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价值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作品——《花鸟册页》
夏粮丰收指日可待,这恐怕是饱受物价上涨之苦的消费者最感欣慰的消息。但炎热的6月里的丰收消息还是不能抚平我们的忧虑,因为6月中旬宣布的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4.4%,虽比4月下降0.1%,还是触目惊心。股票因为加息的恐惧而下跌,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似乎也没有多少获利空间,艺术品里的一两处热点就成了支撑投资领域的希望了。
6月5日到7日,中贸圣佳的拍卖会共成交了2.9亿元,古今画家的多项记录被改写,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花鸟》10开册页,以500万元的起拍价起拍,以2860万元成交。这件作品的底价不过800万,却连闯两个千万级的关口,不能不令市场震惊。另一件令人振奋的作品是八大山人的《富阳山水书画合璧手卷》,以1100万成交,也打破了八大的517万元的拍卖记录。去年秋拍上,中贸圣佳接连打破了齐白石和傅抱石两位现代画家的作品记录,也打破了现代国画的成交纪录,现在又使两位古人大大风光,可见艺术品的热度正一浪浪推波助澜,向纵深发展着。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前不久前嘉德拍卖会上吴昌硕书画作品《花卉十二屏》,估价200万到300万之间,200万起拍,成交价高达1650万元,可见无论古人今人,书画市场上均显示出疯狂的追捧度。
陈洪绶是明末画家,一生科举不顺,但却旷达豪放,好酒好色,明亡后削发为僧,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画家。八大山人的传奇性比之更甚,因其为宗室后裔,国破家亡,只得遁入空门,时哭时笑,癫狂百出。但这些传奇,如果放在中国画的历史大背景下,并不能像凡高的疯癫之于西方油画一样有多少可书可写,或者大书特书之处,因为国画境界,就是超脱凡俗,顶尖的大师,基本都是出世型的,甚至于“玩物丧志”,把国家平白葬送的。
陈洪绶和八大山人的艺术家禀赋,似乎也难以演绎成当代人热衷的“戏说”题材,关于他们的电视剧也未见于各种宣传报道上,如此这般,我们自可排除了传奇经历对投资者的影响,专注于分析他们的作品在最近是如何变动的。八大山人的作品,2000年前基本在每平方尺三四万元左右徘徊,2000年后开始突破10万元关口,并很快上升到每平方尺三四十万元。陈洪绶的作品价位则有井喷之状,上个世纪乃至今年春拍之前,走势一直平淡,价位忽高忽低,大多在10万元以下,现在的破记录的成交使本次春拍的价格达到了每平方尺130多万元。
书画收藏上有厚今薄古的风气积习已久,甚至让人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收藏里的正常现象,但中贸圣佳此次拍卖却可能是扭转这种风气的一个契机。拍卖会上还出现了两幅今人巨制,一幅为潘天寿的《松鹰图》、一幅是张大千的《幽翠飞泉图》,两幅均为丈二匹巨作,极为难得,但拍卖结果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料得那样,会爆出更大新闻,而是以880万元和990万元的颇为理性的价位成交。当然这里的理性不过是基于过去的价位上的估计,早在十年前,张大千和潘天寿的作品就在这个价位,现在没有了令人惊奇的场面,自然显得理性。
古人书画一直不能像近现代书画那样大红大紫,一大原因是藏家的鉴赏力和时下整体的鉴赏趣味,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接近自身审美体验的作品。但现在,陈老莲的册页已经超过了近年拍卖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和隋人书《出师颂》,足见这个市场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藏家加入到古画收藏的行列。中贸圣佳拍卖会上,113件古代书画作品拍了1.13亿元,平均每件刚好100万元,这一成绩也是一个记录。此前在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中,从未创造过如此成绩。
对古人作品的追捧,如果说在八大山人或陈老莲那里还没有欣赏趣味的变化而引起的追逐,对清朝皇帝书法作品的狂热背后很可能隐含着近年清宫戏泛滥的影响。拍卖会上推出的清朝10位皇帝和两位皇后的43件书法作品构成的清官御笔书法专场,竟然一举创造了12项拍卖纪录,这在以往拍卖中是前所未有的:成交率100%,全场2200万元,平均下来,每幅作品价格在50多万元。其中康熙的《朱子五言诗》660万元,创造了清朝皇帝书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乾隆的《枯木竹石图》以297万元拍卖。乾隆的“福田花雨”4个字卖了165万元。
皇帝而成为大书法家的,清朝几乎没有,惟其如此,皇帝们书法作品的价格变动才显示了今人对古人的兴趣和收藏认同,2000年前,康熙皇帝的书法一尺基本在万元以下,现在已经四五万元。古代书画作品的升温,当然也和股票的变动一个道理,既然现当代作品已经飞升,相对低廉的古代作品就显示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