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不爱金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意)
跳水皇后伏明霞
刘黎敏
1996年7月23日,亚特兰大,暴雨将至,佐治亚游泳中心,刘黎敏和她的教练赵戈,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忧心忡忡。3个月前,他们在国内进行了高原训练,因为第一次上高原,教练和队员经验不足,训练有些过量。此后刘黎敏一直未能达到最佳状态,赵戈在介绍准备情况时说:“如果比赛能往后再推三四天就好了,她现在刚刚进入状态。”赵戈尽量让自己镇静,不让队员看到他内心的波澜,但刘黎敏12岁就开始跟随他训练,知道教练心中的忧虑。而中国游泳队的其他教练说,从赵戈的脸上,就能看出刘的状况是好是坏。
100米蝶泳比赛在第二天进行,刘黎敏以0.01秒的差距获得银牌。8年之后,刘黎敏回忆那场比赛,她说:“当时的我可能是比较伤心的,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奥运会的冠军等于是你运动生涯的顶峰,对于中国的舆论来讲,除了奥运会冠军是真正的冠军之外,不管你拿到奥运会的银牌还是铜牌,你都是一个失败者。当时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没有体会到去奥运会的喜悦,我更多的体会到老天对我不大公平,我运气不好,这是惟一可以安慰我的话。”
2000悉尼奥运会,已在美国读书的刘黎敏再度出征,尽管她在100米蝶泳预赛中的成绩是游得最快的一次,但国内媒体称其“年老体衰”。刘黎敏写了一封公开信说:“我能代表中国两次参加奥运会,我很自豪!奥运的精神绝不仅仅意味着那几块奖牌,投入了,我就无悔。”
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兴奋剂丑闻之后,刘黎敏是出国参加比赛最多、接受药检最多的选手,她担负着维护中国游泳形象的重任,但这一使命无法与奥运冠军的光环相比,如果能在悉尼拿回金牌,她的人生故事也许会有一个戏剧性的高潮。
NBC报道1996年和2000年奥运会,归纳出5条奥运电视哲学:第一,故事线索。一个故事联系着现实、观众和主角。第二,真实。奥运会对观众来说最主要的吸引力是未经设计的戏剧化情节。第三,可能性。观众认同运动员从普通人到世界一流人才的奋斗过程,这种认同加强了他们对自身取得成就之能力的信心。第四,理想。奥运会被大多数人视为纯洁和荣誉的象征,它唤醒我们自身最美好的东西。第五,爱国主义。国家荣誉与奥运传统一直并肩发展,观众在此体会到他对自己国家的爱,同时尊敬运动员对他们各自国家的热爱。
NBC在悉尼奥运会之前曾来中国拍摄专题片,伏明霞是重点拍摄对象之一,那个短片留给国内同行印象最深的是几个画面:在北京的红墙下,伏明霞在跳绳,她像个孩子一样欢快。在清华的校园里,伏明霞在读书。在跳水馆,伏明霞坐在水池边,一缕金色的阳光将她笼罩。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此次雅典奥运转播的后期包装也借鉴了NBC的方式,在运动员登场进行决赛之前,电视里播放着他们的短片,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奥运成绩的看法。电视片在努力争取有故事、有细节,但在情绪上还不够煽动。NBC在2000年也拍了中国男子体操队,金色的光,5个小伙子懒洋洋的站在那里,都不说话,但黄玉斌的声音出来——“我们就是要拿团体金牌,不拿这块金牌就是失败。”这个短片在2000年播出,中国队也确实拿到了男子团体的那块金牌,但是,如果这片子放到今天来播就味道不对了,因为我们的男团输了。同样道理,如果伏明霞不是冠军,那么她的美丽、她少女的天真,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早就褪色。
今年夏天,NBC的奥运转播在晚上8点开始,但那是NBC在自己电视哲学下制作出来的比赛录像和专题,NBC的雅典奥运报道总长为1200小时,是NBC在4年前悉尼奥运时转播总时长的3倍,为的就是要打破NBC当时对悉尼奥运僵化、简短的转播所招来的恶名。“这1200小时的转播中,恐怕有1000小时是贡献给麦克·菲尔普斯。”《今日美国》报的一位记者讽刺说。
美国人可以把个人命运当成一个叙述主题,追求戏剧感,但他们的哲学中,胜利与金牌的指向更明目张胆,菲尔普斯喊出要拿8块游泳金牌,中国跳水队何尝不想也包揽8块跳水金牌?不同的体育机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谈论方式,但目标都是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体育的逻辑。
刘黎敏完全有理由质疑中国舆论对金牌选手的过分关注以及对“失败”选手的有意忽略,我们的金牌战略会让运动员感到差异,甚至是不公平,但体育比赛的特性就是只有一个胜利者,奥运会就是一个金牌、奖牌的数字游戏。一场篮球比赛可以转化为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前场篮板球和后场篮板球,这些数字是对一场篮球赛最客观的描述,而金牌榜上的座次变化,就是对一次奥运会的客观描述。
本次奥运会之前,两个美国经济学教授说,他们能在不知道运动员资料的情况下预测出34个国家的奖牌数。这两位教授的根据是各国的人口基数、国内生产总值、历届奥运会成绩以及主场优势。
美国的“naionmaster.com”网站则对奥运历史上的奖牌分布做出另一种解读,他们将1896到2000年历届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按每一百万人平均,然后列出各国的排名。在奥运史上奖牌总数名列第一的美国(2116枚)在前20名中消失了踪影,列排行榜的第28位。俄罗斯名下的奥运奖牌数仅为156枚,排名在第60。中国在1984年到2000年获得223块奖牌,在人均奖牌榜只是第92位。芬兰坐上了“人均奥运奖牌龙虎榜”的头把交椅,他们的296块奖牌可以让每一百万的芬兰人能分到57块。紧随芬兰之后,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是:瑞典、匈牙利、丹麦、挪威。
100年的奥运会历史,会给人们许多素材,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任何一种方式都不会离开奖牌数量。1896年,法国贵族顾拜旦可以说,重在参与,但对现在的选手而言,重在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