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东扩后,还要过多少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卓南)
2004年5月1日,随着欧盟实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边界向东推进,原先的苏东集团国家从此被一条新的东西分界线隔开,有人称之为新“铁幕”。德国外长菲舍尔最近接受媒体采访,谈到波兰入盟、欧盟边界东移数百公里这一话题时,曾难掩兴奋之情。他说:“这将是历史性的时刻。在欧洲现代历史上,德国将成为欧洲的中心,我们再也没有来自边界的威胁,也不会对别国直接构成威胁。”在古老的欧洲大陆,曾很少出现过今天这样的和平、团结和繁荣局面。
从现实看,欧盟扩大有很多的理由,这其中包括历史的和心理上的。概括而言,欧盟要解决的主要是稳定、安全与繁荣问题。“二战”结束之初,主张欧洲联合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们要解决的是德国问题、抵御苏联的扩张以及欧洲社会的繁荣。苏联解体后,欧洲东部民族矛盾激化、地区冲突频繁、边界争端迭起,由此引发了非法移民、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西部欧洲的生活方式。西欧的决策者们认为,需要将自己维护稳定的机制运用于可能产生动荡的近邻,防止不稳定因素给欧盟的生活方式带来威胁。因此,西欧从安全上考虑,提出了“输出稳定”,把西欧的安全模式的边界向东推进。
而从经济层面看,欧盟东扩后,欧盟的内部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将得到扩充,在世界上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欧盟今后在军事上还无法与美国抗衡,但在经济和文化实力方面将不会逊色于美国。
欧盟东扩带来的这些益处显而易见,但是,人们不能不理智地看到东扩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欧盟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消化10个新成员国?在欧美矛盾公开化的时候,这些既是北约新成员又是欧盟新成员的中东欧国家,该如何在欧盟与美国之间周旋?其实,就在西欧政治家们神
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谈论欧盟东扩如何让欧盟受益的时候,又不知有多少老成员国的普通百姓在为前途迷茫而愁眉苦脸,不知有多少新成员国终日劳作的乡村农民为自己可能失去安身立命之所而唉声叹气……
东西欧——走得越近差异越大
39岁的佩尔·艾斯勒,捷克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常在欧洲大陆飞来飞去。这几年,他的生意做得很红火,销售业务蒸蒸日上。于是,他有了更宏大的计划,准备在欧洲大国设立更多的分公司,将营销业务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腹地推进。最近,他在伦敦的一家分公司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开张了。分公司刚开张不久,喜悦劲儿还没过,烦恼却来了:每次从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入境,神情严肃的警察总要问他同样的问题:你准备在这儿呆多久?钱够用吗?有一回,他与捷克的前工业部长结伴同行,在机场也被问到同样的问题。这让他吃惊不已。三番五次受此“礼遇”后,他得出一个印象:原来西欧人对他们缺乏热情,并非只是个别现象!
彼特罗娃是《地铁报》(METRO)捷克版的执行主任。她的老板是一位家住伦敦的瑞典人。老板头一回在办公室“接见”她的时候,将自己的脚高高地搁在办公桌上,漫不经心地与她说话。“作为一位捷克女士,我没想到会遇到如此尴尬的局面。我想,走进一位男士办公室时,他至
少应该站着跟我说话吧。可是……”即便在同事中间,她的国籍也是一个障碍。“他们不当我是欧洲人,总觉得来自捷克的我技艺不如他们。”彼特罗娃的丈夫是位美国人。“当我们与英国朋友聚会时,他们总以怪异的目光看着我,似乎在说:‘噢,一只东欧集团的小鸟傍上了一位美国人,她一定是想移居到美国去。…事实上,彼特罗娃准备与丈夫一起定居在日本东京。
捷克人艾斯勒与彼特罗娃讲述的故事,虽然只是两段小插曲,却很能说明问题。加入北约与欧盟以后,东欧人从表面上回到了欧洲,得到了西欧大国的认可,但从根本上要想让西欧人真正接纳他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就在东欧人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同时,他们对前景也并非充满信心。比如许多捷克人来就对布什时代美国人的爱国热情非常反感,尤其是听到“不支持我们就是与我们为敌”这样的话语时,感到非常不适,总不免要联想起苏联时代。捷克一家杂志的一位自由撰稿人说,她最近总听到关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一位不幸的学生的笑话:这位学生问了拉氏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过不多久,这位学生就神秘失踪了。15年前,她也听到过这个同样的笑话,只不过里面的主人公不是拉姆斯菲尔德,而是苏联官员。政治笑话往往很能反映人们的心态。
其实,欧洲人在讲述他们如何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难以遮住他们骨子里的排外情绪。无论是西欧国家还是东欧国家,情形都非常相似。今年37岁的哈吉·伊诺生在希腊,现是一家私人航空公司的老板,在伦敦、摩纳哥、纽约和雅典都有住所,几乎每天都跑在路上。他说在英国觉得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感觉自己是英国人,而在美国则觉得自己是欧洲人。
捷克人也承认自己国家比较排外。布拉格一家公关公司的合伙人兼主管约恩·沃拉说:“我们害怕外国人。有许多人认为,加入欧盟5分钟后,我们的村庄里就会挤满外国人。我们的习俗、语言和文化都将被毁坏。这种感觉在街边,在报纸上,在政治讨论中都存在。”当欧洲国家走得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的差异就会被放大,对那些对外来者持怀疑态度、担心边界渗透、失去国家身份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许多捷克人觉得,在商业合同与共同法律方面,一体化是好事,但不相信会有一个新欧洲人,因为每个国家的语言与传统差异太大了。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对于邻国的人都有一种几近约定俗成的看法:比如法国人的傲慢自大,德国人的纪律严明,英国人的压抑忧郁,意大利人的姗姗来迟。
那么,欧洲有什么是共同的呢?是语言。欧洲人旅行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说英语,就连法国人也说英语了。当然,还有共同的政治与文化传统。但是,这些相同方面经常难以盖过他们之间的差异。
东欧百姓疑虑重重
就业、福利、物价都是东扩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这次东扩,东欧的许多年轻人是兴高采烈。你看,进入欧盟国家不用再申请签证了,进关时只要亮一下身份证即可。英国牛津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等欧洲名牌大学的许多教育项目都向他们开放,学习机会比以往更多了。但是,在更多的普通百姓中间,却存在着种种疑虑。物价会不会涨?关于工作机会的承诺是否落实?德国与法国等欧盟大国是否会欺负他们?布鲁塞尔的官僚主义是否会蔓延到我们这儿?
“十多年前,‘回归欧洲’的标语总是非常吸引人。是的,今天我很高兴成为联合欧洲的一员,但5月1日以后的太阳并不会比以前更耀眼。”捷克一家日报的副总编希穆克这样说。
欧盟一直承诺东扩后可让更多的东欧工人到西欧工作。但最近以来,瑞典、丹麦和荷兰等原先承诺开放的国家现在都已提高了接纳居留移民的门槛,有的甚至要求他们在居留国住满7年才能申请绿卡。在这些欧洲高福利国家,过去十几年来,国内民众对外来移民的抵触情绪可谓
与日俱增,瑞典、荷兰、丹麦和奥地利等国的右翼激进党派在议会选举中的支持率之高出人意料,有的甚至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这几年,新纳粹、光头党等臭名昭著的极端势力在原先比较温和的高福利国家也比较猖狂,经常要举行集会游行。他们的口号就是:“将移民赶出去!”这些国家的百姓过惯了高福利的日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纳大量移民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无论在教育还是在医疗保健领域,需要自己掏腰包的时候越来越多,虽说福利改革也受经济效益低下之迫,但他们每天都要看到操着不同语言、肤色各异、又与他们一起享受福利补贴的外来移民,也就难免会有气。如今欧盟扩大了,人员流动更自由了,这些国家都非常担心本国的福利制度难以承受外来移民之重。“都说挪威需要护士,西班牙需要更多放牧者,德国需要建筑工人。但如果他们实行了许多限制,那波兰工人也就被拒之于门外了。”波兰一家快报的总编辑齐奥梅基如是说。
东欧人还对可能出现的物价上涨忧心忡忡。一方面,欧盟的税率比较高。如捷克入盟后的增值税可以高达22﹪,而原先只有5%。在华沙,消费者担心糖、汽油和香烟的价格会直线上升,而这些物品原先大多从乌克兰走私入境。另一方面,由于欧盟的要求高,有许多原先生产的商
品已不符合欧盟的要求。华沙的“的哥”们就牢骚满腹,入盟后,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还得花在安装计价跟踪器上,以便时刻监视计费情况。又比如,波兰全国约有3200家肉联厂,但只有127家符合新标准。其中的一半将有时间进行改进。但从理论上说,其余的肉联厂将不得不关闭。而在360家奶牛场中,只有52家能通过欧盟的检查。
关于欧盟的标准,笔者想起了一位国内知名欧洲问题专家给我举的例子。她举的这一例子是一个玻璃杯。在德国生产的一个玻璃杯卖3欧元,而在捷克生产的同样一只玻璃杯只要1欧元。几乎一样的东西,一个3欧元另一个1欧元,消费者自然选择后者。于是,欧盟采取的办法是,千方百计让德国生产的杯子降到2欧元,同时提高产品标准,比如环保标准等,绞尽脑汁让捷克生产的杯子成本增加,也卖到2欧元。
确实,欧盟的标准多得让东欧人难以想象。光是欧盟的新规则和表格,就有80000多页,堆起来有山那么高。而在工业领域,卫生与环保控制标准都很高。高标准也就意味着高投入、高成本。精明的波兰商人达理兹·扎克热斯基最近刚在科索拉基新开了一家肉联厂。厂址位于华沙
以东110公里处,那里有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农场,有古老的小木屋,是一个人烟稀少、空气纯净的小村庄。“这里就像美国医院的手术室那么干净。”扎克热斯基说,这是完全按照欧盟的规矩新开的肉联厂,计划每小时屠宰120头猪、50头牛,厂里有14辆卡车随时准备将肉运往西班牙或
者荷兰。“哪儿有买家我们就运往哪儿,他们都挺喜欢波兰的肉,觉得这里的肉口感好。”他原先开的肉联厂现在已变成了生态旅游的地方。扎克热斯基的肉联厂的产品能否在西欧国家走俏还不得而知,但价格肯定已比原先高出了许多,要不然怎么才能挣回投进去的钱?
最近,匈牙利一家民调机构(GfK)对全国1000名随机对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入盟问题上,有87%的人认为物价会上涨,63%的人认为经济发展会有所改善,61%的人认为今后将会被大国操控,58﹪的人相信官僚主义会滋长,而有34%的人担心会失去国家身份。
欧盟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消化10个新的成员国?
对于东扩,东欧的许多年轻人持乐观态度
波兰加入欧盟后,边界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波兰农民与德国农场主的同台竞争
波兰北部有个小山村名叫锡拿·戈拉,总共只有8户人家。杰拉尔德·帕库拉是村里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在这湖光山色中生活了60年,几乎见证了欧洲这60年的历史变迁。从纳粹占领时代到苏联的起落,他都亲身经历过。18岁的塞维斯特·弗兰科斯基是另一位村民,现在波兰军队
当步兵,刚从伊拉克前线回家休假。他的祖父列昂·弗兰科斯基今年78岁。这一老一少,年纪差别很大,但对前途却惊人地悲观。说来也难怪,他们祖祖辈辈在这个小山村里劳作耕耘,历次变迁都没有给这一家带来什么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祖父被德国人派到了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爷爷列昂也为德国人走上战场,如今塞维斯特为了实现美国人的目标又来到了伊拉克前线,每个月不过200美元的工资。
像帕库拉和弗兰科斯基家这样的农民,在波兰共有270万,约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5。现在他们正热切地期盼着从欧盟获得农业补贴。
欧盟在吸收这些中东欧国家入盟时曾许诺,将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一开始比较低,大约相当于西欧成员平均水平的1/4,以后逐年增加,到2013年时与西欧成员持平。但据介绍,欧盟一般根据农场的规模、产出的多少来给予补贴,而对还在饲养的家畜等则不计入内。相比之下,在有些地区,比如德国的一些地区,地里的庄稼已经得到了欧盟的补贴,将这些大量的庄稼收下来存放起来的时候,粮仓的租金又由德国联邦政府支付。
而在波兰的农民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只拥有面积不到5公顷的农场。帕库拉全家拥有3公顷农场,几头牛,几头猪,数只鸡,家产仅此而已。帕库拉全家共有8口人,3个孩子出去做工了,另外3个孩子还呆在家中,每月大约需要500美元才能维持全家的开支。光靠农场里的这点收入显然不够,于是在城里服装店打工的女儿每月寄来100美元,才够勉强维持全家的开销。
5月1日以后,帕库拉面临的竞争对手已不是波兰国内与他境遇相似的农民兄弟,却可能是拥有数千公顷良田、数千头牲畜,机械设备一应俱全、销售渠道四通八达的德国大农场。比如在柏林市的周围,这样的大农场比比皆是。两者相争,孰胜孰负,结果不言而喻。帕库拉说,“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好,那时保证能将生产的东西卖给国家……”
新亲戚与老眷属,孰远孰近
多罗赫斯克,波兰东部布格河畔的一个新建边防站。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边防站,一支人数近1500的新建边防支队的总部便设在这里。整洁的弹药房一角,堆着一溜式样古怪的波兰造“乌兹”自动手枪。壁橱里摆了一排口径9毫米的手枪,好几箱子弹,两挺机关枪。还有几个绿色
帆布袋,上面标着“欧洲联盟”字样,里面装着最新式的夜视镜。车库外,停着一辆“路虎”越野车,还有一长溜本田大排量摩托车。旁边,还有两条警犬警觉地注视着四周。另外还有几辆雪上摩托,一架新的直升机,一架轻型巡逻机,也都是欧盟提供的。欧盟提供的这些家当是用来监视波兰与乌克兰边界的。
波兰入盟后,波乌之间525公里的边界成了欧盟的边界。欧盟扩大到25国后,据称从东北延伸到东南共有3860公里边界线,有人将它称为新的“铁幕”。波乌之间的边界便是非常典型也是格外棘手的一段边界线。在波兰加入欧盟前,这里一直是“蛇头”们主攻的目的地之一。来自
阿富汗、印度、越南等地的“蛇头”们将大量非法移民从这里偷渡入境,然后再逐步往西欧推进。入盟之前,波兰还只是东西欧之间的一个缓冲带,非法移民进入欧盟边界时还有监督技术先进、基础设施完备的欧盟成员国边防警察负责。5月1日以后,这个繁重的任务就落到了波兰边防部队的肩上。
在边界问题上,波兰遇到了几个“烫手山芋”:
与原先盟友国之间的传统纽带是否从此割裂?以往与波兰同属苏东集团的乌克兰、白俄罗斯,还有俄罗斯公民,原先进入波兰只要出示一下护照就行了。5月1日以后必须申请签证了。密切来往几十年的“兄弟”,一夜之间变成了两个阵营里的人,这一点让两国边民一时无法接受。
如何遏制走私现象?波兰人与乌克兰人的贸易往来一直很密切。在波乌边界的16个边防检查站,每天都能看到乌克兰人扛着大包小包进入波兰,带进走私香烟、盗版DVD碟片和便宜的轻工产品。离边界不远的地方,早有波兰人的卡车等在那儿,将这些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波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如今,边界控制加强,这些人岂不从此断了财路?
要不要阻止乌克兰人前来波兰打工?加入欧盟后,会有许多波兰人前往西欧国家寻找高工资的职位。事实上,波兰工厂的许多薪金低、强度大的职位空缺现已由乌克兰人填补。一旦乌克兰人进不来了,这些空缺该由谁来补?
如何有效阻止控制非法移民进入?波兰加入欧盟,也就意味着“蛇头”们提高要价、铤而走险的好时机。有消息说,已有大量的非法移民正聚集在边界线附近,就等5月1日以后涌入欧盟。而在过去这些年中,“蛇头”们通过收买拉拢等手段,已在边防控制部门营建了一张张“关系网”。如果以往边防部门对移民们还能睁只眼闭只眼的话,5月1日以后就不行了,因为只有显示波兰有能力有效控制边界,方能赢得西欧大国的赞许,也才能有波兰在欧盟的一席之地。真的要“严防死守”,可不要触动许多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在波乌边界,两边对比非常鲜明。波兰这边正在大兴土木,装备了先进的摄像监视器,建立起高高的眺望塔,修好了平坦宽阔、交通标志分明的公路。而在乌克兰那边,却只有白桦环绕的几个稀稀拉拉的村落。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波兰虽然如愿加入了欧盟,回到了西方的怀抱,但有可能失去东方的支持。新攀的亲戚还需要时间经营,而旧的眷属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8个原属苏东集团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可以预见,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内部会有一场冲撞。伊拉克战争已让欧美矛盾公开化。如今,这些原先靠美国人才得以从苏东集团解脱的新北约成员国加入欧盟
后,该如何面对德、法主导的欧盟反美抗美倾向?在美国与欧盟大国之间,他们应该选择哪一方?“3·11”事件已让波兰人支持美国的态度有所转变,今后,其他中东欧国家会不会也有所松动?
欧盟代表团驻华大使安高胜曾对笔者说,欧洲的现代历史是一部妥协史,不管遇到如何错综复杂的问题,最后总能通过妥协的方式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