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物语:上证领跌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自4月中旬至今,韩国股市的综合指数从930余点降到760点
进入5月,加息的声音尤其强烈起来。美国媒体调查了50余位经济学家,纷纷预言联储将在6月加息,而不是以前普遍认为的9月份前维持利率不变。利率变动的轨迹被描述为先加0.25%,进而在今年年底前达到1.75%。期货市场上,国债的价格也显示,投资者达成的共识是到明年年底,联储的基础利率水平将达到3%,比现在的1%要高出两倍。很快,4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推出,在油价大幅上涨的推动下,4月份美国批发物价指数在前一个月上升0.5%的基础上继续上升0.7%,创下一年来的最大升幅。物价指数继续上升使加息的预言变得更加强烈。
受加息预言的影响,道-琼斯已经下跌到一万点,但还不是国际市场上最有力的下跌。5月14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报11200点,下跌120点,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一周内,恒生指数已大跌600多点。日本股市也颇为不振,东京日经指数已经从4月的12000点下降到11000点以下,新加坡的海峡时报指数也掉头向下,突破了今年来一直维持在1800点上的盘局。相形之下,周边国家最为剧烈的要算韩国的综合指数,自4月中旬至今,指数已经从930余点飞流直下,降到了760点,颇有上证指数从1780点跌下来,单边不回头的气势,韩国财政经济部甚至要求各机构投资者停止过度的股票抛售。当然,提及周边国家市场中的下跌,印度的是最不能错过的,因为它一日下跌6%,最具杀伤力,但细究原因,又最和我们无关,那里政府大选换届,投资者担心政策不能延续。
过去,我国股票市场很少有与海外市场联动的现象,即使有些关联,也是被动的。曾经有内地股市滞后香港股市一季度,滞后美国股市半年的说法,仿佛我们不停地炒人家的冷饭。这一次,如果把上证指数和周边国家的指数叠加观察,却不免发现别样的现象,我们的指数4月初见顶,随后开始下跌,正比韩国、新加坡和日本提前了半个月。至于香港市场,3月初见顶,比上证指数只早了一个月。
韩国财政经济部把下跌的理由归结为油价上涨和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可见“中国因素”已经是这轮全球性市场调整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股市也以独特的方式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经济学家》就曾撰文指出,过去3年,全球的经济增长中有1/3源于中国的增长或中国的带动,甚至比美国还高出一倍。美国的制造业连续3年处于萎缩中,同期我国制造业增长了将近一半。结果,全世界40%的水泥、90%的新增钢铁产量和1/3的石油增产被我们消费掉。过去一年,我国进口激增了40%,连南美洲国家都因为原材料出口增加而受惠。也难怪周边国家担心宏观调控导致的价格下跌和进口减少将危及他们的经济。亚洲国家尤其担心,去年,东亚国家一半的出口增长来自中国,据一些经济学家测算,去年日本GDP增长的1/3来自于对我国的出口和相关的资本支出。去年下半年日本的GDP增长了4.5%,可国内消费者支出仅增长了1%,GDP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靠的主要是出口。而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去年消费者支出甚至下降了,没有出口拉动,经济更会一蹶不振。相对而言,美国和欧洲市场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反应要弱得多,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增长中只有1/5来自中国。
有90年代宏观调控的前车之鉴,担心似乎是正常现象,但中石油、中石化那样的“石油+中国”的双重概念却不能因为生产和加工时下贵比黄金的石油产品获益,不能不说明股票市场中永远有非理性的因素起作用。一轮疯狂的“中国概念”后,前期炒做国企的资金已经退潮,5月14日一天,香港国企指数下跌325点,跌幅相当于7.7%,是2000年4月以来最大的一次。美国NASDAQ市场上,这种退潮更是在互联网中国概念上表现出极端残忍的一面,4月末新浪、搜狐公布业绩的当天,股价下跌均超过15%,若累计下来,三大门户的市值损失已经超过了一半。搜狐在季报中因不满于自己的股价,表达出回购股票的愿望。当它表示将拿出3000万美元用于购买自己股票的时候,它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不足20倍,但消息公布后,股价还是从19美元落到了16美元。
连续5周,全球钢铁价格一直处于下跌中,与股票市场的下跌实现了同步。此时,上证指数也从回到了1550点的多年形成的价值中心,基金经理们也不再高喊价值投资口号,闷头沽出他们的核心资产。但真正的价值,想必就是在一片杀声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