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怎么就丑陋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嘎湄)

玛莎怎么就丑陋了?0

玛莎曾经掀起一场精致生活的革命,但最终声名狼藉  

倡导“优雅生活”追求完美的玛莎·斯图尔特,在一起声名狼藉的丑闻中,最终以同谋罪和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处5个月监禁,另外还被罚了3万美元。玛莎曾经掀起一场精致生活的革命,成千上万的家庭或非家庭妇女在这种力量感召下,奔向可以施展才情的各家居场所,包括厨房、厅堂直至各种可见不可见的角落。与此同时涌动的当然还有那种即便是端出一盘水果布丁也要眼含泪光的热情。

早在她声名确立的时候,玛莎就已是晚间脱口秀节目中被嘲笑和拙劣模仿的对象。喜剧演员模仿她完美主义的个人特征,以及她对一些在别人看来了无生趣的细节的过分关注。比如美味色拉的摆法,比如如何用叶子装饰桌布的方法。在杰伊,雷诺、大卫·雷特曼以及杰米等晚间喜剧演员那里,玛莎每每都是被无情奚落的对象。夸张的程度,有如今天的人们对那场有关针尖上到底能站多少天使的哲学大讨论的耻笑。

TCL的总裁李东生见到他渴望已久的杰克·韦尔奇时,曾探问:如何面对媒体的消极评价?这种寻求精神支持的做法,使人无法扼制自己的愿望,会去猜度这个成功人士背后到底有多脆弱。丰厚的个人资产和杰出经营业绩打造出了绝对强势的杰克:“今天的报纸只不过是在昨天死去的鱼外面包上一个新包装。那么多的新闻记者要吃饭,今天你是个天才,明天就是一个蠢材。谁在乎?”

当过家庭妇女,做过模特,股票经纪人和企业家的玛莎靠自我奋斗成名后,早就是舆论围攻和谄媚的中心,即便有的媒体所力争展示出来的不偏不倚的公允态度,也反映了社会对成功的趋炎附势。这足以让玛莎静下来独自舔伤口时,忽略,蔑视,并在关键时刻抗击那种对她的丑化。

但突然间,大众却承受不了了。他们看到玛莎帝国的“家庭用品皇后”,居然利用与艾姆克隆首席执行官瓦克萨尔的暧昧关系,涉嫌内部交易;居然在法庭上公然撒谎,推卸责任;居然用带有挑衅意味的谦恭和礼貌粉碎了大多数法律专家的期望:一种悔改态度。这!让人受不了!尤其是当这又与哭哭啼啼穿插在一起时,一切都像是在表演,一切都充满了不信任。

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是假设个人都是在一定约束下,以追求效用最大化方式行事。尽管他们面临的是实际上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障碍,比如信息不完全,比如法律和规则的边界,但经济人仍然追求这一目标,那么他就是“理性的”。玛莎与安龙公司的肯尼斯·莱和杰夫瑞·斯基林在法庭上选择了差不多的方式:撒谎,否认犯罪和推卸责任,这让人们有理由在道德上蔑视他们。

但商业的游戏规则就是竞争,竞争的本质(结果)就是淘汰,不给共存留下余地。作为经济人,玛莎以“完美”的理性原则和商业的自私本性,寻求法律的援助或是等待有罪的指控。在我看来,无可厚非。

这个案子常被用来报道内部交易,但玛莎甚至都不是内部人,她卖掉的3928股股票,是艾姆克隆公司的股票。玛莎利用优先购买权在这场交易中获利51000美元。这是一个习惯成功的商人,在抓住信息时的本能反应,更何况早在此前,这位“家庭用品皇后”已被描绘成木头里也要榨出油来的人物。所以一部分小众,在这次玛莎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动的愤慨和憎恨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纠缠不清,是混同了玛莎“经济人”本质和她在生活中所呈现的极具感染力的美。哲学意义上,善与恶,美与丑,没有共存,起码是没有公认的共存。但生物学上,动物的恶与善,美与丑是共存的,更何况是人。

细细剥离这一切,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当法律和社会的监督机制越来越深入到商业领域时,商业角落里的各种丑陋已无处可藏,这不能说粗暴强奸人们视觉美感的商业越来越让人恶心,相反,这正说明在各种力与力的平衡较量中,整个商业社会在努力挣扎地呈现出持续的有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