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看西看:猜一猜谁成为“偶像”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歌手Hung在美国“人气急升”,受到观众欢迎
最近在国内的网站上我都已看到关于一个华裔男孩以荒腔走板、呆板动作、傻到可爱等等的原因在《美国偶像》电视歌唱比赛上“脱颍而出”,“人气急升”,因为太可笑而独出一帜,受到观众欢迎的新闻。而唱片公司也乐得赚钱,为其出了专辑,居然还进了流行榜。这位美国人管他叫Hung男生最近还频频出镜,比如在杰·列诺节目上唱他那一举成名的Ricky Martin的歌。一看已是经过专业人士训练后的版本,不过也没进步到哪去,是那种小丑式的令人捧腹。但是舞台上的小丑都是有意为之,这家伙却好像是不自觉的小丑——可能是整天唱卡拉0K唱习惯了。于是让人笑之余不免有些尴尬,也算得美国商业文化最无聊的现象之一。
不过因为这家伙是个华裔,就让人有些感慨,因为牵扯到亚裔在美国的形象。最近美国华裔组织“百人会”联合专业民调公司做了一次美国人心目中的亚裔形象调查,1/4的美国人对亚裔持有负面印象,另有43%有某种程度的负面印象。对亚裔正面的看法则是,91%的调查对象都认为亚裔的家庭观念强,77%的人觉得亚裔经商诚实,67%的人认为亚裔注重教育。对华裔和其他亚裔则看不出什么分别。
亚裔在美国是彻底的少数民族,比黑人、南美人都要少得多,只有犹太裔在数量上差不多,但是犹太裔形象上与西方人类似,所以如果不论宗教信仰与文化,比较容易融合。亚裔比例少,来美国的时间又晚,所以不管在经济上地位如何,在文化上非强势,不管住了多久,老给人一种新移民的印象,因为亚裔新移民还在不断涌入。亚裔的强势在于教育和中产阶级观——在美国各名牌大学的校园里,亚裔面孔之多绝对
与其在全人口中的比例不成比例。
而亚裔选择的专业又多实际的专业,如医学院、理工、财经等等,所以亚裔很容易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在美国媒体上也有“模范少数民族”之称,比起非洲裔、南美裔,亚裔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可谓不小,而调皮捣蛋的事可谓不多。
但有得必有失。亚裔想要跳出模式,在娱乐圈、媒体业、政界等行业发展,可就没那么容易,倒是麻烦多多的黑人及南美裔,却容易在这些行业出头——这些是他们的强项。也许是天生素质与文化基因决定的?在娱乐明星中,很少看到亚裔面孔,尤其是流行音乐界,现在终于有个“偶像”,还是以小丑面目出现。
在电影界,还是香港明星以功夫片创出了一片天地。在媒体业,则是亚裔女性比较容易做新闻记者及主播。可是流行音乐圈,放眼望去可以说几乎一个没有。有几个乐队有亚裔面孔的吉他手,除此而外再想不出。前几年李玟登台奥斯卡,还是借了《卧虎藏龙》的光,之后就又无声息了。亚裔而有音乐天赋,似乎只有选择古典音乐圈。
也许这有些先天性原因,因为在中国,人们印象中更能歌善舞的也不是汉族,而是“南蛮北夷”等等。在美国,大家也知道白人善旋律,但是不善节奏,节奏是黑人的拿手。痞子阿姆因为学黑人节奏学到家了,这种异数也是他红的原因之一。白人玩摇滚,黑人玩说唱,都跟他们的自身气质有关。黑人的舞,白人就跳不来,曾经有个电视节目就玩过一个游戏,让演员戴上面具出来跳舞,然后猜其是白人还是黑人,黑人看其几个动作就能猜出该演员是黑是白,可是白人猜得就没那么准。其实这一季的美国偶像有个夏威夷的亚裔女孩进入前十,形象可爱很受欢迎,但是年纪尚小,嗓子单听还可以,跟其他歌手一比就嫌中等了,所以最后能否出围不能保证。其实做偶像歌手嗓子唱工倒还在其次,比如詹妮佛·洛佩兹或者布莱尼嗓子又如何呢,不过她们都有形象和舞功的协助,都是热辣十足,弥补其嗓音的不足。华裔歌手的嗓音再好也难出一个惠特尼·休斯顿——当然惠特尼·休斯顿哪都难找,但是华裔在歌坛的优势的确不多。
所以有些事情只能以比较“酷”的态度对之,不必完全以别人标准要求自己。华人的娱乐也是跟自己身体最本质的东西有关的,而如果这些跟白人黑人的文化对不上号,也不必强求。但是人都有表达的愿望,亚裔在美国,如果在娱乐偶像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心理学上应该说会有潜在的压抑。我们看到港台娱乐圈有很多明星是从美加等回国发展的,因为他们必须寻找他们生存的土壤。
亚裔在美国的形象,又有性别问题的影响,女性更容易从事媒体娱乐等行业,这其实是性别研究的一个话题。同样的气质,在女性身上可能就成了优势,在男性身上就成了弱势,反之亦然。在美国电视上到处露面的有一群女主播,做至最高的自然是宗毓华。美国本土出身的好莱坞明星也是女明星刘玉玲。隔一阵他们也愿意推举一名中国女星来做东方女性的代表,比如陈冲、巩俐、章子怡。但是试分析他们演的角色传播到美国的,从皇后到小老婆到农妇到打女,很少有代表现代城市普普通通正常人的。当然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终于提供了一些男星的空白,但周润发试图演一些动作片之外的角色也很费力,但是他已经算成绩可嘉了。
偶像往往是人们欲望投注的对象,或是理想的自我,或是欲望的他者。少数民族要成为多数民族的理想自我,必得有些绝活。容易成为的更可能是欲望的他者,亚裔女性在这一点上就可说是容易成为“欲望的对象”。
不过好在亚洲也有自己庞大的娱乐圈,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加入,使得这一娱乐圈之市场极其庞大,任何有志于歌舞演艺的男孩女孩总是有供他们尽兴的场所。在这场所中混到能一呼万应之后,反而在美国能引起注意,如成龙等就是这样的例子。当然像很多双语流利的香港明星早已不关心什么国际不国际,比如刘德华,最近就说他也接到过好莱坞剧本,都很无聊,所以他不会轻易到好莱坞演戏。而且他气愤美国人为什么必须把《无间道》改成自己的版本,而不是直接放映原版。这倒是另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而且也不是艺人自己能做到的了,需要有能力的文化商去好好运作。
不过总的来说,随着亚裔在美国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对亚裔的面孔也就越来越习惯,出一位超级亚裔流行偶像的日子总会来到的,但是像所有事情一样,有个过程问题。
偶像往往是人们欲望投注的对象