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滩3号,中国人的顶级态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晶晶)
这里是中国人的地方
新视角餐厅酒廊
用一个数字来命名的地标,总有一种凛然出世的感觉,著名的Destination除了纽约的第五大道,似乎少有。外滩3号用极其简洁的数字3开创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顶级概念,并具备了一种不群的姿态。这姿态并不是单纯的傲视,也非想象中的穷尽了奢侈,而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态度。在被暴发户般的生猛奢华标准迷惑了很长时间之后,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此地的不同。外滩3号CFO、House of Three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刘恩沛的说法是,在前期启动阶段,“奢侈”这一词语从未进入设计方案中,讨论最多的词,应该是“Concept”(观念、概念)。“如果我们仅仅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运营策略,那么你今天看到的外滩3号绝对不会是这样的构成。”刘恩沛说,“我们不仅把3号楼当作一个商业运作,还想实现我们Concept(观念、概念),或者是一种理想,所以我们整修这栋楼的第一个构想,就是设立中国最大的私营当代艺术画廊——沪申画廊。画廊是最纯粹的艺术,其他如餐饮也必须反映文化的标准。建筑设计师Michael Graves最初也把外滩3号楼称为‘外滩艺术中心’,这就是我们最想要传达给人们的——艺术带动生活。真正持久的东西必然关乎文化和艺术,所以文化艺术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若一个空间没有艺术和艺术的态度与眼光,那么它不可能成为经典,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外滩3号,就像它名称中的3,有一种欲扬先抑的策略性和含蓄的高姿态。这态度,也许可以称为中国人的顶级态度。用刘恩沛的话来说:“顶级,不是价格的顶级,而应该是水准的顶级,文化艺术的顶级,设计的顶级,感受的顶级……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新的顶级标准。”“顶级并不等同于奢侈。”很明显,暴发户气质在这里是不受赞赏和鼓励的,在与外滩3号管理层的人们谈话中,很多次地听到“体验”一词,外滩3号及其控股公司(House of Three)执行董事希爱伦(Alan Hepburn)说,这里是一个生活方式的体验地,并不是说来这里消费之后过程就结束了,他希望客人们能够从外滩3号的点点滴滴有所启发,“重要的是他们带回家什么”。刘恩沛更是强调说,外滩3号是一个中国人创造的地方,85%的管理层和95%的员工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的员工培训有两个原则:一、这里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二、绝对不允许对顾客以貌取人。”
刘恩沛说:“现在的运营成果跟我们三年前准备阶段的预估非常接近,尤其是餐饮这一部分。拿New Heights(新视角餐厅酒廊)来说,因为它在我们的七楼,即外滩3号顶层,自然光线非常好,开业的时候正值上海的晴朗天,我观察到晚上第一批客人一般是本地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就餐习惯时间一般比较早。到了8点半左右,外国人比较多,此时第一批用完餐的中国客人都去了阳台聊天看风景。到夜里9点半,人们都聚到外面的阳台上去了。这里是惟一可以看到黄浦江两岸新老上海全景的地方,能够将外滩及浦东以180度的全景尽收眼底,所以地理位置是绝对有利。这里可以容纳百人就餐,满座是很平常的。但不要认为New Heights是很贵的地方,总有人以为要带着几千几万块才能够进外滩3号的门,其实不然——New Heights点一杯咖啡30元,你可以带着你的小说和笔记本电脑来,享受免费无线网络,坐一个下午甚至更长时间不会有人来催你、打扰你。即使贵如Jean Georges,商务套餐188元人民币,比纽约的Jean Georges便宜一倍也不止。这里有很多小家庭聚餐,也有一些白领会见朋友,最需要指出的是,客人的80%都是中国人,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外滩3号的任何一家餐厅店面都是为中国人服务的,而不是仅仅展示给外国人——这里是中国人的地方。除了餐饮之外,零售这一块也很好。关于三品牌店的进货,我们一直坚持不一定要非常有名的品牌,也不要那些理所当然的品牌。那些品牌在上海淮海路和南京西路已经有商家做了。在外滩3号的三品牌专卖区有不少品牌在国外已经获得认可,但从未进入中国,比如比利时的新锐设计师作品以及一些顶尖设计师的作品。”
中国近现代的顶级标准,向来源于西方定义,之前本土的所有消费基调和习惯基本向纽约和欧洲中心看齐,但外滩3号没有把自己投身于其中,它并不想成为“时尚”和“潮流”——关于这一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西路、淮海路的豪华百货已经完全胜任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外滩3号设计和存在目的,是要抛开潮流和时尚的过眼云烟,经历漫长时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将于秋天开业的外滩18号(据说18号的餐厅将由菲利普·斯达克担纲设计)也来势不俗,但是外滩3号的开发营运,无论从时间还是魄力而言,都是现今的NO.1。“我们都知道外滩1号、2号还有18号都开始动作,无疑,人们对外滩开始感兴趣是从3号楼开始的。所以我相信有一天历史的记录上会说‘外滩复兴是从3号楼开始’,对我而言,绝对会有一种成就感。”刘恩沛如是说。
现在,时髦人士和宣传时髦的时尚媒体口中,3号楼和3号成了一个熟语,被不断传递和赋予更多的意义。学者们开始讨论所谓“外滩生活”的回归,媒体的角度则站在“奢华和顶级的舞台秀”去堆砌各种极致语句,例如“上海滩最闪亮的地标”、“最时髦人士的公共客厅”、“奢华得令人发疯”——而那些去外滩3号消费的人,则不在乎这些名词解释,他们要看的是3号一楼阿玛尼专卖店新一季的上货和意大利版VOGUE的信息有何异同,沪申画廊里面方力钧的画和他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大放异彩的作品是否能找到相同感觉……至于在Jean Georges吃饭的纽约客们,则会感觉到时差再次错位,主厨会告诉他们这里的蘑菇是从中国四川省运来的,白芦笋则来自于北京……求婚的高蹈派则早早预定外滩3号顶层只有两个座位的浦江全景饭店——望江阁。外滩3号已然成为中国的“顶级度量衡”。
外滩3号的构成
阿玛尼旗舰店
在中国命理中,三代表关键变化之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外滩3号的一栋楼,包含了表现中国顶级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所有层面。外滩3号建筑面积共约12000平方米,在七层楼面里拥有并经营四家呈现精美菜肴的餐厅、一家品牌旗舰店、一家高级品牌专卖店、依云水疗中心、沪申画廊和一间音乐沙龙。
一楼:阿玛尼(Armani)旗舰店
包括Giorgio Armani和Emporio Armani两大系列,这两个店风格迥异,分别由英国和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设计。前者黑调为主,后者白调闪耀。
Giorgio Armani风格趋向端庄高贵,由多年以来负责世界各主要城市Giorgio Armani店面设计的英国设计师Claudio Silvestrin担纲设计。这次他为外滩3号旗舰店特别设计了油画布棉质墙面,以求表现东方文化的纯朴自然。高达5米的墙面,全部被打褶的布料包裹,响应此品牌低调奢华作风。店内以黑色加镜面反射为主打风格,不锈钢天花板充满现代感。
Emporio Armani外滩3号旗舰店的意大利设计师Massimilano和Doriana Fuksas夫妇,也是香港中环Emporio Armani和Armani Cafe的设计师。由于Emporio Armani系列走年轻路线,这对设计师不但继续沿用Armani Cafe中尝试运用的“意面”设计,还利用外滩老楼非常的高度设计了从天花板垂直下降的玻璃管,灯光则隐藏在天花板之内,白色墙壁的圆形凹陷也是设计要点之一。设计师的解释是:这种设计可以给人墙面向外伸张的感觉,以弥补店面不大的缺憾,此外,由于设计师本人不喜欢灯泡,所以这个店面虽然极其闪亮,却看不见一个灯泡。
这是阿玛尼(Armani)在中国开张的首家旗舰店,所有商品世界同步发行。
Armani——时装设计大师
“真正的奢侈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的奢华必须有高质量和精湛的设计。你的祖母、妈妈,一直到你自己都喜欢的东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有些产品只有几个月的流行,它们只是高级成衣而已,说不上奢侈品。奢华的东西应该只在很少地方买到,要让那些购买奢侈品的顾客享受到他们所寻找的快乐。谁也不能否认,时尚是让人快乐的东西。”
“我可以同时享受简单和奢华。可以说我的生活同时是奢华的,也是简单的。我是一个崇尚自然的人,在外滩3号的店里,你可以看到地板是木头的,店面的装潢一切很简单。因为内心的感受很多,所以穿着反而会选择简单。对我来说,奢华不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奢华是一种内心感觉。”
二楼:三品牌专卖店
品牌专卖店分三男人区及三女人区,是外滩3号专属布置的时尚走廊,汇集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品牌。三男人区设有一个世界第一流的葡萄酒储藏与品尝区。除了珍贵的时尚服饰,三女人区还有更多产品呈现:用于芳香按摩的精油制品、专业级别的彩妆用品和完整的护肤用品,家居生活用品。店面设计极其讲究,地面全部以收来的老上海实木地板铺就,男士试衣间是草编的巨大鸟笼,女士品牌区的流线弧形展示架令人印象深刻。
张嘉莹女士(Angie Cheung)——三品牌专卖总经理
三品牌专卖总经理张嘉莹女士
这位拥有25年从业经历的女子在香港做品牌专卖的时候曾创下同时经营150个品牌的记录,她自己也为之骄傲。“香港所有这个层次的客人我都认识了,生意都是做熟客,所以到上海对我是个挑战,我喜欢。”张嘉莹说。店里的员工都经过她的特殊培训,她要他们研究英国和意大利版VOGUE杂志,还有SPOON和GAP 杂志。三品牌专卖店今年3月27日开张,生意出乎意料的好,尤其以比利时前卫设计师的作品卖得最好,而最让张嘉莹感到惊讶的则是:7000多元人民币的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男式裙装,存货只有67件,居然全部售馨。“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就算在香港,这种男生穿的裙子也不会有这样惊人的销售纪录。”张嘉莹感叹说,“我是真的知道了,在上海,没有什么不可能。”据张嘉莹介绍,来三品牌店的男性顾客大约占客人总数的40%,年轻人居多,购买力强,大多有国外经历背景。而占六成的女性顾客对于品牌的认识还不够成熟,“我的心得是尊敬她们,教授她们,她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张嘉莹说。她们中有50%都是上海人,另外一部分是北京、杭州和温州人,还有20%的客人是她在香港的熟客。就职业构成而言,顾客多为演艺圈明星、时装模特,建筑师和商人也占很大比重。“50%是上海人,外地和香港各占15%,剩下的是欧洲客人。”谈到自己最喜欢的品牌,“Dries Van Noten”,张嘉莹说,“我已经收集这个品牌的衣服十多年,你能想象吗?1973年的衣服现在拿出来依然可以配合今天的服饰!”采访外滩3号CFO刘恩沛时,问及上海新天地的IT店也搜集有很多顶尖新锐设计师成衣作品,三品牌店和IT店有何区别时,刘恩沛说:“三品牌店要的东西不单纯是优秀设计师作品就够了,而是要‘像博物馆展品般的’产品,别致的Design(设计)之外,必须是绝对的经典,经得起时间和场合的考验。三品牌店的所有服装品牌,都由资深人士直接去与设计师接触。”看来这位三品牌店的女掌门人对于“像博物馆展品般的”品牌非常有心得。
至于平时,张嘉莹则喜欢YS(山本耀司的平民品牌),Costume National,Jill Sander,Martin Margiela,HelmutLang。
三楼:依云SPA、男士理容“三”
依云SPA水疗空间
由著名的设计师陈幼坚(Alan Chan)创意的依云SPA水疗空间,首先是一个极简抽象艺术的岩石花园,五块天然岩石安放在中庭的接待区。脚下的地毯图案模仿水珠滴在水面所产生的向外扩散的环形波。
依云水疗是除法国依云镇之外,世界上仅有的第二家依云水疗中心。这里从传统的法国美体疗法、东方的整体疗法到最先进的色疗和水疗方法一应俱全。一套依云豪华护理套装5小时,总价2010元,包括夏威夷按摩、补养、活力护肤或保湿美白护肤、依云热石手部护理、头发洗吹。铂金会员的会费是一年40000元人民币,而金卡会员的会费则是20000元人民币。
除女性SPA之外,还有用于男士理容专区,别致的名号:“三”。这里提供的专业整套理容服务包括:修面、发型设计及理发、面部按摩及修甲术外,还提供传统的上海式足疗、颈部及肩部按摩、耳病检查等。
陈幼坚(Alan Chen)——著名设计师
设计师陈幼坚
对陈幼坚的采访是在他下榻的金茂凯悦。已经六十多次入住金茂的陈幼坚,从自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拍了浦江两岸六十多张照片,现在放大拼接成上海的夜与昼,挂在外滩3号黄浦会中。
黑色西装,白色衬衫,黑色眼镜,标志性的胡子,他亲切随和地微笑,没有设计师的倨傲。“我没有学过Design,但是我能做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甚至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却做不了我做的工作。我最终的目的是烘托强化一个品牌(BRAND),我所有的细节,点、线、面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我的构思和考虑是全面而立体的。一般的室内设计师只会聚焦在一个空间或者某个细节上,我却不是这样。若不是要做出一个品牌的内涵与意思,所有的细节都失去意义。”陈幼坚说。SPA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Health From Water”,所以陈幼坚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个水疗中心建在水上——15间房间各不相同,惟一相同的是它们都“漂浮”在水上。有的房间的墙壁材料是最简单的竹子,有整块铁印出花纹,有玉片镶嵌的整幅墙壁……每一种材料都用到了极致。
依云SPA本来有六块石头,跟设计理念中佛经的“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跟色声香味触法)”说相对照,SPA水疗的最根本目的是所谓“六根清净”——但是现在我们在外滩3号看到的却只有五块,为什么?陈幼坚孩子气地笑了,揭示了一个秘密,“我们在南京订制了六块黑色大理石,更确切地说它们应该是‘雕塑’,并不是随便的几块石头,而是经过了琢磨。安装时,最后一块大理石太大太重,无法搬入室内,于是我们舍弃了那块——如果有人问,那第六块去了哪里,我会说,在这里……”他做了一个简洁的手势,“它应该在你的Mind(头脑)里面,如果有人最后在意念中看到那最后一块巨石,依云SPA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个由色入空的解释,也许是依云SPA一个神秘的地方。
谈到他在外滩3号的另一室内设计作品黄浦会,陈幼坚说那里是一个再现海上繁华梦的地方。陈幼坚用老上海古董手袋、钟表、名片夹的三种花纹放大成为三间VIP房的墙画,效果惊人。而黄浦会墙上立灯的形状则来源于老上海卡地亚风格的口红造型。而我们再看他设计的外滩3号所有店名LOGO,就不能不佩服他对细节把握和运用的天马行空。比如New Heights(新视角餐厅)的LOGO,完全是用这几个英文字母组合的一幅外滩白描轮廓。陈幼坚说:“我是个好奇的人。好奇心不衰竭,灵感也不衰竭。”“玩好的,吃好的,看好的,多旅游一这就是设计的动力和源泉。”
谈到个人喜好,陈幼坚喜欢的品牌是Prada,Armani,Jill Sander,现在开始自己设计衬衫,他身上的白衬衫就是自己的作品:极简,纯净,放松……最喜欢俄罗斯绘画师Erte,认为他把东西方的美感都交融结合得很完美。(Erte是一个生于俄罗斯的Art Deco艺术家,原名Romain de Tirtoff。于1912年到了巴黎,并成为时髦插画图家,他称自己为Erte——原名各首字母的法语发音。他以为音乐剧、歌剧创作奢华装束和Harper的Bazaar插画而著称。)陈幼坚同样把Erte作品放在了黄浦会中。
比较PARK97、新天地、外滩3号,他说他都喜欢。“这些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我去PARK97看最时髦的女子和她们喜欢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在PARK97的DISCO里面,我爱看每个人的眼神,他们的眼神里面的要求和欲望……新天地也是一个时尚的地点,在那里我喜欢的地方是T8,如果来上海,我不会呆在酒店和办公室办公,而会在T8楼上。新天地的酒吧会所可以常常更改模样,因为那里就是一个时尚潮流的指标,而外滩3号不一样,这里要做成一个“经典”——它不可以时常改动,它要一直延续下去。所以说,奢侈与经典是一种时间的累积。”
三楼:沪申画廊
沪申画廊总监翁菱女士
翁菱办公室中岳敏君雕塑作品
这里既陈列有世界著名艺术家的巨作,又有来自当今中国崭露头角的新人的作品。沪申画廊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机构,它既要负有一般公共博物馆所具有的珍品收藏的严肃的使命,又要具有一个私家画廊所具有的轻松的气氛,使得到访者能够观摩和购买艺术作品,也有机会和艺术家、甚至画廊的负责人进行交流。
翁菱——沪申画廊总监
在雪洞一般的办公室,放着方力钧的巨幅画作,还有其他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红色皱褶长裙裹着身材娇小的翁菱,外面披着黑色丝绒绣花披肩。这位中国最奢侈画廊女掌门人身上有一种安静的爆发力。翁菱不避讳谈“奢侈”。“这栋楼,在这样的位置,经过这样的设计,当然是奢侈的。”她说,“至于我个人认为的‘奢侈’,画廊的‘奢侈’,是看what is happening,有什么正在这个空间里发生。或者,如果我来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但我在一间茅草屋中发现了一幅华美的作品,那就是一种极端的奢侈。”翁菱不讳言她个人喜欢“才华作品”。她把沪申画廊定义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痕迹的留存空间”,“不是玩给自己的”。在这里学术标准是第一位的,美术馆级和博物馆级画廊是沪申的惟一己任和目标,翁菱希望外滩3号沪申画廊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度量衡。“我们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的艺术家都是博物馆级别的,无论是画作还是装置、Video等新媒体艺术。其实我期望能出现5~10名竞争对手(画廊),这样才可以不断进步。”“我对未来有信心,我相信直觉和从业至今的经验。今年的计划是十个展览,对当代艺术20年走过的历程作一个大概的梳理。”但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心态都要调整好。翁菱举例说在举行画展开幕或者一些顶级金融企业派对时,画家总是自己坐在一起,企业界人士也是各自找熟人围成一圈,人们缺乏交流,他们之间的桥梁只有一个自己。有的观众看到开幕展来了很多金融和商业界人士,就认为沪申画廊很商业,因为有钱人很多,但其实这里是很学术,很纯粹的,从某种方面可以说是她曾主持的中央美院画廊的一个延续。当然,沪申除了学术的标准之外,也有经营的需要——沪申一年会举行20次左右顶级金融企业活动和派对,运营这些Party,一方面是增加收入,投入当代艺术的收藏和扶植;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带来观众群。不过无论如何,这里都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和交流平台。“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而这个时代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流向海外,我之所以要做一个当代艺术20年历程连展,就是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做些什么,来留存当代文化。”翁菱说。
四楼:Jean Georges 法国餐厅
黄浦会
黄浦会总厨梁子庚
Jean Georges法国餐厅
以创新独特的菜肴闻名世界的烹饪大师JeanGeorges Vongerichten开设的上海JeanGeorges餐厅。Jean-Georges——这个曾在纽约、曼谷、法国掀起美食时尚的法国名字,“意味着前卫、先进与美好”。经典菜肴:嫩蒜瓣百里香炒蛙腿芥菜(主菜),黑海坚果鲈鱼配甜酸酱(招牌海鲜菜)、龙虾蛋黄沙司配柠檬草、豌豆黄及西红柿。
餐厅的酒窖可以用作可供30位客人用餐的特殊包厢。休息区内家具都覆有珍奇的皮革饰品,包括马鬃低靠背逍遥椅及人工制作的以鳗鱼皮包覆的蛇形凳。
《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里,Carrie说一个老头有地位,不是描述他有多少钞票,而是说“他是去Jean Georges吃饭”。问及行政副总厨古约翰在这里吃饭衣着是否需要很正式,他说不需要,但是最好是“漂亮的休闲”。
五楼:黄浦会
黄浦会着意于将传统的中华精髓和今日上海的现代精神相融合。18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完成室内设计,由Hamish Copperwaite完成建筑设计,被陈幼坚称为“ArtDeco风格的现代杰作”。以中国人最喜欢的红色和金色作为主调,入门后眼前是红底金铜浮雕,和头顶上巨型的倒置金铜喇叭花形吊顶呼应。黄浦会在器具方面也是颇具匠心,无论是瓷白茶具,紫砂茶壶;或是水晶器皿,玉感的餐具呈现,都显现了陈幼坚风格的东情西韵。
黄浦会总厨梁子庚是第三个获得American Academy of Hospitality Science(美国餐饮管理学院)颁发的“World's Best Chefs”(世界最佳厨师)称号的中国人,并荣获该学院颁发的“五星钻石国际大奖”。他与少数几位华籍厨师(一共五位)成为全世界有限的获此项殊荣的中菜厨师,同时也跻身于Charles Trotter、Wolfgang Puck、Jean George Vongerichten等世界顶级厨师行列。梁子庚也是是全亚洲最年轻的五星酒店中菜总厨。
喜欢考古和古董收藏的个性主厨梁子庚说:我做的不是上海菜,而是黄浦菜。谈到中国菜,15岁即开始接触美食文化的梁子庚说,我做的中国菜,除了好吃也必须好看,有艺术水准,黄浦菜就是我要带给人们的新的餐饮形式。“中国并不缺少奢侈,”梁子庚说,“问题在于中国的文化是不是能够运用得精彩到位,美食也不例外。”初来上海,梁子庚向上海的百年老店诸如杏花楼、德兴馆等学习,并且与上海的饮食服务学校交流,开创自己的中菜格式,即忠于中国菜的基础上,改变上海本帮菜的“浓油赤酱”传统,并添加新的元素,在形式和口味上都有所突破。梁子庚的餐饮美学并不仅仅至于厨房和餐厅,在他的个人网站上,所有的美食图片都是自己拍摄,除此之外,还有人文和旅游方面的照片,很见功力。
六楼:陆唯轩
陆唯轩
陆唯轩主人陆唯
国际著名餐饮大师David Laris,中文名为“陆唯”,这是他的第一家Laris餐厅(陆唯轩)。
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当属美食海鲜吧Fins,Claws & Wings。客人可以享用到陆唯轩最新鲜精美的菜肴。这里不仅拥有大面积的海鲜展示柜,展示着诸如贻贝、蚌蛤、牡蛎、大龙虾、进口或本地产的肥鹅肝以及鱼子酱这些漂亮艳丽的美味,您亦可坐在厨师对面观赏海鲜类美食的制作过程。
陆唯轩的招牌菜包括陆唯首创的诱人的烤扇贝欧防风糊配之以牡蛎柠檬沫,甜品如灵气十足的pandanleafpannacotta。
David Laris对自己的餐厅设计很满意,“我喜欢流线,简单的流线。”他说,“所以我给了建筑师很多建议,我出Concept(概念),Michael Graves出设计。”他承认,用自己的名字来做餐厅名,对他是有压力的,“那就等于是另外一个自己,必须尽善尽美才可以”。认为工作即爱好的他会把每天在上海的感受写信给伦敦的朋友分享。和其他几个西餐厅的主厨惊人地相似,他也喜欢吃湖南菜和川菜。
七楼:新视角餐厅酒廊、三度音乐沙龙
新视角餐厅酒廊
新视角(New Heights)坐落于外滩3号的顶层,能够将外滩及浦东以180度的全景尽收眼底。1850平方米的区域将容纳百人就餐,45座的酒吧就在近旁。全部用玻璃构造的墙面使外部的风景豁然开朗展现于整个用餐大厅。
值得推荐的招牌菜包括:辣椒酱炸鱼、泰国红咖哩猪肉、茴香末炭火烤金枪鱼以及炸鱼薯片。
三度音乐沙龙坐落在外滩3号的最顶层,以其珍贵的美酒、奢华舒适及高雅而不拘一格的音乐而闻名。最具特色的享受无外乎在星光下置身露台,来一杯科涅克白兰地或上等香槟。三度音乐沙龙专门为美食家准备的菜肴以色香味俱全为特色,像牡蛎和肥鹅肝等等应有尽有。
新视角餐厅的主厨Brad Turley告诉我们,这里的蘑菇是从欧洲进口,牛肉来自澳洲,羊肉则来自新西兰。“我们做的食物是国际食物,令人舒服的食物。”他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喜欢。”他本人喜欢湖南菜和川菜,还有新疆菜。
顶层:望江阁
望江阁二层二人座
这里曾经是一个钟楼,统领了整座外滩3号建筑物的制高点。现在则改建为一个透明优雅的两层半球型结构。第一层楼面共8个餐位,只能允许8位客人同时在此尽情享受用餐及休闲体验。在这间玻璃小屋中,不仅有奢华的家具、餐具,还有浦江美景及对客人提供的至尊级服务。三个大的舷窗正对着外滩和浦东,客人在这里只要按动蜂音器,侍应生就会前来服务。第二层只有2个座位。这间最为特殊的房间最值得夸耀的是那穹形的8米高的屋顶以及360度的全方位视角,仅有一张餐桌及一张双人沙发。这在全中国也可以说是最浪漫的谈情说爱的场所了。服务生随时听命于室外。设计师没有忘记向顾客提供享受绝对私密和自我空间的自由。
在望江阁用餐必须订座,单人最低消费2000元人民币。其餐饮特色在于:可以选择整个外滩3号所属餐厅的菜肴。
谁在掌舵外滩3号?
林美金——外滩3号董事会主席。背景:新加坡佳通集团执行董事。佳通的经营项目包括在中国及东南亚居领先地位的轮胎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虾养殖场及在亚太地区的高档消费品零售和提供消费服务网络。
李景汉——外滩3号首席执行主席。House of Three 有限公司(上海外滩3号项目开发商)董事长,美国文森·艾尔斯(Vinson & Elkins)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
希爱伦(Alan Hepburn)——外滩3号及其控股公司(House of Three)执行董事,加入House of Three之前,曾担任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经理,之前曾在文华东方酒店任职达15年,担任多项高层管理职务。
刘恩沛——House of Three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曾任美洲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全球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还分别在东京、纽约和香港出任过J.P.摩根、瑞士银行和百富勤定息债券有限公司要职。
外滩3号由新加坡公司佳通集团(GITI)全资拥有,投资约3500万美元(约6000万新元)。它隶属佳通与美籍华商兼律师李景汉合股设立的House of Three企业。House of Three2000年3月在香港注册,是第一家获上海政府批准开发外滩建筑的外资企业。House of Three是一家投资公司,它拥有并运营整个外滩3号项目,也是第一家得到政府批准而拥有并开发外滩建筑的私人企业。外滩3号是House of Three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80年前,外滩3号原址是上海友利银行,1922年正式动工,建筑面积13760平方米,楼高6层,顶层上有塔亭,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的大楼。由于沿外滩一面不够宽广,大楼的正立面和大门置于广东路上。正立面仿文艺复兴风格,比如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内部则分向东西,中间为走廊,两面为房间。楼下原为营业大厅。
抗战爆发后友利银行获得房地产权,后为日军强占。
1955年,友利银行关闭后,大楼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承租使用。
90年代的外滩房屋置换工作中,设计院迁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其新主人。经过长达四年的改造整修,这幢七层高古老大楼成为现今的外滩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