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红卫兵与短信一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杨镭
2004年上半年的纳斯达克第二波热潮,已经被《财富》杂志列入了亚洲2004年经济热门话题的候选。而更多的投资人在关心,第二波登陆的企业会不会再次上演2003年网易近200倍的股票增长,以及中国概念股的未来走向。在这次第二波纳斯达克热潮中,第一个登陆的掌上灵通CEO杨镭接受了本刊专访。
三联生活周刊:所有人都惊奇掌上灵通能在3月4日悄悄就登陆了纳斯达克,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上市的消息?
杨镭:我们能成为2004年新一波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很偶然,在2003年下半年还在讨论通过私募的方式融资,当时索尼音乐、环球唱片和迪斯尼都在与我们谈判。但是在与他们进行审计和评估谈判中,我们突然意识到,这样的融资还不如直接去上市。之所以“静悄悄”地上市,一方面是我们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上市的文件准备,作为国内短信息SP 的三强之一,在正式向美国证券委员会(SEC)递交招股说明书前,掌上灵通采取了哑巴策略。因为以往中国企业奔赴纳斯达克往往被美国证券委员会警告,没有人真正明白什么是静默期。所以我们能够快速上市,跟保密工作有很大关系,所有的部门经理都跟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与上市有关的文件全部专人特别电脑随身携带。
三联生活周刊:在2000年纳斯达克中国网络门户热潮之后,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新的集体上市了,为什么2004年会如此流行登陆纳斯达克呢。
杨镭:如何给国际投资人介绍无线增值服务是个难题,因为以往门户概念在美国都能找到当地的样板,所以投资人很容易理解。而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短信商业模式,需要给他们普及“拇指经济”的概念,而且要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持久的商业机会。所以在全球路演中,我始终用“短信一代”来说明,在我看,短信一代早已经是东北亚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目前15岁至25岁之前的这群人,完全有理由在20年后对自己的孩子说:“我曾经是短信一代。”而盛大所提倡的网络游戏和携程的网络旅游都成为了各自的卖点,我们则是“短信一代”的商业代言人,这些特色成为了新一轮登陆纳斯达克的趋向。
三联生活周刊:1994年的《福布斯》杂志上曾经专访过您,后来有记者在一本讲硅谷创业的书中称呼您为“硅谷红卫兵”,在硅谷当“红卫兵”是什么感受。
杨镭:如果按照现实的时间定义,应该说我是“红小兵”。之所以硅谷的记者将我称为“硅谷红卫兵”,实际上是因为我相比在硅谷的大多数中国人年龄都要长几岁,但又不同于80年代的老一代留学生。硅谷最鼎盛的繁荣还是在90年代中后期,华尔街已经彻底被信息革命洗礼了,所以硅谷的智囊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硅谷的青春。而我的“硅谷红卫兵”生涯恰恰是赶上了硅谷的风起云涌之时。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专门经营无线增值业务的企业,您认为3G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少。
杨镭:目前无线增值业务还仅仅停留在2G和2.5G层面,虽然中国的3G在2005年会有所进展,但我认为未来的通讯绝不会仅仅停留在手机等设备上。Wi-Fi和各种各样的无线互联网都是未来的业务,因为不论用什么技术方法,人们相互沟通和娱乐都是各个时代的共同点。需要我们思考的仅仅是如何建立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据我了解,掌上灵通从1999年创立到2002年时还亏损53.6万美元。如何在2003年盈利了1360万美元,而且上市股价就冲到17美元,市值达到5亿美元的呢?
杨镭:2003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接近2000亿条,全世界每4条短信中就有一条是从中国发出的。这个数字已经足够我们盈利和说服国际投资者了。接近4亿的手机用户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商业概念,在2003年中国的无线增值服务有100亿元的市场规模,那么在2004年这个数字就有可能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而在纳斯达克首次融资市值在10亿美元下都应该算是小公司了,所以中国概念股还没有充分释放出应有的能量。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您认为中国概念股今后的市场起伏如何,还会不会有第三波纳斯达克热潮。
杨镭:网易从低于1美元到50多美元的超级投资起伏,在整个纳斯达克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投资人更喜欢中国概念股这类拥有庞大市场前景,却又伸手够不到的市场。投机与风险始终会存在,不一定我们业绩好,股票就会高,同样表面业绩波动,股票却不一定会反映。所以纳斯达克留给中国概念股的机会是很多的。下一波的纳斯达克热潮应该在2005年中才会再次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