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的“美容”诉讼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凡尔赛宫的“美容”诉讼0

“面子”问题

表面上,是非在那份价值1200万欧元的修复合同。从2003年开始,法国文化部着手规划修复凡尔赛宫的巨大工程,资金缺口总计在1.5亿欧元上下。除了政府拨款,相当一部分资金渠道指望社会捐助。2004年,法国VINCI集团掏出1200万,资助修复凡尔赛宫里最堂皇处“镜廊”。这本来是件好事,没想到刚开个头就惹出了麻烦,而且是轩然大波:三支专业队伍参加竞标,中标的偏偏是来自意大利的Pasquali。向媒体抱怨不算,两家落马的法国队伍一页状纸,将VINCI告上了法庭。

告状总要理由。两家法国队摆在桌面上的有两条:按照行业惯例,承接国家大型修复项目的队伍必须具备三年以上专业资质和施工经验,而中标的意大利队恰好没有达到要求;另外就是标的问题。三家队伍提供的工程预算单在数额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对于镜廊天顶画的修复估算,Pasquali和法国队Delteil都报出200万欧元费用,但是Delteil所呈报的施工时间比对方短了两倍,凡尔赛宫公共建筑部据此认为他们对修复工程的难度估计过低,而Delteil却认为这恰恰说明他们的修复师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大大超过对手。目前事件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上诉方律师亮出杀手锏:不管修复资金来自什么渠道,作为法国的国家象征,这个工程不属于私有市场范畴,而适用于公共市场法则。如果法庭认同这个提议,VINCI集团已经签署的所有修复合同,画作也好,雕塑也好,都将全部作废。

凡尔赛宫的“美容”诉讼1

从考究的设计到建筑材料的运用让镜廊成为凡尔赛宫最耀眼的部分  

但是业内知情人披露,风波的真正起因还在法外,那就是法国同行的“面子”问题。说艺术,卢浮宫是法国的国宝。若论排场,凡尔赛宫才是法国人的“面子”。它和卢浮宫一样,外观庄重简洁堪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代表,和繁复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分庭抗礼。不过,凡尔赛宫的内部装饰却由崇尚罗马艺术的画家勒·布朗任总设计和总监,所以仍然沿袭了罗马式的糜费考究,建筑材料如大理石、镜子、绒、绸等,全部从意大利搜罗订购。1300个房间,2153扇窗户,67座楼梯,铺张至极,厅堂的墙面和大楼梯全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天花板上有色彩艳丽的巨型壁画。镜廊是1680年才扩修的国王接待厅,长73米,宽9.7米,高13.1米,成为著名建筑师曼萨尔的代表作和凡尔赛宫最耀眼的部分。镜廊的精华部分有:勒·布朗表现路易十四执政初期历史事件的巨幅天顶画;华美吊灯、烛台与彩色大理石壁柱,镀金盔甲、罗马皇帝雕像,24支闪烁的火炬;长廊左侧面对花园有17扇法式落地窗,对面墙上与之对应的是17面巨镜,每一面上嵌有357块镜片,大镜间则是镀金的大理石柱——这些象征性的物品都在此次修复范围之内。

中标的意大利Pasquali刚刚完成对卢浮宫阿波罗廊的修复,证明它的专业资质并没有可以质疑的地方。事实上,这两个厅廊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有人曾将它们比作双胞胎。阿波罗廊建于1661年,正是路易十四始建凡尔赛的时候。它从罗马Farnese宫殿得到灵感,技巧上则运用了错视画派的理论,这些都成为20年后建造镜廊时的风格摹本。作为路易十四最青睐的画师,勒·布朗在两个地方都留下了最好的作品,也都是此次修复的主体。如果从技术角度分析,两个厅廊都失修50多年,面临的难度大同小异,墙面画层蚀度很深,雕镂接口处有裂缝,柱石表层剥落氧化,历史上经历的几次修复上色使得原始质地难以辨识。阿波罗廊得到600万欧元的修复资金,用来“清洗”105件廊内装饰品,28幅哥白林挂毯,整修所有的雕塑和镀金突饰。镜廊的修复资金翻了一倍,全部工程将延续到2007年。“两个这么重要的法国国家工程,怎么能够全部交给外国人?”这才是诉讼的真正动因。

“饭碗”问题

法国和意大利同行之间的此番较劲,其实反映了老欧洲国家在文化资产保存和修复技术领域以及市场份额方面的竞争。意大利、法国、匈牙利、波兰,这些国家在培养文物保护和修复人才上都投入很大。他们有专门培养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根据需要开设绘画、雕刻、纺织品等修复专业,为国家博物馆和收藏馆提供服务。而随着欧洲人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加,尤其是年轻人的加入,相关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专业性的行业市场。罗马文物修复学院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文物修复研究中心之一,40位老师,学生总数保持在100名左右,每年招生不超过20人,报考者却在700人以上,竞争激烈。在意大利,文物修复师被视为永不失业的职业。意大利拥有世界上1/3的重要文化遗产,而重要的艺术品大约在4000万件左右,包括绘画、壁画、古迹、雕塑、家具、马赛克、金银器、青铜器……修复量惊人。目前意大利各类在册修复师大概有4000人,以每人一个月修复一件文物计算,也得花上730年才能完成对国内全部文物的修复。这样看来,他们跑到法国去抢生意是有点说不过去。据统计,目前在法国从事和文化遗产业相关职业的人员约有2万名,其中只有500名修复技师或者艺术技师有资格为国家级和地方博物馆工作,其余的都属于自由从业者,大部分时间为私人收藏服务。这些人收入不定,身价看名气大小,有人一天的税前收入就以数百欧元计,而只能拿到法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也不在少数。凡尔赛宫的镜廊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业内人支持两个法国修复队伍去上诉,心里其实都憋着同样的想法:今天是意大利人来了,明天就有可能是匈牙利人,那我们法国同行吃什么呢?

凡尔赛宫的“美容”诉讼2

欧洲一些国家在培养文物保护和修复人才上都投入很大  

欧洲的文物修复教育体系

在欧洲,提供修复教育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大学、私立或地方性修复学院。受到承认的学校提供的文凭具有合法的效力,在就业市场上评价较高,并被国际文化资产保存和修复研究中心(ICCROM)以及国际文化遗产保存训练理事会认定。

修复的分类依照专业来归纳,大约在40种左右,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考古类,马赛克,织品,帆布或木板上绘画,壁画,雕塑,木器(彩绘和镀金),家具,金属,石碑,纸,书,乐器。有些培养基地就只有一个专业,比如在意大利,比较著名的专门训练学校有:佛罗伦萨硬石博物馆修复中心、拉维那马赛克修复学校、中央古文书研究中心、国家文献之照相装订与修复中心,等等。

正规的修复教育学制从二年到五年不等。石料或高级木器行业大多为两年学制,而绘画和雕塑修复则一般要求学习四年或四年以上,取得修复师资格。三年即结业的学生,只能获得修复工资格。学生毕业后出路不一,其中选择自己建立工作室的占多数,但必须到国家和地方博物馆或收藏处注册。在法国,只有取得国家硕士文凭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国家级博物馆和文物机构的录用考试,被录用者享受公务员待遇,成为“艺术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