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纳的榕树下官司,又一场鼹鼠游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丽萍)
在免费下载的大潮下,RIAA(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的打击盗版大举进攻,对在网上提供音乐共享下载的行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因提供了那英10首歌曲的下载链接,被(台湾)华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华纳公司要求“榕树下”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20万元和合理费用支出5万元。5月10日,上海二中院一审判决,“榕树下”除了要在网站赔礼道歉,还要赔偿华纳公司1.5万元。
记者打电话到“榕树下”,接待人员抱歉地说,对此问题,他们不接受采访。华纳音乐一方的辩护律师翁才林表示,华纳音乐可能会选择上诉,因为法院判决没有达到华纳的预期。“法院对‘榕树下’的侵权行为量刑过轻,势必会导致未来侵权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翁才林说。
Davis Wright Tremaine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蔡荣伟(音译)也表示:“法院对于‘榕树下’的惩戒措施过轻,这不利于今后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目前,华纳公司在全球只有一个授权网站,美国苹果网,下载歌曲的收费标准是每首歌曲收费99美分。华纳认为,以每首下载2500次计算,10首歌曲20万元的赔偿是非常保守的计算。而“榕树下”表示,“榕树下”是纯文学网站,非音乐网站,美国苹果网的收费标准不适合中国,应参照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出具的“网络使用音乐作品提供试听下载收费标准”:“一首歌一季度50元,10首歌使用一年也就2000元。”
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法律对网络音乐作出规定。据估计,在全国7200家提供音乐下载的网站中,只有10家缴付版权费用。此外,移动通信领域里的彩铃等业务也面临着风险。 国外,在免费大潮之下,曾经很多免费下载站点风光一时。但是与中国国情不同,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比我们严格得多,一般并不存在公开提供歌曲非法下载的网站,而更多是打擦边球。比如在下载中声明,“仅供试听之用,请自觉在24小时内删除”。但这种“说辞”明显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在RIAA(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的大举进攻之下,这样的网站都纷纷关闭免费下载服务。
目前,困扰“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的最大问题不是免费下载,而是文件交换服务。所有网络用户的一半,大约6000多万人通过KAZAA和MORPHEUS网络相互下载音乐、电影和其他数字产品。一位十几岁的KAZAA用户说,“大多数人都在这样做,让我觉得这是错误的行为很难”。
在美国,下载这些音乐作品仍然是非法的,但版权所有者很难判断下载者的地理位置。2003年,RIAA把打击盗版的行动扩及到个人,发动了一场针对个人的诉讼战争,对在网上提供音乐共享下载的行为给予了沉重打击。被起诉的人大部分选择与该协会和解,支付了从2500美元至7500美元不等的赔偿金。
截至去年,美国唱片业每年都会减少近10%的销售额。但提起诉讼后,却突然变成了增长5.6%,这种情况只能让人理解为诉讼带来的成效。
在欧洲,行业协会组织和各大唱片公司则采用了比较温和的策略,推广唱片产业支持的服务,并教育消费者下载没有版权的音乐是非法的。这种做法实属无奈之举,也多少有先礼后兵的味道。
一直以来,唱片界都试图在一个数字社会里向公众灌输偷盗的定义,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截至目前看,这一道德“攻势”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正版CD的销售量却一路在下滑。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在中国,这一场针对在线盗版的战争,显得更为艰难。从网络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共享的这种文化形态的发源来看,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网用户,经常地将音乐下载到他们的电脑里,并不会对此有任何于心不安。
联系中国的上网费用,应该说,在网络接入费用和器材的投资费用还相当高昂的情况之下,很多收费服务的市场还是比较黯淡。
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就把这种行为称为“版权的激进主义”。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主要靠草根,而非大公司进行推动。“要建立合理分配模式,也必须等到互联网的成熟商业模式建立之后。”他说,“否则对互联网将是极大的损害。”
那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占主流的大众心态下,这也意味着,在线免费歌曲这个市场的黑洞,会继续损害了CD销售。一些观察家说,禁止下载音乐的运动就如同美国政府80年前的禁酒法令一样毫无结果。
华纳的伤口——专访华纳唱片中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晓峰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上海二中院1.5万元的赔偿判决,您有什么想法?
徐晓峰: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这有可能是国际唱片协会出面的,也有可能是我们香港或台湾地区公司出面的,我这边并没有什么消息可以提供。
三联生活周刊: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唱片公司不愿意以太强硬的反盗版形象出现?
徐晓峰:我们很强硬啊,我们曾经联合12个唱片公司的联盟打击盗版,配合政府举证,反盗版和侵权演出。但是,每个唱片公司都是人手有限,市场上这么多盗版行为,我们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只能等待政府行为。我为什么不愿意就盗版问题接受媒体采访?老实讲,盗版和侵权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硬伤,每次采访,我都把我的伤口揭开来给公众看。5年来,一次次我都在重复相同的话,充满着相同的希望。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一个过程。
徐晓峰:所以我说,我有的是信心和耐心。
三联生活周刊:我手头有一些数据,中国目前有7200个网站提供免费音乐下载,其中仅有10%支付了版权费用。2003年全球唱片产业的销售额下降了7.6%,仅为320亿美元。剔除出售盗版盘,我想问的是,您能不能估算一下,以网络形式出现的盗版或侵权行为,给华纳带来多大的损失?
徐晓峰:我们没有这样的数据,也无法估算。唱片市场的90%~95%被盗版侵蚀,这是我们物理上的最大损失。这并不包括网络下载MP3、手机铃声、KTV、背景音乐等,这些损失是很难估计的,我们很难以大的精力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是不是也可以说,唱片公司从打击网络侵权上获得的经济收益非常小?如果有,会是多大比例?
徐晓峰:具体数字我没有,但可以说微乎其微。
三联生活周刊:上月底的中美商贸会上,中国承诺,将针对CD等盗版采取行动,加强对盗版者的犯罪起诉,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阻止盗版作品通过互联网传递。我们知道,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一次联委会磋商。您对中国的这项承诺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徐晓峰:我并不怀疑政府的诚意,也积极支持这种举措。作为企业,我们只能是依靠法律。但我还是那句话,充满信心地等待,要是没有信心,我们或许早就关门了。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已经把正版产品卖到了每盘18块钱。如果消费者非要去买8块、10块的盗版,我们还能怎么办?
三联生活周刊:一些反盗版侵权的法律诉讼,包括前一段时间向卡拉OK厅和KTV发起责难进行维权,并不是以唱片公司个体出面的,而是集体委托行为。我想问您的是,这种打击力度有多大?
徐晓峰:我们是国际唱片协会的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具体数字是多少,我也不太清楚。我们委托他们进行维权。可以这么说吧,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它的作用和地位当然是受限制的。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以上您所提到的这种情况外,华纳中国公司有没有出面以公司的名义打过官司?
徐晓峰:没有。在打击盗版上,我们需要有特别具体的证据,我们会积极配合政府来举证,同时依靠举办一些演出活动来反对盗版和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