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比尔·盖茨:把“面子”给你,把现金给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衡)
7月20日,微软召开员工会议,表示将在4年内回报股民750亿美元
2004年1月25日,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捐助2亿美元在印度成立预防艾滋病基金
比尔与他的基金
近日,微软宣布将拿出750亿美元,与股东分享巨大的现金储备。公司表示,将在4年的时间内回购价值300亿美元的股票,派发320亿美元的一次性股息,合每股3美元。还将把全年派息提高一倍至每股32美分。这不仅是微软历史上最大一笔现金支出,也使微软成为迄今为止对股东分红最高的公司。
高盛分析师Rick Sherlund估计,即使是在派息和回购后,微软仍将拥有惊人的240亿美元现金和150亿美元的账面投资。而花旗集团的分析师Tom Berquist 则认为,该公司仍有约400亿美元的现金和长期投资,以及大约100亿美元可供其支配的年度剩余自由现金流。
在微软宣布这项创纪录的分红计划第二天,比尔·盖茨宣布,他将在今后几年给他的慈善基金会捐款30亿美元。这也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盖茨表示,要在今后公司分红的时候,拿出33.5亿美元来加强以他和他太太梅林达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该基金会目前有资产270亿美元,加上盖茨即将捐赠的33亿美元,总资产将超过300亿美元,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位居第二的丽利基金会,资产为150亿美元,第三名是福特基金会,总资产为100亿美元。而据《财富》2003年统计,盖茨名下的财产总数为430亿美元。
就是这家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近日在中国又创下了一个纪录——第一家获批中国证券市场QFII资格的非金融境外机构。此前已经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多为境外的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非营利性质的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将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美林及汇丰银行等境外金融机构一道,直接投资中国境内证券市场。
“面子”与收益
虽然中国证监会没有披露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获得了多大的投资额度,但QFII所允许的最小资金量为5000万美元。毫无疑问,这家全球最大的基金会可以轻易跨过这道门槛。在分析师看来,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管理的巨额资金,及其享有的知名度,正是中国股市监管层最看重的。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曾表示,欢迎更多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机构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提出QFII申请,以丰富QFII主体。“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进入中国股市,实际上是监管层希望大家看到,即使中国股市一直在跌,但对于全球各种资金仍然具吸引力。”国泰君安的分析师许运凯说。
“增加QFII资金虽是管理层支持市场发展的举措,但也进一步表明国内资金供给方面可能暂时还不会有大的政策推动,可以使用的对策或者是多发点基金,或者就是加大国外资金进入的力度了。”华西证券分析师冯智勇说,“前段时间,传闻国企资金要撤出股市,而银行资金在紧缩之下更是慎之又慎,在此情况下还要加大股市扩容力度,大盘当然只有下跌的份,此时多借点国外资金的力量也是无奈中的选择。”
有人认为,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进入中国股市,只是比尔·盖茨进行政府公关的一项内容。
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由不大出名,但颇有眼光的华尔街经纪人迈克尔·拉森(Michael Larsen)主持,拉森同时管理着盖茨1995年建立的“小瀑布”投资公司(Cascade Investment LLC)。“小瀑布”公司以投资的“多样性”和“保守性”闻名。它的一个惯用手法是“趁低吸纳”,即购买一些价格已经跌到很低的企业股票,等待股价上升时拋出获利。而中国的股市,目前已经跌到了1996年以来的最低点。“该基金愿意进来,主要还是看到那些全球著名的金融机构都纷纷进入中国股市,而且投资收益总体看来也还不错。”许运凯说。
曾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下了QFII第一单的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这样说:“股价低其实是个好机会,目前市场低落,但投资者的兴趣绝对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加强。”
据估算,QFII进入中国股市一年时间,平均投资收益应该在30%左右,操作成功的收益甚至高达50%。而一项主题为“2004年个人投资者投资状况年中盘点”的调查显示,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收益状况为:72%的投资者亏损;17%基本持平;11%盈利。盈利者中,盈利率基本低于20%,收益率超过30%的为零。而陷入亏损状况的投资者中,亏损幅度多在5%~50%之间。
“市场各方希望QFII能在中国股市上树立起价值投资理念,但所谓投资理念还是要通过资金说话,目前十几家QFII总的投资额度不到20亿美元,只相当于国内八九只20亿规模的封闭式基金,QFII 根本做不到与国内大资金相抗衡。”许运凯说,“此外,QFII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他们不用向投资者公布自己的重仓股,所以多数中小投资者无从判断QFII到底投资于哪些股票,也就很难跟随QFII投资获利了。”
信心与伤心
在节节下挫的中国股市中,所谓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以及其他QFII入场能带给中小股民的信心,脆弱而虚无。但如果国内的投资者把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与微软公司的股票作对比,那种伤心恐怕就真切而实在了。
微软一家的分红,足以令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汗颜——2003年我国1267家上市公司中,虽有65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年度分配,但派现总金额才553亿人民币,不到微软一家公司的1/10。
统计显示,1992年至2004年6月期间,中国证券市场设立12年来,投资者为上市公司共付出了8431亿元,却只得到780亿元的利息。其中,上市公司大部分年度的分红派现比例都低于50%,投资者没有真正分享到上市公司以净利润形式反映的经营成果。所谓股息率,是指每股派现额和股价之比。2003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股息率只有1.11%(未扣所得税),显然不如投资国债或存银行。
分析师称,微软公司的分红计划将给各类微软股票的投资者带来实惠。一直投资微软的股票——所谓的成长型投资者——将从股票回购中获利,因为回购将使流通股数量减少,使每股收益增加。提高年度派息同时能吸引一些有望获得稳定收益的个人投资者。此举还解决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微软很长时间以来挣钱的速度比花钱的速度快。
但在中国股市上,与微软最具可比性的公司“用友软件”,其对股东的派现分配,却被国内舆论一致定为“恶性分红”。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股市自建立起,上市公司的股份就被人为地分割成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使市场参与主体的持股成本差异巨大。其中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及民企老板等,以净资产1元或1元左右取得一股股份,而投资者则以远高于非流通股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价格获取一股股份。但持有成本远低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非流通股股东,在参与分红时却享受同股同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友软件的高分红,用友软件公司2001、2002年连续两年实施每10股分6元红利的分红方案。用友的老板以1元多一点的价格取得1股股票,以当年分0.6元算,两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而一级市场投资者则以36元取得1股股票,扣所得税后7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二级市场投资者若在其股票上市首日介入,持股成本平均达80多元每股,高的为100元,那要几百年才能收回成本。也就是说,非流通股股东(发起人)年回报率高达48%,两年累计回报率达98%,而流通股股东的年回报率不足1%,后者只有前者的1/48。
更重要的是,用友用来分红的现金,并不是公司自己挣来的,而是公司上市从投资者那里募集来的资金。募来资金没地方投资,又返还给了投资者。虽说钱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但经过这样的“一来一去”,回到股民手中的钱就大大“缩水”了,而且绝大多数还是流到了大股东那儿。所以,观察家指出,这样的高分红,非但不是对于股东的投资回报,而简直是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再次“掠夺”。
根据比尔·盖茨在微软公司中持有的股份计算,即使在捐出30亿美元后,比尔仍将在此次分红计划中获得3.84亿美元的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