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任克英与花旗集团中国浮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衡)
任克英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花旗集团、CICC、CSFB、Deutsche Bank是中国人寿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主承销商
停职真相?
近日,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在致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公司已将中国地区两位高级管理人士停职。备忘录中显示,被免职的分别为花旗环球金融亚太区(Citigroup Global Market Asia Ltd.)副主席、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管任克英及投资银行部董事颜庆华。
花旗集团称,造成这二人被停职的原因在于其向公司和监管部门提供虚假信息。在这份备忘录中,花旗集团表示:“在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之后,公司遗憾地决定暂停任克英和颜庆华的职务。”除了这份简短的备忘录,花旗集团不再公开向外界发布有关此二人被停职具体原因的任何信息。
任克英,无论是在花旗环球金融,还是在整个大中华地区的投资银行界,都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突然被停职,引发业界极大关注,对于其离职的真实原因,一时众说纷纭。
最直接的联想是中国人寿事件。花旗集团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以及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是中国人寿30.1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主承销商。
中国人寿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时上市后仅两个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就披露说,中国人寿的国有母公司涉嫌会计违规行为,涉及金额达54亿元人民币。此后,中国人寿因涉嫌违规行为而遭到了美国和中国香港监管方的调查。同时,中国人寿也已遭美国股东起诉,称该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期间隐瞒其会计违规行为,
任克英被认为是花旗集团能够赢得中国人寿项目的关键人物。中国人寿是去年全球最大IPO项目,据估算,包括花旗集团在内的上述四家主承销商,一起从该IPO业务中获得了1.2亿美元的佣金。
但花旗集团的该备忘录中称,任克英停职事件不涉及客户问题。该文件补充说到,公司就此事立即通知了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并将全面配合调查。
记者就任克英被停职以及中国人寿事件,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美国证监会(SEC)发去了电子邮件,询问有关事宜。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方面表示,现在不便对两事件发表评论。而美国证监会回复的电子邮件中则称:“美国证监会不就单个调查事件进行评论。”据悉,美国证监会对中国人寿的调查,目前仍然是非正式的。
也有知情人士称,任克英与颜庆华的去职与中国人寿被美国和中国香港监管方调查一事无关。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同时担任中国人寿主承销商的另外三家投资银行中,尚无一人受到中国人寿一事的牵连。
中国人寿上市主承销商之一中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李弘,就曾为中国人寿辩护说:“中国人寿的上市是严格依照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法律监管规定进行的,中国人寿的所有财务信息都是采用美国和香港地区会计准则进行披露的。在中国人寿上市前,公司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审计情况的正式信息,因此无法与中介机构取得沟通。”
“有关中国人寿信息披露的问题只是外界最容易看到的,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一位参与了中国人寿项目的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说,“在任何一个公开募股项目中,作为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为了拉拢客户,会通过特别安排把股票配售给相关客户,使其在股票上市后获利。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行贿。”
这位知情人士所指的,就是公开发行股票时,承销商会先面向机构投资者配售股票,为拉拢已有或潜在的客户,客户可以在股票公开发售前先成立或挂靠一个所谓的机构,然后承销商会专门给这些机构配售股票,并给予更优惠的折扣。股票挂牌上市后,等到价格上涨后就可以抛售获利。当然,配售时折扣越高,客户的获利就越多。
“这实际上是业界共知的秘密,但花旗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近两年来又一直遭到美国监管方面的查处,内控机制就更严格些。”这位知情人士说:“这件事情是花旗美国总公司那边压下来的。”但她始终不正面确认任克英的停职,就是与这种业界“潜规则”有关。
“花旗集团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Glenn Henrickse说,他是任克英在另一家美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工作时的同事。Henrickse说他并不了解任被停职的具体原因,但以他的经验看,“花旗美国方面应该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就在任克英被停职一事公布于众之后,Hoefer&Arnett的分析师将花旗集团的股票列为“大力买入”级别。Hoefer & Arnett的分析师称:“作为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领导者,花旗集团此举显示了该公司治理结构的良好,以及对于监管原则的严格遵守。”
投行奇女子
2001年10月8日,任克英出任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区副主席兼中国区总监。她因曾以远居美国之遥而谈判落实了广深高速5亿美元的IPO项目,而被业内称为“投行奇女子”。
据悉,无论是在贝尔斯登,还是加盟花旗环球金融后,任克英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拿项目,她深谙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的价值及如何操作执行。而她拿回的一个又一个“大单”,也不断续写着她在投资银行界的“传奇”。
在贝尔斯登时,任克英就是拿到燕山石化海外上市主承销商,以及中国电信财务顾问两个主要项目的关键人物。
跳槽到花旗环球金融后,中国人寿项目是任克英带领花旗中国投资银行团队打的最漂亮的“翻身仗”。对花旗环球金融而言,拿到中国人寿IPO项目可谓意义重大——在1999年承销“中海油”25亿美元IPO 失利后,花旗环球金融就再未获得任何参与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机会。而根据金融信息供应商Dealogic的数据,在2003年度股票交易金额排行榜显示,因担任中国人寿首次公开募股的簿记行,花旗集团夺得冠军宝座,取代了高盛的位置。
实际上,从任克英2001年10月进入花旗环球金融后,她一直在中国资本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上厮杀。
在正式出任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区副主席兼中国区总监仅两天后,任克英就为争取到中国电信海外上市的主承销权而来到北京。虽然中国电信项目,花旗最后没能分到一杯羹,但在2002年底,任克英在北京拜会了中国网通集团副总经理冷荣泉。据悉,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会谈中,双方就中国网通未来发展策略,以及中国网通海外上市计划进行了实质性交流,中国网通高层当时对任克英带来的市场分析报告非常满意。实际上,在2002年11月,花旗环球金融就已经参与了由中国网通牵头的收购集团,以8980万美元收购海底电缆运营商“亚洲环球电讯”的交易,花旗在该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
最后,花旗环球金融出现在中国网通海外上市主承销商的名单中。
今年年初,中国建设银行开始挑选海外上市主承销商,为获得这个项目,花旗集团行政委员会主席、美国前财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再次来到北京,就花旗银行参股中国建设银行一事,与建行行长张恩照会晤。此后,与建行股改小组成员就授予花旗集团承销商资格一事的具体洽谈磋商,就是由任克英跟进的。
花旗环球金融再次拿下了中国建设银行海外上市这个“大单”。
中国大陆惟一一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于今年实现的10亿美元海外首次公开募股,也是花旗环球金融的项目。这同样是任克英的业绩。
隐退江湖
据记者了解,在那份备忘录发到花旗高层主管人员的信箱中之前,任克英并不知道自己将被停职,她还在为争取项目做努力。
“就在我得知此事前几天,还接到任克英的电话,她说想请我吃饭,谈谈我们公司一个上游并购的项目。”某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高管人员对记者透露。
业界判断,国际并购交易的关键领域在能源业。若干年前,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确保能源供应,中国石油企业近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海外并购。中国最大的三家能源公司手中拥有大笔现金,且几乎没有负债,它们正是这些投资银行眼中最优质的客户。花旗环球金融驻香港的亚洲兼并购业务负责人高登·帕特森就曾表示:“中国是我们在亚洲最重要的并购市场。”而如果任克英能够拿下中国石油能源领域的一单,则标志着花旗环球金融完全走出了当年“中海油事件”的阴影,可以全面胜利重返中国资本市场。
“就在几天前,任克英还是一个让同行嫉妒的投资银行家——在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总能赢得有标志性意义的大项目。”一位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对记者说,“而现在,她已经成为这个行业人们谈论的中心。”
“拿单能力大大高于做单能力”,这是那位与任打过多次交道、某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高管人员对其做出的评价。而任克英总能拿到项目的原因,也是构成她“传奇故事”中最“神秘”的内容。
任克英早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的是心脏病学硕士学位。外界多数将其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就从纽约一家小证券经纪商的普通职员,跃升为花旗集团投资银行中国区领导人的原因,归结为其特殊的背景和身份。
“花旗决定抛弃任克英的真正原因目前难以了解,但作为花旗这么一个世界级大公司在安排中国业务主管的问题上肯定非常慎重,专业经历和中国人脉都是重要的选择标准,人脉因素最为重要。没有人脉关系,我很难想象任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一位市场人士说。
而任的停职也被部分国际投资银行界人士认为是开拓中国资本市场一种方式的终结。“今后那些大的美资投行,可能更希望聘用受过哈佛或牛津教育的中国籍学生,而不是那些具特殊背景的人士。具体做项目的能力远重要于人脉关系。”一位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对记者说,“那个靠个人人脉关系打开中国市场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但一个曾在任克英身边工作过的人士对记者说:“外界有一些说法是需要澄清的,所谓任具有的特殊身份,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失去了。她本人具有的人脉关系并没有外界想象和传言的那么深厚,但她依然能拿到项目,由此足见她的个人能力。”“工作积极努力、进取心极强、女强人等等,这些词汇都可以用在她身上。”这位知情人士说,“但她为人也非常强势,如果个人风格不对,不好合作,她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任克英并不是梁伯韬聘来的。”该知情人士对记者说。此前多数媒体报道称,是素有“红筹股之父”之称的梁伯韬(现任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区主席)将任克英招至麾下,组成花旗大中华地区投资银行的“梦之队”。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在花旗集团内部,任克英的工作并不对梁伯韬负责,而是越过他,向更高一层的主管汇报。在任克英被停职后,其所有工作由梁伯韬接管。
“女的做投资银行这个行当,太不容易了!她(任克英)年龄也不小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情况,就此隐退江湖算了。”一位曾与任共事的投资银行家对记者这样说。
花旗的中国理想
任克英的停职将对花旗集团带来一定的影响
虽然这个市场不可能把对一家机构的信任,都建立在对一个人的信任之上。但实际上,今天的华尔街也依然信奉投资银行是一个做人(关系)的行当——这样的名言。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对任克英的停职决定不仅令花旗集团的声誉受损,更对其今后在中国争取大的国有企业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任是花旗保持中国人脉关系的关键人物,她的离开将使花旗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缺失。梁伯韬虽然也有关系,但与任的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一位投资银行家说。
就连花旗的竞争对手都认为,任克英的停职将会打击花旗集团在中国的地位。“她是花旗集团投资银行部门主要的呼风唤雨者,是她为公司赢得所有近期的交易。花旗将此人赶走,将会使公司很艰难。”某竞争对手投行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表示。
那位曾在任身边工作过的人士也认为,该事件对花旗的影响是“很负面”的。
就在任克英被停职前约一是期,花旗任主承销商的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规模为6.83亿港元的IPO,被迫取消,原因是华润上华表示无法与承销商花旗集团就最终发行价达成一致。
今年春节刚过,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就带领一组花旗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赶赴北京拜会了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以及负责中国金融改革的有关领导。在结束中国之行后,普林斯就对外界表示,在中国的消费银行、零售、企业以及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花旗有“大力的增长计划”。花旗集团计划在中国开设投资银行业务,同时在中国部署一定数量的分析师,跟踪研究中国公司。
梁伯韬在刚出任花旗环球金融亚太区董事长兼总经理时,就曾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家真正全球性的金融机构,花旗集团认为如果不能在中国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就很难在亚洲市场有真正的影响力。”
然而,花旗集团的中国理想实现起来绝非易事。
“在中国赢得一宗首次公开发行业务,是我们在全球所有地方开展的业务中,最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一位驻香港的资深投资银行家说。投资银行必须先花费数年时间,与政府官员和公司管理层建立关系,然后才能赢得一笔令人瞩目的大买卖,以及数百万美元的顾问费。
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上市项目中,同时指定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担任其主要上市顾问。摩根士丹利之所以能赢得这宗里程碑式的交易,主要原因是它在过去9年中,在其与建行合资的投资银行CICC 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摩根士丹利能赢得建行的交易,并不是因为它的陈述做得好,而是由于此前已经花了近十年的努力。”摩根士丹利的一家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说。
虽然这些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老板心里很急切,股东也充满期待而不断施加压力,但实际上,首次公开发行的大部分前期工作都是这些投资银行免费提供的,其中包括宴请、礼品,以及专业建议。
虽然投资银行不愿就收费水平进行公开评论,他们辩称,根据客户的规模、类型和业务复杂程度,每笔交易的定价都不同。然而很多银行家都私下承认,问题其实很简单:太多的投行争夺太少的客户,僧多粥少。
据研究机构Dealogic估算,投资银行去年在中国大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业务中拿到的佣金达2亿美元左右,但这几乎还不够它们在人员和招待上的支出。“任何一宗交易都很难盈利。”一位香港投资银行家说,“但为了在中国赢得声望、建立信誉,并能进一步得到后续业务,我们还是会做这种生意。”
从现在起到今年年末,各投资银行在中国工作的重点仍将放在如何争取更多的交易上,以便能获得更多的项目“排行榜积分”。一般来说,排名领先的银行能向潜在客户显示,它们是投资银行中的重量级选手。
市传花旗集团已经成功争取来的多个项目,包括集资规模达15亿美元的中国网通、集资达50亿美元的中国建行、募资10亿美元的民生银行的海外IPO,都将在今年下半年相继登陆香港特区市场。花旗集团表示,集团拥有强大的投资银行队伍,事件不会影响集团承办的公开招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