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保险“通俗条款”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报道:保险“通俗条款”0

2003年8月26日,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在北京合资成立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这是京城第一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  

中国保险市场在进入6月1日后首先推行保险条款通俗化试点的是信诚保险公司,5月30日,几乎所有在中国经营保险业务的中外保险公司在北京举行座谈会,讨论通俗条款。参加会议的保险公司都认为保险条款有必要通俗化,但到底通俗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标准来判定是通俗?很多保险公司仍持观望态度。

信诚人寿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谢观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陈:保险条款的晦涩难懂不仅遏制了人们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也引发了大量保险纠纷。针对这个问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在广泛征询各地保监局、各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意见后,出台了《推进人身保险条款通俗化工作指导意见》,信诚保险公司按照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要求,经过很长时间准备后,对公司30多个产品的保险条款进行比较大的简化,从6月1日起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始推广“通俗条款”保险业务。

保险简明化的国际背景

中国对外贸易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陈欣教授在通俗化条款座谈会上发表看法,他从世界范围对整个保险条款的标准化和简明化进程作阐述。早在1779年,英国保险机构劳合社最早开始对海洋保险进行标准化,这样的标准后来在1906年的英国保险法中得到了认可。美国也同样经历了保险业规范化发展,1978年,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制定了“人寿和健康保险单简明语言样板法”,这个规定有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条款。例如,保险条款表述内容不能高于高中水平,保险单文字必须用10号或者10号以上的印刷体,如果保险单文字超过3页或者3000字以上,必须有目录和索引等。

目前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也基本按照这样国际标准来推广保险通俗化,在最新的保险单据中,一些有关保险消费者的名词也有了变化,例如,以前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的关系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关系,现在变成了“我们与您”。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保险文本结构上,现在的保险单上有了索引,消费者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主要了解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的哪些地方,一些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条款都用黑体字明显标出。

什么是通俗?

通俗条款的前提是保障的范围和权益不能受到任何损失,所谓通俗化是在保险条款中使用简单明通俗的语言,具有一定知识水准的人都能看懂保险条款,但是即使语言再简单也不能成为大白话,因为保险终究是一份合同,语言的缜密性还是要保持的,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保险公司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所采用的语言应当通俗易懂,明确清楚,便于理解”(《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75条)。

购买保险产品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应该说还不十分健全,与国际水平比较,中国保险收费非常高,有些产品高出国际水平多倍乃至10倍以上。而在保险事故出现后,保险公司的理赔速度又往往比较慢,因为条款不明确和责任不明确等因素,经常需要通过诉讼才能得到解决。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仔细考虑,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其次是要详细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一般说,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公司无论是在管理能力还是在资金上都有优势,大的保险公司一般在理赔时会比较迅速。另外还要注意是与保险推销人员打交道的技巧,保险销售人员收益是从保险金中提取的,他卖出去的保险越多,得到的收益就越大。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让他们推荐比较有经验的销售人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出现保险事故,可以直接与保险公司交涉。

信诚背景

信诚人寿保险公司由英国最大的保诚保险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合资成立,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英国保诚成立于1840年,总部位于伦敦,1900年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是世界金融零售行业的领军人物,零售金融产品和基金管理业务遍及英国、欧洲、美洲和亚洲,全球管理资金超过2600亿美元,全球客户1600万,是英国最主要的人寿和退休金保险公司。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简称中信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荣毅仁1979年创办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和十几家控股公司,在东京、纽约、阿姆斯特丹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设立有代表处,公司总资产达到500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