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中的岩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鹤)

似水流年中的岩岸0

墙面美丽的靛蓝色得益于本地土产的颜料,恰和海与天的蓝色配衬得紧

似水流年中的岩岸1 

起居室、餐室和书房,简单而丰富的色彩与形体组合

似水流年中的岩岸2 

卧室的窗户而不必挂纱帘,敢容这般放肆处,天下无双

似水流年中的岩岸3 

水涯,山边,晚照 

生长在陆地平原上,我们习惯的流水是溪,是江河,若非潺潺缓缓,就在奔腾咆哮,总之是很有音韵感的,所以古琴曲中有《流水》一章。向着远方奔涌不息一去不回的流水,自然便会勾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兴了生之感叹。

那么如果是在海岛上呢?虽有潮起潮落,可那茫茫海水是永远环绕在身边不去的。脚下的一段岩岸,会更显得亲密,还是只管促着你扬帆远行?关乎大海就都该是浪漫的,给了任什么干巴巴的人以诗意。听海的声音,虽然单调重复,可是从古远的神话传说一直到今天的流行酷曲,都拿它当一个重要的母题。

如果是在海岛上昼夜不息的波涛声中起坐,则何如?

在西班牙马略卡岛的西南方,还有另一个小岛伊维萨,岛上人口不到十万,可见其小。小虽是小,却别小看它,是自古的战略要地:这古,一直就要古到迦太基人那么古。许多年来,现代化的风尚不知怎的就略过了它,于是岛民们至今还在本分种地,自给自足地生产点儿粮食。这样的小岛上,旅游当然是一条举足轻重的生财之道,无需多话。最逗的是它的外贸生意,竟也是有的,可他们其实卖的是什么,无论让谁猜也是难猜得出来的:他们在卖海盐——连下海打鱼虾都免了,晒晒盐就可以卖出钱来,我想,岛上的人们大概早就能过上躺着晒肚皮的幸福生活了吧,反正晒盐也是得晒。

舒服又浪漫的小岛,会忍不住想住下来不走了。于是就来盖房子。

海边,小岛西北角的岩岸上,是灰黑色的匀整沙砾地,零星点缀着露出地面的小块灰白色石头。把房子盖在这么松散的沙砾地上,不管是什么样儿都会显得很粗大,那就干脆粗粗笨笨到底,用大大的几何体块来呼应岩石海岸的裸露鳞峋吧。

这房子的面积不必太大,光脚住在海边的日子,清清爽爽最好,包括眼睛里看见的陈设,心境里藏着的块垒,都要少之更少。房间的数量也是够用就行,不需要为大宴宾客预留出那么些持家的累赘。色彩更以干净为上,红绿斑驳的佻达不是这一个清素的海岛承载得起的。

西班牙,海边,这是三毛故事里的经典场景呵,即使她说的故事从来不是发生在伊维萨岛上。三毛故事里的房子,印象里也都是这么简单直墙、拉毛粗粉刷的,连不见门窗的堡垒风格都是一样。这里既不是苏格兰寒风凛冽的高直崖岸,也不如北非那般阳光酷烈,为什么开窗时这么俭省呢?简直就没几个配称窗户的孔洞,倒更像是碉堡上的枪眼。对着悬崖底下的海,何以板着面孔做端凝态?

这房子之板着脸,是做给岸上的闲眼来看的。散乱的树丛中,高高矗立着的全是靛蓝色大小不一的闭合墙面,是房子的背面,别说门窗了,连个攀爬着力的凸凹处都没有,完全不搭理人的,更活脱是战略要地所特有的嘴脸。

穿越了树丛来到房子的跟前,一道夯土般的粗笨台阶,灰扑扑的,顶在墙角,直白地指向一道窄门。整个房子的入口就在这里了,连个遮檐也不设的光秃秃门洞。进门也是难说它有个门厅,不过仅容旋踵的过道,而且正对着厨房。这样的格局,明摆着是不打算追求堂皇之气了。

好在,所有的封闭都只是做给外人看的,等回转过眼光,就会惊喜地看见了大片大片的海。正对着大海的屋子,在一楼仅是最基本的三间:起居室、餐室、卧室,依照自外而内的功能顺序,呈浅凹形一字排开。这三间屋子都倚着严密的东墙,向西面的海水敞开了宽大的落地推拉满窗。三道窗前,有大片比室内更为阔大的粗铺砌台地,让人随时都可以敞开落地门窗,走出屋外去,领略夕阳和海风。和这意思凑趣儿似的,在台地上真也横七竖八地摆着些把躺椅,灰白色粗糙的木头质地,不怕风吹日晒海水渍的;底下支脚处用了轮子,可以随时拖来拖去地整顿方向,更见得随心所欲的洒脱自在。

比起一般的室外平台来,这个台地另有一桩好处。巨大的硬地面终归会是反射阳光的热源,不宜多用,况且若不打拳的话,晒太阳需要用到的地块原也无需铺张。于是在台地的最西边高悬处,好大一片静水兀然浮现。水池和硬实的部分各占了台地大致对等的份额,它半抱着台地,有如在崖岸上陡然突现的另一湾海岬。这水面和底下远远处拍岸的海水动静相宜地唱和着,是房子的高低错落与岩石间相互唱和的阴柔的对位版本。

由于采取了各自独立又兼外墙封闭的房间布局方式,就让每个房间本身都变作了一个完成的几何体块,并不依靠相互间的咬合来组织整体形象。因此,这一群体块也就有了继续扩展的余地。无论什么时候有了必要再加建一间屋子的话,只要继续贴着实墙向外多叠一块积木便是了,并不必担心破坏了原来的形象。这种设计手法,把房间当个无性繁殖的生命体来对待,也就把生机交代给了建筑自己。

如果你嫌绕着这房子走时转得太开,匍匐状太过的话,上楼便是必有之举,于是台阶和楼梯的设计隆重登场。在起居室的后墙上,危险地插着一长排木板,细细窄窄,深暗的原木色调,如同一件装置艺术品,让人不敢相信它会是一道合格的楼梯,遑论没有扶手栏杆可以护着人。再抬头看它去处,是在餐室上方,被一道同样深色原木的镶板围护着,一枚银色把手安静地呆在上面,提示困惑的你可以试着推门看看——里面是主人的书房。所以这房子是偷偷有了二层的。都到了这么私密的海岛住家处,书房还要做得密不透风的,简直可以拿来闭关了!

除此一列楼梯,其余尽是台阶,而且数量还不少。在前门处我们已经遇见了一道夯土台阶,岂不知它这房子到处都用了这个手势。在房子前面朝西的台地平展地伸出了那么远,于是在台地的前沿位置上,比起逐步下落的岸坡来已经有了很大的高差,那么在台地的两侧,恰好就该各安置一道离开人工环境走向自然海岸的台阶,同样也是这么粗笨的夯土模样。而在入口对着的短墙背后,还掩藏着另一道台阶,这可就不再是简单的调整室外高差所用的了。它一直陡峭而有点危险地上到了房顶,这样的晒台,可真是不多见呢。晒台上几个蠢笨的水泥台墩,暴露出底下的屋子还有深井天窗,更是热地方特有的元件了。

盖这个房子的建筑师Jose Ramón Esteve Cambra出生于1964年,1990年毕业于马德里建筑高等技术学院,同年创办了自己的个人事务所。他正是新生一代的岁数,所以做的房子也和眼下盛行的松弛闲散品格恰好吻合。做怪求新的酷玩风尚,放在大都市里大概会比较得体,而在这晒盐晒太阳的海岛上,就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