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杰克·韦尔奇与他的中国秀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嘎湄)
商业奇才的媒体偶像化
创新与变革
韦尔奇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总是相信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他眼中,达尔文主义是市场竞争中亘古不灭的真理:种群中只有最强壮的角马才能躲过猎豹的捕杀;市场中只有最强壮的企业才能生存。
韦尔奇的出道归功于他的前任总裁雷金纳德·琼斯,他花了9年时间才把当时最离经叛道的韦尔奇挑选出来。韦尔奇接任通用的董事长和CEO后,公司已经有2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15亿美元的利润,但他却忧心忡忡。
80年代的美国,制造业的利润日益下降,而通用电气高达80%的利润出自其传统的电机和电子制造业。华尔街的投资者对通用电气持观望态度,因为他们无法了解通用在制造什么,将来会涉足哪个领域。
杰克·韦尔奇有一个著名的“感冒理论”:如果市场中数一数二的企业出现“感冒”的症状,那么排在第四第五位的企业将会得癌症。简单说,如果某项业务不能做到数一数二,那么对不起,关闭它或卖掉它。
接任CEO6个月后,韦尔奇宣布并开始了他的变革:淘汰过时业务,只保留那些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业务。这期间,GE共出售了价值110亿美元的企业。同时,又买入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企业。干什么不重要,要紧的是能做到数一数二。
“从他的双眼可以洞悉,他总是很自信,他痛恨失败,即使在足球比赛中也一样。”当年在麻州大学担任韦尔奇班主任的威廉说。
有所不为只是为了更好地积聚力量来有所作为。80年代中期,韦尔奇又开始他最为反传统的一步——并购。通用的传统是培育自己的业务分支,而不愿从外部收购。大多管理者都认为,并购只不过是一种投机,无法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收益,但韦尔奇认为坚持这些过时的传统无助于面对现实。
1985年12月12日,通用电气公司以62.8亿美元收购通信业巨人美国广播公司,包括NBC电视网。1987年,韦尔奇甚至放弃了通用最珍爱的业务之一,电视机和录像设备的制造,并用获取的资本涉足医用诊断领域。并购让通用电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有效资源扩大了竞争力。
在他的自传里,韦尔奇曾描绘过他一天的工作安排,从医疗设备到NBC广播公司,从塑料到金融投资,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直到深夜。妻子卡罗琳因此非常愤恨韦尔奇极端的工作狂,也是在1987年,两人结束了28年的共同生活。
中子弹杰克
韦尔奇资料图片
在中国,很多胸怀壮志的经理人在学通用电气,想当韦尔奇。尽管他非常人的超常意志力难以轻易被模仿。韦尔奇推翻了一种陈旧的信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美国工人享有维护其终身工作的权利,他们中相当多的人可以终身享有工作。”
当时的IBM等大公司在大肆宣扬雇员终身制,韦尔奇却在GE内部实行了铁腕裁员行动。10年期间,韦尔奇把从董事长到工作现场管理者之间的级别数目,从9个减少到4个或6个,并裁掉近35%的员工。媒体批评他太残忍,送了他“中子弹杰克(Neutron Jack)”的绰号。 “这不算是残忍,”韦尔奇说,“虚伪地告诉一个经理20年来他干得不错,然后在他53岁、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时解雇他,这才是残忍的定义。”韦尔奇认为,“对一个企业、一个人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面对现实。”韦尔奇最重视的是和他的基层管理者与工人直接交流,对官僚组织和等级特权体制,有着近乎神经质的敏感和仇视。“管理越少越好!”他说,“我是个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领导者永远处于被别人取代的前沿,谁跑得快谁就是领导者。没有了体制特权的保护,领导者一直在变动,公司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主人,通过自信、努力而成为领导者,而不必牺牲个性,委曲求全,逢迎上级而沿着体制的台阶一步步爬升。韦尔奇期望GE人都能清清白白地获胜,他甚至要求每个GE人接受清白测试(Mirror Test),每天面对镜子反省自己的作为。
韦尔奇在20年间所做的工作就是发现有想法并有能力实现想法的人,找到并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从而培养产生新奇想法的制度。
“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发掘出一些很棒的想法,扩张它们,并且以光速般的迅捷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我坚信自己的工作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带着化肥,让所有的地方变得枝繁叶茂。”韦尔奇说。
媒体偶像的造就与粉碎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在未来,都没有人能否定韦尔奇对GE的贡献。但从没有一个地方会像美国一样,把他们的商业英雄捧得那么高;又把他们推到那么低。
韦尔奇“偶像CEO”的神话光环是被他自己的离婚案击碎的。做过律师的第二任太太不堪忍受他的婚外恋之辱,对法院陈述了韦尔奇退休后的生活:一个仍然让GE每年支付250万美元各类账单的“贪婪经理人”。《纽约时报》等媒体因此对这位偶像CEO提出质疑:GE是否要为他位于曼哈顿每月房租高达8万美元的高级公寓“买单”?是否在他获得每年超过1000万美元的薪水和价值8亿美元的股票之后,再替他支付从乘坐公务飞机到棒球门票的所有费用?
受韦尔奇之累,给予他一切待遇的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也被看作是与之沆瀣一气,通用电气的员工由此而怨恨他们的前任老板,指责他把公司拖进了始于安龙和世通公司的一系列关于“CEO贪婪”的新闻之中。
美国普天寿证券的分析师尼古拉斯·海曼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问世界上谁有理由享受如此丰厚待遇,答案就只能是韦尔奇,因为历史上从没有哪位CEO能让自己公司的股票价值实现5000%的增长,给股东们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即使是比尔·盖茨也不能!”
但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公众批评,让甚至连韦尔奇这样的强悍人物也不得不作出让步。2002年9月12日,韦尔奇向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提出申请,要求修改退休福利协议,取消所有的额外福利,只留下公司为所有退休董事长提供的办公室及行政后勤支持两项内容。“我热爱通用电气,为了防止它因我个人的离婚纠纷蒙受名誉损失,我愿意放弃。”在一份随后的申明中,韦尔奇本人估计,他每年将因此向公司支付200万美元到250万美元。从此,这位前CEO将免费为通用电气公司提供顾问咨询,而不接受每年8.6万美元的咨询费。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反思韦尔奇的在GE的经年历史,反思有关他的独断以及商业运作中的种种失误。韦尔奇偶像化的面庞被粉碎的图片,开始逐渐地出现在美国媒体上。
用人
每个人都要经历起起落落,王子变成猪猡,猪猡变成王子……我想当我走出门时我会是个王子,这是我的希望,只要你们不害我。
作为
我不愿意从起跑线上开始。英雄并不是有思想的人,英雄是那些将思想付诸实践的人。我们分享别人的创意!“偷取”别人的创意!
做事
我常常疯狂地去推动一件事。你不能温和地推行一项举措,必须达到几近疯狂的地步。我还得这么说:要是谁不保证质量我就不给他开工资,就不给他优先认股权。
高峰论坛,韦尔奇们的走秀场?
2001年11月,通用电气公司将职工股票权作为开支,成为首家采用新财务制度的大公司
6月21~24日,韦尔奇应邀来到中国,参加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的“开创顶级企业家辉煌世代——2004年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除四场商业智慧的主题性对话外,中国有关方面为他专门举办欢迎、欢送晚宴及浦江豪华夜游等活动
1999年的时候,人们说“巴菲特老了,糊涂了”;说“杜拉克懂什么新经济”;说“韦尔奇刚学会用电脑”。但现在看,这些论断真是武断。至少从杰克·韦尔奇这次来中国掀起的旋风看,这些商业巨子在中国依然受瞩目、被膜拜。
标价
“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花20元去买韦尔奇的书,而要花5000元去听他的演讲?”当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伟达公关全球首席执行官。Paul Taaffe时,他直率地谈了一个西方人的看法。
承办者是北京瀚天诚信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活动的刘昕则高兴地对记者说:“不管最后获利多少,我们都赢了,起码在气势上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借此机会拔高我们的咨询业务。”
有业内人士称,在四天活动中,韦尔奇要从中国卷走100万美元。当记者向刘昕求证这一数字时,这位正在上海安排会场的组织者说:“我们不能透露他的出场费,这是商业秘密。但是我可以说,截至目前,在中国同类的论坛中,韦尔奇是最贵的演讲嘉宾,也是我们这次活动中支出最大的一部分。”
几乎在同一时刻,“竞争战略之父”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也来到中国,举办者深圳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为他开出的价格是普通票9800元,贵宾票12800元。而5月,量子基金的创始人吉姆·罗杰斯在北京、上海、深圳进行巡回演讲,普通票价格是9880元。
伟达公关全球首席执行首席执行官Paul Taaffe笑着说:“他们都是世界性的顶尖人物,中国企业或许得不到具体帮助,但他们充满一些大的想法和思路。韦尔奇虽然非常成功地管理过GE,但不一定特别了解中国公司。他们能赋予中国听众的是,他们取得成功和国际化的经验。”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公司,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公司也会花重金请他们去做演讲,因为他们对世界、对国际化有卓越的理解。”“不过,在我看来,中国公司似乎出的钱有些高了。”
追捧与社交
刘昕对记者表示,这次参加论坛者可以从两方面获益。其一是直接聆听大师的机会。韦尔奇讲的是他退休跳出GE圈子后,对商业和企业的反思。
据记者获得的消息,李东生、郭广昌、王石等三位中国企业界领袖级人物将与这位全球“第一CEO”展开“舌战”。刘昕介绍说,这是花25万元人民币获得的对话优先权,而其他参加者都是一些民营企业和大企业的高层。3万元入场券,可以参加全天的论坛并出席晚宴。 这次活动门票起价4800元,有不少职业经理人由此质疑,中国企业家愿意花这么多钱,去出席几小时的“秀”,完全是“西方是最好的”盲目崇拜思想在作怪。
“GE有清晰的人力资源体系,完整先进的管理结构,这为韦尔奇的变革提供了舞台。中国企业远远落后于GE。一头巨象的经验,对于小鹿的成长无济于事。”《中国商业周刊》(ChinaBusiness Weekly)引用了北京大学国际MBA助理院长的评价。但组织者认为,单纯寻求论坛以及对话内容的黄金价值,显得过于简单。“其实,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这种场合成了树立信心和支撑信念的机会。很多问题的答案和企业要追寻的道路,我们或许已经寻找了出来。可在现代企业运作上的信心缺乏,我们可能需要借助这些大师来求证正确和可行的方案。”刘昕说。
这也更是一种级别高,规模大的社交场合。韦尔奇显然是中国很多大企业家的一面旗帜。“像包括中石化等大企业的老总,既是韦尔奇的朋友,又是他的学生。这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场合,可以用来积聚人气。”刘昕补充道。
Paul Taaffe则认为,当价格优势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竞争的惟一重要因素,中国企业也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形象树立,与世界顶级大师交锋,自然算是不错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是不是比外国同行交出了更多的学费?
近两年来,中国一直在向西方寻找这样那样的商业泰斗和政治领导人。昂贵的美元支出,高调的论坛,都彰显了中国企业向西方学习的渴望。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说:“海尔集团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出方案,而韦尔奇就是这样的人。”“与影迷不同,我们钦佩世界上顶级的CEO,并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而不是远远地坐在座位上看着他们。”张瑞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