财富》在评选全球50位最有权力的商界女强人时,有过这么一段话:“定义出什么叫权力非常容易,定义出权力有多重,权力有多大,却是件艰难的事情。”财富选出的这些中国商界女强人,所在的企业在社会上举足轻重,而自身在公司位高权重,并深刻影响着公司的成长和文化。
谢企华,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朴素简单的特点,一反大多数上海女性形象,谢企华驾驭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今年,7月12日,宝钢成为《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谢企华就上了“最有权力的女强人榜”,并且高居第二。
“驾驭钢铁航母的女舵手”,听起来颇有些革命气息。清华大学毕业后,谢企华从陕西钢厂基建科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一步步腾挪跌打。90年代初,她主导将上海本地的上钢和梅钢整合在宝山钢铁公司里,创建了宝钢集团,总资产过千亿。2001年4月,她又操作了与武钢和首钢的战略联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卷入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钢铁战。谢企华一改过去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只在低端竞争的格局,把重点放在开发高端产品上,等待时机,寻求在海外上市。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宝钢股份被誉为是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2003年,一路追捧钢铁股的基金经理们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宝钢不但享受了钢价上涨的大部分胜利果实,而且把高昂的的原材料以及运输成本转嫁给了它的下游客户,例如汽车生产商。2003年宝钢集团的销售收入比前年上涨了55%,利润更是增长了近一倍。
发展是种瘾,让她们欲罢不能
联想集团的财务总监常居香港,被认为是最“洋气风光”的女人。对入榜,她显得并不是那么兴奋。去年上榜时,她曾经联系《财富》杂志要求取消排名。杂志给的解释极有面子:不是想上的就上得去,想下的就下得来。联想的杨元庆曾调侃地对马雪征说:“《财富》又在选女人了!”马雪征急忙作答:“不是选女人,实在是在选企业。不是排我个人,而是排公司。”
低调务实是入榜的四位女企业家的共性。马雪征被称为“联想背后的资本女人”。在1990年时,她还是征战在仕途上的一名“国家公务员”,任中科院两个处的处长。而当时的联想,也只不过是中科院下属的几个公司之一,小到名不见经传。说到走过的路,马雪征会提及商场上酒桌文化的冲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经历了痛苦的转化过程”,才在十几年间完成了从“官员”到“商人”的身份转换。
惠特曼
在业内人看来,倒是不懂管理、经营,甚至市场的文学学士,能在不长的时间成长为专业性极高的财务总监的经历更让人侧目。
联想是通过香港上市的本土公司。马雪征主持了将北京联想的资产注入联想香港的活动,使联想获得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之后,马雪征成功地操作了“神州数码分拆”。她一反一般分拆模式,让联想原股东有了持有股票和出售股票让联想代卖的两种选择。联想支付了上千万的费用“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却防范了抛售神州股票的危机,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卡莉
联想的大部分股东是外国人,曾在英国攻读“英国文学专业”的马雪征自然成了联想和国际市场的一个桥梁。中资红筹公司在香港市场上,几次遭遇“信任危机”,马雪征却在香港投资界经营得声名日隆。香港投资界一位认识说:“没有马雪征,就没有联想的今天。”柳传志则戏称,“自己是在为马雪征打工”。
对于格力的董明珠,对手们常用比较另类的词形容她的厉害:“董明珠吃人不吐骨头。”“董明珠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这种话听来虽不让人舒服,却从侧面反映了她在营销上的咄咄逼人。在空调领域里,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
60岁出头的杨绵绵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之一。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发展是一种瘾,让她欲罢不能。在1984年,从机关出来后,杨绵绵便随着海尔一路狂奔了20年,成为张瑞敏的最佳搭档。
谁愿去做女强人?
纵览这些商界女强人,她们获得关注的原因在于,突破了所谓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现象。到2001年,中国女性劳动力对中国GDP的贡献就已超过40%,可当职务到一定高度后,女性就很难再往上升,更少能进入高层领导核心。大企业的最高层人物中女性十分少见。
这种惯例的背景中包含了根深蒂固的性别职务分担意识。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各国,概莫能外。在男权主导的社会里,企业都倾向于把女性当作精神异质性的存在。少数派的角色被寄予了带来新价值观念、新商务模式,并创建新的感性世界的期望。这种定位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有意无意地将女性排除在了企业的主导理念之外,这尤其体现在那些传统的男性从事的基础行业。由此,排行榜反映的女性力量的提升,便远远地超出了榜单所呈现的一般意义。
与女强人牵扯在一起的,自然还有家庭。在看完她们骄人的成绩时,谁都不会忘了关注一下她们的家庭。从美国看,女企业家无论是规模和实力都远远地超过了中国,她们的创业人数占创业企业家总人数的40%左右,名列世界前茅。可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最有权力的商界女强人的家庭,也常常要被拿出来考核一番。
卡莉数年在《财富》中获得眼球,这成就了一本拼凑的中文书《全球第一女CEO》的畅销。书中写道:“每天4点钟,她就起床,用过早餐后就到树林中去喂鸟。一边喂鸟一边思考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然后到公司去,开始一天的工作,通常一干就到深夜。卡莉哪能想到有个孩子的家长会,家里要修排水管道。”在这本书中,卡莉说,拥有一个富有牺牲精神的丈夫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财富》杂志有记者,专门去问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校友,去问那些美国女强人,问她们对权力有什么看法?大多数人说:“我们看重权力的影响,而不是权力的等级。”可影响来自哪里?为数不少的已经拥有权力女人持相同的观点,在她们那里,历年《财富》的王牌CEO惠普公司的卡莉的榜样作用并没有被获得认同。许多人表示:不想管理一个特别大的公司,不想成为卡莉那样的人。可矛盾的是,她们最真实的,最强烈的愿望却是,还是希望高层企业家的行列里能再多些女性,使得它跟男女人口比例再接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