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广西“黑枪”调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程义峰)
2001年9月,在贵州公开销毁足足12辆卡车非法枪支。武警手中的这支非法“五四式”手枪与军人的手枪如同一个模子生产的一样
枪声
近几年,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屡屡发生的恶性涉枪案件使一些北海市民陷入对黑枪的持续性恐惧。 去年8月,北海市客运站停车场,一辆从南宁到北海的客车刚停稳,就从附近一辆面包车上冲下8个身穿黑衣、手拿小砂枪的年轻人,将进站客车的售票员李某射成重伤,司机成功逃跑而未遭枪击。事后查证,事情源于几个车主争抢客源。其中一姓姜的车主雇请持枪者对竞争对手简某进行报复。如今8名枪手均逃离北海,至今仍未抓获归案。
今年2月28日,北海市中心北海大道的时代广场,一名荣姓男子被五连发猎枪射杀,毙命于自己的白色宝马车旁,目击者称死者手中还拿着一支点着的香烟,警方在现场找到两支五连发霰弹枪子弹壳,初步怀疑该名男子因欠款不还而被仇家索命。
今年3月12日上午,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上卖兆、下卖兆两村群众发生大规模械斗。上卖兆村青年郑聪海等4人驾驶两辆摩托车,手持猎枪,朝下卖兆村村民射击,导致6人受伤。 今年4月4日上午,福成镇宁海村下佳塘村李姓60多人集中在一起祭祖,村民李琼与李兴发生争吵,李兴拿饭碗砸伤了李琼,下午李琼跑回家取出一支自制土枪到李兴家追杀,李兴准备取枪应付,被李琼击中腿部和胸部而死亡。
今年初,12名持枪蒙面歹徒冲进合浦白沙镇一家小饭店中,对正在吃饭的一桌食客开枪,击中4名外地人后,歹徒驾驶5辆摩托车逃离。这些人都是白沙镇附近的博白县龙潭镇农民,据警方分析,此次恶性蒙面持枪伤害案极有可能与私人寻仇有关。
上面列举的若干案件发生在北海闹市区,北海市公安局局长黎尚军说:“每年市公安局都要对全年案发情况作总结分析,我们在分析中发现,近年来北海市的涉枪案件急剧上升。已经到了非下决心解决的地步。”
广西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颜琦玮曾在北海工作多年,他说:“全区除来宾市及高速公路沿线有零星的涉枪案外,就数北海涉枪案件最突出。”
新华社北海记者站站长梁思奇说,“虽然北海市从3月1日开始的收枪治爆行动已经查缴黑枪996支,但民间枪支还有多少没有收上来,谁也说不清楚。”
近年来,北海市辖下的合浦县也连续发生涉枪案件,据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交待,抢劫用枪多数来自离合浦县城80公里外的公馆镇一带。当地警方明查暗访,进一步证实近年来发生在公馆镇及周边地区涉枪案件的枪支,大多是从公馆镇乘马村杨屋墩流出来的。于是,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黎尚军就来到公馆镇现场办公。这位曾指挥干警抓获特大爆炸杀人犯靳如超、荣立公安部一等功的公安局长回忆说:“从那以后,去公馆镇调研的次数连我也数不清了,但总体说还是有效果的。”
合浦县警方在杨屋墩查获的非法枪支
杨屋墩外景
杨屋墩最大的藏枪窝点
查获制造非法枪支的工具及犯罪嫌疑人摄影:环境)
枪源
合浦县公安局苏力辉局长认为,频频发生的涉枪案件肯定和造枪窝点有关联。通过调查,警方发现一个以家庭作坊制造和贩卖枪支的“老巢”,警方基本确认有13个家庭参与制贩枪支。打掉这个家庭作坊“造枪厂”的专案组因此而成立。
尽管合浦县当地警方对收枪治爆工作常抓不懈,仅2002年就收缴了各类非法枪支2000多支,但民间私藏枪支始终没有断根,而且不少村民家中常见有自制的枪支。专项行动开始后,警方贴出大量公告,凡是将有质量的枪上交的,每支奖励150元,凡提供有价值线索的,每人奖励20元。
一些不法分子因制作工艺方面的原因,将枪支送到技术条件更好的合浦县城加工。3月25日晚,38岁的吴润忠及两名徒弟等5人被警方带到当地派出所。吴润忠是合浦廉州镇人,他在该镇廉东大道开了一家机床加工店,被警方侦查到涉嫌加工枪支零部件。面对警察讯问,吴润忠供认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在为公馆镇乘马村杨屋墩的部分村民加工猎枪枪管、撞针底板及扳机开关,从中牟利。
警方根据清明期间公馆镇容易因拜山引发涉枪案这一情况,决定在清明到来前对杨屋墩村地下”兵工厂”重点整治。3月25日,市公安局召开杨屋墩村收枪治暴专题会议,合浦县公安局当即调整了收枪治暴部署,于当晚9时在县城端掉一个与杨屋墩村制贩枪窝点有联系的加工点,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经审讯,摸清了杨屋墩村制枪黑窝点的具体情况。
在周密布控后,3月26日凌晨,合浦县警方出动大批警力,一举端掉了杨屋墩的5个家庭作坊“军火库”,抓获2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猎枪23支、半成品猎枪5支、气枪一支、猎枪子弹5发、军用子弹12发、制枪工具和材料一批。这是广西今年来端掉的以家庭作坊制贩枪支规模最大的窝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察表示,在收枪过程中警方一般采取多人行动方式。“不法分子制造的砂枪,我们心里其实也有点怵,被这种枪击中后比军用枪还要痛苦。而且在平原地带,特别是晚上,如果被不法分子趁着夜色打黑枪,很难抓到他们。”
除合浦农民自己私造的枪支,还有很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合浦县公安局局长苏力辉说:“10年前,北海正处于大开发的黄金时期,由于管理不严,当时在北海以及南宁大街上都可以买到枪支。”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97年国家实行《枪支管理法》后。合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长庞芝焯表示,这段时间购买的枪支后来有很多流入民间,一些犯罪分子也利用不法枪支来作案。而在公安机关打击中,虽然广西公安厅为北海市公安局提供了历年来从百色、南宁等地购枪的记录,但能找到的仅有49份。
一位北海人介绍,枪支在民间的拥有量的确令人吃惊。比如在警方宣传下,合浦县一家普通农村信用联社就交出收藏的7支猎枪、6支防爆枪和2盒子弹。不久前,有位在北海淘金多年的房地产开发商离开北海,到其他城市求发展,走时没有带走保险柜,后来有人打开一看,里面有支制作精良的枪支。
2001年5月,在贵州省公安厅进行的“治爆缉枪”一线督战中,收缴各类非法枪支8660支,子弹3000多发,炸药300多公斤,雷管10万余枚,管制刀具近10万把。并抓获制造、贩卖、私藏枪支和爆炸物品的违法人员近千人
客家人与“造枪村”
北海人口140万,其中合浦县就占了100万。新华社北海记者站站长梁思奇评价说,盛产珍珠的合浦县是中国南方典型的沿海农业大县,由于所在地域不仅靠海,还是广西“第二大平原”,工业基础薄弱,百姓单纯靠捕鱼和种田为生,经济发展较缓慢。
在合浦县,居住着大量400年前从福建移居过来的客家人。在制造黑枪比较严重的公馆镇,共有14万人口,客家人占了绝大多数。
“客家人法律观念薄弱,聚居在一起,不同姓氏间很少往来。”北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李其柏说,“公馆镇的社会治安差远近闻名,这个地方该出去打工的人都出去了,不想出去的人就留在村里成了无业人员。因为325国道经过这里,有的人就在路边勒索过往司机,成了车匪路霸。”
一位合浦县公安局警察反映说,他们到公馆镇去办案的时候,阻力很大,动辄被上千村民包围,常有警察被打伤。他说:“当地客家人宗族势力很强,信奉道义重于法律,谁如果配合警方办案,以后就难以在村里呆下去,甚至还会被族人惩罚。而族头没有其他方法带领族人去致富,有时候就容易走不正当的途径。像这次最大的制枪基地就在杨屋墩的宗族祠庙里,做好的枪都藏到放柴禾的房里。”
广西公安厅刑侦总队分管暴力案件的副总队长颜琦玮介绍说,在桂系军阀时期,合浦就出了不少将领,这里的人对枪支特别感兴趣,自保观念也很强。北海市公安局局长黎尚军说,去年合浦警方在公馆一带缴获了6门土炮。“这些土炮虽然制作简单,准确性差,但也可以发射几百米远,可以给自己壮胆和震慑械斗对手。”
很多人对10年前公馆镇与博白县那次械斗印象很深。当时朱、彭两姓因为坟地纠纷,导致几万人械斗,双方不仅有大量枪支和手雷上阵,而且双方共有土炮近10门,后来各级政府调了1000名武警战士,整顿了一个多月时间才算完结。“当时缴获的枪支摆满了一个篮球场,不少百姓围观。”合浦县公安局副局长李承绍回忆说。同一年,在几百公里外的贺州市钟山县也有一场械斗,警方缴获砂枪30支,土炮7门,炸药50公斤。
李其柏说,在今年的收枪治爆行动中,很少有客家人举报村里的制枪行为,警方完全靠外地收缴枪后追查来源。“整个公馆镇几乎都是一马平川,道路四通八达,不易于控制。而乡镇司法所、法制办及村委会的作用十分有限,远不如族头和各地‘庙宇委员会’的影响力。”
合浦县公安局公馆分局副局长于明说,杨屋墩村是一个1100多人口的自然村,约有200多户人家。记者在杨屋墩采访时发现,村内有很多近年来建起来的楼房,但一些早期的土坯房并没有拆除,这些旧房被村民用作牛棚、柴房。于明说:“这些不起眼的房子成了有些村民造枪和私藏枪支的窝点。我们清查时,发现不少枪支就藏在草垛和臭气熏天的牛棚内,极为隐蔽。”
记者注意到的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杨屋墩最大的造枪窝点离325国道仅几百米,离合浦县公安局公馆分局也仅2公里。不法分子私制枪支达两年之久,竟没有被发现。
“打一场收枪治爆的人民战争”、“收枪治爆,人人有责”——在公馆镇,记者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沿途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家看上去很红火的烟花生产企业。知情人说,在合浦县特别是公馆镇,人多地少,农业生产赚不到钱,烟花爆竹业曾是财政的重要支撑。但去年在经历一系列大爆炸后,作为一个危险行业,政府关闭了所有爆竹厂,村民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而今年在取消农业特产税以后,地方政府财政尤其困难。
除贫困以外,大部分地方有造枪、用枪的传统也是原因之一。在打猎盛行的时候,枪支仅仅是一种生产工具;后来有了家产,枪就演变成看家护院的工具;再到后来因为追逐经济利益开始卖枪挣钱。而造枪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工序,基本用具也就是小马达、钢锯、电焊机、打磨机、手摇钻、锉刀等。
合浦县城涉嫌加工枪支零部件的吴润忠说,他每给一支猎枪的枪管开个圈,只需几分钟时间,每个圈收手工费1.5元,加工一个扳机开关连人工材料共收7元左右,加工一个撞针底板收费3元。这些非法制造的猎枪枪管选材就是一般的钢管,加上一个木柄托,还有一块撞针底板等简陋零部件,其成本相当低。据警方介绍,这些非法制造的长管猎枪卖价1500元/支,短管猎枪卖价800元/支,而成本最多300元左右,造枪的暴利让一些人不惜以身试法。
至于制造枪支后找买家似乎并不需要考虑太多。公馆镇等地生产的枪支虽然也有一些卖到邻近的广东省,从越南也有一些枪支走私过来,但合浦黑枪的主要消费地就在北海。特别是在合浦县,海水养殖业发达,商人多,投资也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很多人购买枪支,还有一些人买来打野生动物。“有一些偏远地方,野猪繁殖成灾,已经把枪交上去的村民要求政府还枪,也有些人直接通过地下渠道购买黑枪。”知情人说,“另一方面,北海警方每年都会缴获一定数量的军用枪支,这些枪则大部分从外地流入。像这次专项行动中缴获的一支军用枪就是一个在渔船上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前偷老板的。扩大到整个广西,军用枪走私量在全国仅次于云南,每年边防部队缴获的军用枪有400支左右,其中由公安机关缴获的有50支左右。”
“黑枪”何日禁绝?
“这次收枪治爆行动从3月初开始到现在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还没有发现新的制枪窝点,但远远不够,我们还面临着巨大压力。”北海市公安局长黎尚军说,“在6月底第一阶段专项斗争结束后,我们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第二阶段斗争,争取一股作气把枪患彻底打干净。” 据介绍,虽然广西公安厅与北海市公安局派出的工作组已经在合浦县蹲点两个多月,但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公馆镇等地造出的私枪还有一些没有找回来。工作组决定暂不撤消,并开了再动员会议,出台了新的打击方案。警方介绍说,下一阶段将重点加强专案侦查,并进一步发动群众,不放过任何一个跟黑枪有关的线索。
李其柏说,每年北海市的恶性涉枪案件都有一些,所以当开宝马的老板被杀的消息传开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觉得是什么大案。“现在的猎枪太多,难以控制,很多人买枪以后会转卖给他人,我们没有办法管得那么细。还有一个难点是,各造枪窝点之间没有联系,市场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协作,这给打击带来了麻烦。”
北海警方提供的数字显示,收枪治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北海市的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这得益于广泛宣传和有效的打击。黎尚军说:“在看到我们的告示后,有些老百姓把玩具枪都当成真枪上交了,银海区就主动上交了近300支黑枪,我们还有网上举报制度。”
广西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颜琦玮对枪支的禁绝充满信心,他说:“国家现在对涉枪案作了严格规定,只要宣传到位,做到有法必依,禁绝黑枪问题不大。何况现在治安力量已经深入到村屯,人们没有必要用枪来保护自己。”
黎尚军认为经过半年整顿后,枪患在短期内会有所收敛,并不会有反复,但以后仍需建立一个打击和宣传的长效机制。他说:“虽然枪支制作简单,但在农村也不是人人都会,收枪治爆行动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普法宣传,有助于在农村营造禁枪氛围。”
专家认为,要想彻底根除非法制造枪支这个毒瘤,一要继续加大对非法制造枪支的打击力度;二要加大扶贫力度,帮助农民有正常的脱贫收入来源;三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每个孩子长大后知法懂法,让非法制造枪支在农村后继无人。
两个“黑枪”大县的现实
青海省化隆县与贵州省松桃县,曾被称为我国的两个黑枪大县,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贫困
青海省化隆县: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太原警方破获一起非法买卖枪支案,从犯罪嫌疑人手中缴获的仿“五四”式手枪上竟有“化隆制造”四个字。据有关专家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后,山西、河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新疆、西藏等省区相继破获一批非法买卖枪支案,这些案件几乎都与青海省化隆县有关。这个青藏高原上的贫困县,因地下兵工厂疯狂造黑枪而闻名全国。
在开始的几年里,制造黑枪者都是在自家屋里肆无忌惮地进行,造好的枪支也是在公开场所贩卖。随着1996年10月《枪支管理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青海警方对非法制造枪支的严厉打击,这些人把制造场所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或者在甲地制造,乙地贩卖。
这些所谓的“地下兵工厂”,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当地农民储存土豆、苹果、萝卜的地窖。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搜查和打击,造枪者将非法制造枪支的老虎钳、电焊机等工具搬到地窖里,秘密造枪。有些人在地窖里装上灯光设施,把开关安在外面,如发现可疑人来家串门,外面人赶紧拉下开关,里面立刻一片漆黑,以此用于“报警”。有人干脆把地窖挖在前院与后院的墙脚下,前院可进,后院可出。还有一些甚至把地窖的出口延伸到100米之外,以便在危急时向外逃跑。
虽然“地下兵工厂”非常简陋,且造枪的不法之徒大多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但出自他们手中的枪支却特别精良,与真枪相比,几乎看不出多少区别。因此一些外省购买者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随着作案次数不断增多,不法之徒制造枪支的经验也日益丰富。非法制造的枪支由过去的小口径手枪、仿“五四”式手枪和左轮手枪,发展到制造仿“六四”式手枪、仿微型冲锋枪,甚至能制造仿“五四”式、仿“六四”式军用手枪和拼装半自动军用步枪,原来所使用的民用小口径子弹也被军用子弹所代替。一般军用“五四”式手枪的有效射程为50米,而这些非法制造的枪支几乎也能达到这个要求。
化隆县的地下制枪发达,与化隆县的经济贫困有关。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只有5分水浇地,而且收成也很低,每亩水浇地所创造的全部收入只有500多元,除掉种子、肥料和缴粮纳税等费用外,最多剩下300多元。但是,一支“五四”式或“六四”式军用手枪能卖到5000元左右。一支拼装的半自动军用步枪可卖数万元。制造一支手枪的时间只要5天左右,材料费也不过200多元。非法制造枪支不仅省力省时省钱,而且能赚到高额利润。一支枪的利润相当于一亩地收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一些人明知非法制枪是犯罪,也明知一旦被抓获就要坐牢甚至被判处死刑,也敢铤而冒险。这些年当地警方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该地造枪行为已越来越隐蔽。
贵州省松桃县:
松桃县是贵州省最穷的地方之一,当地老百姓的年收入只有400~5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子女打工。在松桃县,家里没人打工,为了让小孩上学而造枪、卖枪挣钱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些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造枪。
松桃县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多山,地形险恶,交通不便,松桃县工业基础薄弱,3000万的财政收入大多来自农业,贫困是这个山区县农村触手可感的现实。
据松桃警方提供的数据,1992年以来,民间制贩枪支逐年增多。1992年至1996年6年间,收缴各种非法枪支8772支,其中仿“五四”式481支,仿“六四”式492枝,微冲6支,仿左轮12支,土炮18门。1993年后,销往相邻省县的枪支不下5000支,仅1996年3月10日这一天,湖南怀化一人一车到松桃便买走50支仿“五四”式手枪。一支仿“六四”手枪成本几十元,在本地卖600元至800元,有门路的卖到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不低于1200元。
松桃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在该县村寨中的一些黑枪制造“精英”中,呈现出身份和形式多样化。从刚开始的单家独户发展到整组整寨的私造黑枪,造枪点和人员也在增多,规模渐大。从警方所获来看,造枪点1992年只发现4个,几年后就增加到近百个,人员也增长了5倍多。有的造枪点由单家独户到整组整寨专业制贩枪支,制贩人员中有党员、村干部,有不满14岁的孩子,也有60岁高龄的老汉,有夫妻造枪点,也有祖孙三代同业的。他们中有的长期以打铁卖铁为幌子,暗底下却以造枪贩枪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据了解,在松桃县制造黑枪的村寨就有几十个。早在1996年,松桃警方就在大兴镇婆硐、高岩、岩那等11个村寨中搜查时发现,有84户农民在非法制造和贩卖枪支。而在大兴镇的毛溪村,在严重时期里,22户人家中竟然有21户人家都在造枪。
2001年4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治爆缉枪”行动。贵州省松桃县仅仅在这一年就缉枪5600余支,其中仿真手枪就有100多支。这几年,随着警方持续不断的打击,以上情况已大有改观。
在云南安宁当场销毁收缴的非法枪支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