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分曝光的老板是脆弱的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爱德华·米其林
位于克莱蒙的米其林公司向公众开放厂房
法国米其林集团现在的大当家爱德华·米其林(Edouard Michelin)是一个40刚出头的年轻人,他的个头不是很高,说话声音也不是很大,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现在垄断着世界轮胎几乎20%的市场。
如今,米其林集团已发展成在18个国家拥有70多家工厂和13万名员工的庞大帝国。面对来自中国的记者,他只简单地回答了几个提问。他告诉记者:米其林不推崇明星效应,惟一的明星是米其林的标志必比登轮胎。他介绍说:“这个满身轮胎的家伙比我名气大得多,据说已经被评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LOGO之一。”
爱德华·米其林有一句名言:“过分在媒体曝光的老板是脆弱的。”
5月2日,记者在位于法国克莱蒙费郎米其林总部,又一次目睹了他的不事张扬。
关于中国
爱德华1999年接掌帅印,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是他几年来最大的成就之一。几年来,他将米其林在欧洲的6万个销售网点裁减了一半,却在中国市场注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以年均15%的增速在发展。
三年前,米其林投资1.13亿美元,同中国头号轮胎公司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合资建厂,在新企业中控股70%。他的部下或者他自己每年至少一次中国之行,这使他对中国市场十分熟悉。米其林的子午轮胎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是普通轮胎的3倍,最初集团内部曾有人怀疑,担心高价的轮胎能否被购买力并不强的中国客户接受。爱德华通过咨询认为,在中国市场实行“高价”战略并非行不通,“因为中国的卡车往往超载,普通的轮胎很快就需要更换,而用钢加固的子午胎则能适应这样的运输条件。”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有道理的。
记者:米其林已进入中国8年了,您如何评价目前在中国的业务状况?
爱德华:今天,米其林在中国轮胎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最受欢迎和最知名的品牌,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中国消费者对它的质量和科技打分是最高的,当然它的价格也是最高。8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非常满意。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国家之一,汽车工业是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引擎。在刚刚过去的4月,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政府组织的国务院高层发展论坛,通过与政府和商业界人事接触,我确信,中国对米其林会越来越重要。在这里,我想宣布一个消息,10月份,米其林将在上海举办一个环保轮胎活动,我们将向消费者展示环保轮胎和清洁车辆,这个活动将是米其林本年度在亚洲举办的最大的活动。
记者:您如何看待企业在发展中做大和做强的关系?
爱德华:通常的情况下,虽然公司的规模越大可能就越好,但我认为规模增长不是我们追求的最主要目标,米其林最为看重的是追求一种比较完美的发展。中国鼓励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发展和投资,我们会把米其林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带过去。我可以非常高兴地告诉你,我们目前在中国已拥有近5000名员工,在沈阳和上海都有生产工厂,产品销往中国各个地区。米其林100多年的经验是技术创新,如果没有米其林发明制造第一条可以拆卸的橡胶轮胎,米其林可能还一直在修理自行车。如果没有子午线轮胎的问世,米其林在“二战”后就不可能快速占领国际市场。现在我们投入很大的资金在研制更环保、更节能和更低噪音的轮胎,我们投入到产品研发的资金是7亿欧元,这个比例是公司年度收入的3%~4%。
关于爱德华·米其林
爱德华1963年生于法国中部城市克莱蒙菲朗。1999年,年仅36岁的爱德华从父亲手中接下米其林的帅印时,他成为法国CAC40(4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俱乐部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作为欧洲最年轻的富翁之一,爱德华过着同平凡人一样的生活。他既没有豪华游艇,也没有私人飞机,惟一的奢侈品是一辆6万多美元的奥迪RS4跑车。该车装有米其林轮胎,可以为公司做广告。
米其林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家族集团企业,这一点从总部大楼体现得非常明显,总部大楼的背面,100多年前米其林开始制造轮胎的破旧工厂依然能够看到,很多烟囱还矗立在那里。据米其林工作人员介绍,新总部大楼是最近几年才修建的,记者看到总部大楼的右侧是一个几十米高的大厅,这里没有特殊的展品和公司业绩,只有一些橡胶树,因为是橡胶成就了米其林今天。很多人都希望米其林把总部搬到巴黎,但家族一直信奉克莱蒙这块这块祖宗留下来的产业,作为他们永久的根据地。
19世纪30年代,米其林祖上还只是一个在克莱蒙开设自行车修理行当的家族,其实当时谈不上家族,真正开始发迹得力于米其林两个在巴黎读书的儿子,安德烈(Andre Michelin)和爱德华(EdouardMichelin)。哥儿俩一个学建筑,另一个学绘画,两兄弟继承了外祖父的公司。1889年,爱德华成为制造工厂的惟一经理,公司的商号变成了“米其林”。
1889年春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来到公司求助:他的轮胎破了。这辆车的轮胎是苏格兰人邓禄普的公司制造的。爱德华和米其林的工人们当时对这个压缩空气橡皮管惊讶不已,就是这个压缩空气橡皮管给了他们灵感和动力,花了两年时间反复实验,他们终于获得可拆装橡胶轮胎的三项专利。
1891年,米其林兄弟赞助一位选手在环法自行车比赛中使用他们生产的轮胎,这位34岁的运动员第一个驶完全程,超过第二名将近9小时。为此,安德烈撰写了一份广告,他以当时流行的幽默结尾:“7月14日路易十六从拉斐特那里得到巴士底狱的消息时说:那么这是一场暴乱。侯爵回答:不,殿下,这是一场革命。”1891年的这个胜利成为米其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米其林从此确定了以制造轮胎为主业的未来目标,这个目标到今年,米其林集团在五大洲设立74家工厂,6个橡胶种植园;分别在法国、日本、美国及中国设有研究与测试中心,在超过170个国家设立了销售与市场机构。
爱德华·米其林告诉记者:现在的米其林依然还在生产自行车轮胎,主要是用来参加环法自行车比赛,“我们最新生产的轮胎可以在爆胎状态下行驶80公里,无论是在飞机、还是在航天飞机或者是火车上,凡是需要轮胎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米其林的产品”。
关于赛车
米其林有一个4000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开发中心,该地距离总部克莱蒙15公里左右,进出这个研发中心需通过很多安全检查。中心有一个非常大的轮胎测试场地,场地按照轮胎测试目的不同分为:轿车轮胎、卡车轮胎、赛车轮胎和农用轮胎等若干测试区域,很多著名F1车队也来这里测试自己的新车。
目前,参加F1的10支车队中有6支使用米其林轮胎。赛车运动长期以来与米其林密不可分,1977~1984年8个赛季中,米其林分享了59次分站冠军、三届车手和两届车队世界冠军。
今天,在米其林的竞赛部,每星期7天,每天24小时,150人为赛手和车队不停地工作;每年组织规划220次试验,向世界各地运送2400吨轮胎……
皮埃尔·迪帕基耶是米其林竞赛部总监,舒马赫已经连续获得5场比赛的胜利,舒马赫使用的是米其林竞争对手的轮胎。问到对舒马赫的评价,皮埃尔·迪帕基耶说:F1车手之间差别是很小的,F1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运动,发动机、车手、轮胎、空气动力技术以及车队内部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索博车队老板在回答本刊记者同样问题时,认为:舒马赫是F1天才,其他人只能叫做车手。在问到米其林轮胎什么时候能够战胜舒马赫的普利斯通轮胎时,皮埃尔·迪帕基耶回答是:“很快”。
米其林为什么一定要参与F1赛车比赛?皮埃尔·迪帕基耶回答说:米其林是生产轮胎的,100多年来,米其林一直在探索速度的极限,并寻找控制速度驾御速度的能力,F1对米其林有重要意义。从技术方面来讲,我们给F1车队提供轮胎的时候,也想到了未来的车辆是否可以运用这样的技术。比如我们现在研究每条赛道对F1赛车轮胎的不同要求,其实这就是米其林未来对民用汽车轮胎不同要求的一个基础平台。
“必比登”今年110岁
轮胎人必比登的构思源于米其林公司在1894年的里昂展览会上,展台入口处由许多不同直径的轮胎堆成的小山启发了爱德华·米其林:“如果有了手臂和腿脚,它就是一个人了!”于是在1894年4月,一个由许多轮胎做成的人物造型出现,上面有画家奥加罗普的签字。从此米其林轮胎人便开始出现在海报上,他手拿一只装有钉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说:“Nuncestbibendum”。这句拉丁语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思的一句颂歌,大意为“现在是举杯的时候了”,寓意为米其林轮胎能征服一切障碍。这以后,“米其林轮胎人”被明确地以法语命名为“Bibendum”。
在1901年和1913年间,它那原来坚如磐石平平的头部,渐渐变得浑圆起来。
1914年,它有了真正的嘴巴和下巴。两年以后,它被涂上了红色的嘴唇。
1919年,他原来弯成一线的眼睛终于睁开了,像人的眼睛。
它的身躯,也就是轮胎,一直被赋予着轮胎人时代的象征。其身材变化正符合了销售规则:能多必能少,能难必能易。轮胎人必比登的上半身从十一个轮胎减到四个轮胎,手臂减了一半。做了面部去纹手术之后,有了更完整更对称的体形。上半身和四肢都由四个轮胎构成,这就是最后的定型。体形笨重的轮胎人经过改头换面变得胖乎乎而有礼貌。它的腿现在修长了一点,具有年轻人的身材。60年代到80年代,它更显出青年人的样子。一双圆圆的眼睛取代了夹鼻眼镜。
20世纪80年代初,对轮胎人的改造主要在于脸部:眼的瞳孔变圆了,眼睛也变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